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习近平的权力? | |
www.wforum.com | 2025-08-04 09:13:41 德国之声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中共的北戴河时间又到了。按照“惯例”,每年中共高层北戴河休假期间,有关习近平的各种谣言都会格外密集,尤其涉及其权力地位问题。外界该如何评估习近平的权力呢? 年初以来,有关习近平权力不稳的谣言就没有断过,有人甚至言之凿凿预测习近平四中全会下台。但是迄今为止,所有关于习的权力弱化的说法都没有得到验证。而如何评估习的权力地位问题,对外界正确认识习,判断他的政权和内外政策及其走向至关重要。 中共政权由它的体制和结构决定。其最高权力是相对集中的,即集中于政治局几大常委和书记处,他们构成了核心的寡头集团。在中共几代领导人里,毛是集权最大的一个,邓虽然是第二代领导人的核心,但受陈云和其他元老的制约,不能做到像毛那样为所欲为——当然绝对的为所欲为即便是毛也做不到。江、胡两位领导人,更多的是一种集体领导。习扭转了这种局面,重新使党权集中在总书记手上。从目前情形看,他的权力直逼毛而超越邓,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毛的权力还大。 但如何来证明这一点,是评估习的权力的最难之处,因为没有一个直观的可量化的分析工具,外界只能从官方的新闻报道和影像资料,以及某些知情人的说法中去猜测。幸好我们可用“制度”来克服这一分析工具的缺陷,从“制度”中测度习权力的大小及稳固程度。 那什么是测度权力的“制度”?在讨论这点前,先说权力。可以把权力界定为一种迫使他人服从的制度性强制力量,政治人物的权力就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它包括权位和权势两方面。权位简单来说就是职位,一个人占有某个职位,就拥有该职位赋予的权力;权势则是不在这个位子上,可是对这个位子所规范的权力还拥有相当的影响力,就此而言,权势等同权威。政治上的权威也是建立在权力基础上的,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服从和接受。说某个政治人物有权威,一方面是他的权力让他拥有不言自喻的权威;另一方面,虽然他现在没有了权位,甚至是一介平民,但他过去拥有的权位及建立起的威望,让他依然对事情有很大发言权甚至决定权。 2025年7月15日,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长理事会会议图像来源: Russian Foreign Ministry/AFP 习的权力基础 将政治权力这样区分后,可以把它分成制度性权力和非制度性权力,前者是由制度规定和规范的权力,后者是由个人政治声誉构成的权力,类似权威。习的权力首先建筑在中共的制度规定之上。 习的官方权位是党的总书记、军委主席和国家主席,以及党内几大关键决策小组的一把手。不过,后者是前者的权力延续,前者尤其是总书记和军委主席,是决定性的权力。有了这两个职务,在中国就等于掌握了大权。然而仅仅是这两者,实际上又未必能够完全掌握大权,胡锦涛就是个例子。所以,在没有权威或者权威不足的情况下,仅有总书记和军委主席的职位是不够的,还不能做到以力服人。这就要在这两个职位上再添加一些“元素”,才能让人因害怕而服从其领导。 因为从中共的制度规定看,总书记只是会议召集人,他的投票权和其他政治局委员一样,打个不太贴切的比方,总书记只是中共政治局这个班集体的班长,班长的地位严格来讲,不比其他班委更高,大家都是平等的。军委主席在部队的权力要比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权力大一点,但如果一个人身兼总书记和军委主席,军委主席的实际含金量取决总书记的实际含金量。而如前述,中共制度对总书记地位的规定并不高于其他常委,但若给“总书记”和“军委主席”这两个职位添加一些“佐料”,就使得它们的“味道”变了,总书记就由“班长”变成了“班主任”,就有指挥、领导班干部和整个班集体的权力。 习在总书记和军委主席这两个职位上加了什么“佐料”?对前者,他不仅加了“核心”,而且加了“两个维护”、“两个确立”;还规定,年初和年末,政治局委员和党政五大领导班子成员要向他述职,在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每个成员要向他汇报学习心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也把这种领导风格延申到外交领域,让高级官员以“习近平特使”身份出访。上述规定都写在党的文件乃至宪法里,成为政治规矩,各级官员必须遵守,贯彻落实习的重要指示精神甚至成为人大和政协每年工作的重点之一。 对后者,习加了“军委主席负责制”,并写入党章、宪法和解放军的条例。别看只是七个字,它是对解放军制度规范的根本改造,套用官方的话,在党领导军队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居于统领地位。该制度让解放军变成了只对习这个军委主席负责,只效忠于习个人,从而成了名副其实的习家军。 上述在“总书记”和“军委主席”的职位上添加的制度规定,可称为“制度增量”,它是测度习的权力含金量的制度,使习的权力在制度上显得更稳固,在他还在位时,要拿掉这些制度几乎不可能,且随着时间推移,即使党内开始有些抵触情绪,也会慢慢接受。习对党权的牢牢掌控,尤其有解放军的绝对效忠,党内就不可能有任何力量敢去挑战他。从这个角度看,除非有某种非常特殊的意外发生,否则,关于习的各种政变和权力弱化传言,皆不可信。 有关习的谣言为何此起彼落? 现在的问题是,习一路跌跌撞撞走来,为什么能做到“黄袍加身”?这又是个谜,至今许多人都在探究,在此不论。总之,从目前的政治状况及官方宣传来看,习的制度性权力还在增强。 然而,制度性权力的增强没有让他做到使党内腐败收敛,在非公开的、私人聚会的场所,据说官员对他的批评和非议也非常大胆,这和毛时代即便在家庭这个极私密的场所要说毛一句坏话都必须小心翼翼,是极不同的,似乎又在另一层面让许多人感觉习的权力不像想象的那么稳固和强大。这是当下各类关于习的谣言此起彼落的认知原因。 造成此种认知困扰的,一方面是习虽然在不断强化其集权,然而,其政权的极权程度不可能真正做到毛时代那么严厉,毕竟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引入了一些现代政治文明的元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习的非制度性权力,即权威的严重不足。权力自身会带来某种权威,但这一定要以“事功”来支撑。毛、邓之所以有权威,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权,更因为他们有“功”,即在长期战争中形成的所谓军功。具体来说,毛的权威来自于他是中共“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对革命意识形态的建构,还有他个人的某种魅力。邓的权威不仅来自于他的革命经历,更是文革中被作为“二号走资派”打倒又启用的经历,为他积累了在毛去世、“四人帮”倒台后,取代华国锋,成为中国事实上的最高领导人的资本,以及他开启改革,被誉为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的角色和地位,这使得邓晚年即使全退,依然有着对中国政治的巨大影响力。 习上台之初,既没有毛的建国之功,也没有邓的改革光环,要想建立自己的权威很难,他采用了两手策略:一是通过反腐赢得百姓好感,同时借机清除潜在政治对手;二是重塑党的意识形态,让自己成为 党的“核心”乃至“伟大领袖”。10多年下来,习通过这两手策略,在塑造个人权威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在初期,反腐确实赢得了大部分民众支持,也让官员普遍产生戒惧心理,在政治上不得不紧跟其步伐,从而有效削弱了党内可能对他构成挑战的政治力量,为他带来了威信;另外,将 “习思想”写入党章和宪法,成为钦定思想,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各级党组织的学习会议,被系统性地强制灌输给每个人,也使得表面上的个人崇拜一定程度得以回归。 然而,权威归根结底要建基于“事功”。公允地说,习不是不想干事,也确实做了很多事,问题是这些事使社会中的多数人感觉不是“功”,甚至一部分人还认为是灾难。无论是调整经济结构,还是应对疫情,乃至对台和外交政策,都争议很大,受到的批评很多,即使是反腐,这项本来得人心的工程,时间一久人们也丧失了热情。还有他在20大亲手挑选的执政团队,至今有两个国务委员、一个军委委员出事,还有一个军委副主席也处在疑似出事中。没有拿得出手、让人信服的“事功”,终究使他试图硬撑起来的权威不能得到党内和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接受。 一个没有权威支撑的权力,一方面会让掌权者更想用制度筑牢权力;另一方面在权力的行使中,只能通过惩罚、恐吓等压服人去接受他的主张、政策和做法,从而让人畏而不服,不是自觉自愿接受和执行。这当然会增大政治成本,产生很多问题,包括下级的阳奉阴违、形式主义和腐败。当人们看到习巨大的权力却不能解决这些显而易见的社会问题和流弊,甚至官员私下也敢对他不敬,自然对他权力的真实性和稳固度产生怀疑。何况经过了改革开放,即使习的权力再大,都不可能做到毛时代那样的严密控制,让人本能地心生恐惧。 上述分析告诉我们,习确实大权在握,他的制度性权力一直在持续强化,当下的经济困境和地缘政治紧张包括美国最新的关税战,并未削弱他的权力,他对军队的掌控确保了他的政治安全,党内没有任何势力能够挑战他。然而,他的非制度性权力在第二任期后,以一种时而快速时而缓慢的方式下跌,导致其权威流失,和权力严重不匹配,不能让人服众,无论党内还是社会,多数人只是畏他的权,而不服他的“德”,他只能用权力,通过党的系统和专政工具压服官员接受他的主张,推进他的政令。这是习目前面临的“致命伤”。除非有某种奇迹出现,权和德的这种内在紧张会持续下去。 但也不能由此简单地推论,这会导致他的权力最后坍陷。是否如此,取决今后在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在以下三个问题的应对中,他是否会出现大的失误而造成党内尤其高层情绪的集体反转。这三个问题是: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的发展状况,和美国的关税战是否会导致经济持续恶化;围绕接班人的党内斗争,是否会把控失衡;对台湾问题的处理,是否会造成台湾显性的去中化。 可以说,假如习在这三个问题的应对上没有出现明显偏差,他的权力很可能会稳定在现在的状态,至少不会对其权力构成额外挑战;但如果处置得不好,特别是在党内和社会引致意料之外的大的突发事件,则势必对他的权力构成进一步的严峻挑战,使其统治仍然面临潜在危机。 作者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
|
|
|
![]() |
![]() |
中国潜艇突破封锁 洲际导弹3次险些“点火” |
![]() |
普京还未动身,中国军舰已抵达海参崴 |
![]() |
歼-15T留下弹射影子 镜头对准舱室的女兵 |
![]() |
这个国家会成为下一个“乌克兰”吗? |
![]() |
歼20战机再次对比数据,碾压F35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