从“20年的账一天还清”,谈官方没钱! | |
www.wforum.com | 2025-09-02 23:15:44 竹不倒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这是一个比较讽刺的事情,没有任何宣传的意义:村干部吃饭“打欠条”,经年累月欠下小饭馆高达28万元的账,欠得饭馆老板只能借钱开店,直到“撑不下去了”。 是不是感觉这一幕似曾现实?但是请先别多想,这是9月1日也就是今天的一篇新报道,另一件事只是“另一件”,与此无关。 但我觉得,这篇里的“画面”,更有水准。 套路情节还是老招数,干部们去饭馆吃饭,只打欠条不付钱。少的都不肯付,多了更不用说。欠着欠着越来越多,累计到惊人的28万,更没人愿意付了。 地方政府自然也不愿意出这笔钱,一方面又不是自己吃的,凭什么让自己付钱;另一方面,“新官懒理旧账”,反正不付钱你也没办法。 但无论如何,欠债还钱,你不还,总得有个说法。 这个说法,便是“没钱”。 有点讽刺,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发不出工资的报道,其中一些欠下的甚至是农民工的工资,理由同样是“没钱”。于是被网民调侃欠债的有理,讨薪的恶意。 但干部们吃饭欠的债,也可以用“没钱”当做理由吗?这根本不符合正常逻辑,因为没钱,就别吃呗?吃完不付,那不就是霸王餐。和"抢"的性质有些类似,只不过没那么直接罢了。 抢是直接动手,而这种嘛,无非是借了一个“干部”的身份,给老百姓一种“我有钱”的感受。说难听点,这就是骗与抢的结合体。 用身份唬住你,用权力吓住你。普通人看你的身份,以为你有钱;又怕被你用权力恶意刁难,只好给你赊账。 这是第一点:干部能不能去跟老百姓“赊账”? 我个人认为是不该允许的,想象一下古代的画面,一个县令吃了东西不付钱,说挂账,普通人能有啥办法,去县衙里告他吗? 至于第二点,更是讽刺异常:本来是没钱,媒体一报道,就有钱了,就在一天不到的时间里,把账付清了。 这次事情之所以上新闻,主要还是那个被欠账的村民,给民生周刊写了封求助的信,民生周刊记者跑去暗访了一下,给他发了出来。事情解决了,村民给记者送锦旗,于是引发关注。 那么我就想问了,到底是没钱所以不还钱,还是因为对方只是个普通村民,所以不还钱? 这两个答案,区别可大着呢。如果是有钱故意不还,那和违法犯罪有什么区别。可笑报道里用词精彩,看得我简直流连忘返。 “连夜召开”、“研究清欠事宜”、“推动问题整改”、“仅用18小时49分钟”……好家伙,我觉得这面锦旗应该送给当地政府,实在太不容易了。 就是从我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也实在想不通,还个钱而已,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玩意儿可研究。 而且,20年的顽疾,又何故只需要十几个小时,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村宴多年账未清,锦旗一面换分明。若非纸上风雷动,哪得顽疾半日平。 这让我想起《水浒传》里的一个场景:晁盖一伙人劫取生辰纲,甭管别人的钱是怎么来的,你本质上就是强取豪夺。有趣的是,晁盖这伙人嘴上说的最痛恨的,正是倚仗权势、武力横征暴敛之辈。结果他们自己,俨然也在做着相同的事。 不同点在于,生辰纲的钱财,是另一群人打着身份的幌子,披上合理的外衣,把“赊账”玩出了艺术,用比晁盖一伙人稍微文雅一点的方式弄来的。本质上,前前后后两方人,不都是吃拿卡要吗? 所以要说这条新闻带来了一些什么,两点最为关键。 一是“曝光”,把那些丑恶放在阳光下晒一晒,让它们的面貌给全世界的人看一看,比一切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慷慨激昂的陈词都更有效。 二是“缩影”,这次饭馆账目的闹剧折射的最简单道理:当权力缺乏约束和曝光的条件,哪怕只是一顿饭钱,也能被玩成欺压的工具。 真正值得警惕的,并不只是那28万的账单,而是他们那份随意对待民生的心态。 (示意图) |
|
|
|
![]() |
![]() |
邻国领导人找上门,一口气要买12架歼10C |
![]() |
普京接受新华社专访 内容令中共难堪 |
![]() |
尴尬一幕:习想和她握手,却被“拒绝” |
![]() |
“老子不玩了”,最后一天公然叫板强制社保 |
![]() |
资本已入局!亚速营突破俄军防线4公里 |
![]() |
邻国领导人找上门,一口气要买12架歼10C |
![]() |
普京接受新华社专访 内容令中共难堪 |
![]() |
尴尬一幕:习想和她握手,却被“拒绝” |
![]() |
“老子不玩了”,最后一天公然叫板强制社保 |
![]() |
资本已入局!亚速营突破俄军防线4公里 |
![]() |
歼15,成就全球现役唯一重型舰载机 |
![]() |
中国暂停制裁 该军工立刻与台湾研制自杀无 |
![]() |
俄军正在赢得无人机竞赛 怎么做到的? |
![]() |
歼-15T拥有一独特之处 就等“福建舰”了 |
![]() |
全线溃退,菲主力舰撤出仁爱礁海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