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权,撞疼了马斯克的钱 | |
www.wforum.com | 2025-07-30 15:38:21 中国新闻周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美国企业家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与多个联邦政府机构之间的合同遭到政府审查后,美国总统川普突然给他和马斯克陷入冰点的关系吹上了一阵“暖风”。 当地时间24日,川普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称,外界都说他会削减马斯克名下企业从美国政府处获得的大额补贴,是要搞垮这些企业,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希望马斯克“和美国境内所有的生意都蒸蒸日上”。 近几个月来,川普与马斯克的关系发生裂变,从亲密无间的盟友迅速转变为相看两厌的对手。这种转变并非私人恩怨所致,而是折射出美国保守民粹势力与科技右翼力量政治联盟的内在脆弱性。虽然川普此番有示好之意,但两人的关系已破镜难圆。 “过山车”般的交情 川普政府力推的“大而美”法案,点燃了两人关系破裂的导火索。这项法案计划在未来10年内减税4万亿美元,削减民主党政府大力支持的医疗、福利补助及“绿色补贴”等支出,至少达1.5万亿美元,并使大部分川普的减税措施永久化。 6月初,卸任“政府效率部”(DOGE)后,马斯克突然发难,痛批“大而美”法案“规模庞大、荒唐可笑、夹带私货、令人作呕”。川普威胁重审马斯克公司的政府合同,马斯克则回击,“没有我川普赢不了大选”,并扬言停掉SpaceX宇航员运输项目,甚至将川普与爱泼斯坦案关联。7月法案通过后,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川普嘲讽称,马斯克的行为像火车事故般“完全脱轨”。 川普与马斯克的关系,曾长期囿于对立与疏离。2016年到2020年大选,马斯克两度支持民主党,直言不认可川普。2017年,马斯克基于商业利益加入川普的顾问委员会,但因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而愤然离开,此后两人鲜有交集。2022年,马斯克与拜登政府公开决裂后转向共和党,但明确拒绝支持川普竞选,引爆两人间的激烈口水仗。那时,没人相信他们会联手。 关系的转圜始于2024年。川普在共和党初选中势不可挡,提前锁定为总统候选人,加速共和党整合和保守力量归队。3月,川普与马斯克在海湖庄园见面,基于击败拜登的共同目标,双方悄悄走近。但真正的质变,发生在7月川普遇刺后。马斯克立刻表态,“完全支持川普总统,希望他早日康复”,随后大幅增加竞选投入,频频为川普站台。据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数据,马斯克通过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为川普及共和党竞选投入超过2.6亿美元,成为最大个人金主,可以说为川普胜选立下汗马功劳。 作为回报,川普2025年1月上台后,就任命马斯克执掌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负责改革联邦机构,马斯克一时成为华盛顿最具权势的政治人物之一。面对改革引发的剧烈震荡,川普不仅在内阁会议上力挺马斯克,还在白宫南草坪乘坐特斯拉汽车以示支持,“兄弟情”看似持续升温。 不过,好景不长,4月起情况发生变化。川普发动“对等关税”战,内部改革阻力剧增、政府内讧不断,马斯克旗下公司市值暴跌,心生退意。5月底,马斯克卸任政府特别雇员职务,川普称他“不会真的离开”,马斯克则回应将继续做总统的“朋友和顾问”,两人看似体面分手。但很快,双方因“大而美”法案关系破裂。 共识与算计 川普与马斯克的联盟,本质上是保守民粹势力与科技右翼力量在特定政治环境下的“战略合谋”。在意识形态上,双方均强烈反对民主党主导推动的“觉醒主义”,将多元、平等、包容(DEI)政策视为对美国传统道德和民主价值观的存在性威胁,由此基于推翻左翼文化议程的共同目标而结成政治联盟。 在政策立场上,双方在政府应扮演何种角色上存在一定共识,以马斯克为代表的科技右翼日益反感民主党政府在反垄断、数据隐私、内容审查、环保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干预,希望减少政府监管,为技术创新松绑;川普则承诺精简政府机构、削减政府开支、减少企业税、放松环保限制等,双方利益存在契合之处。 从现实需求上说,马斯克敏锐地觉察到川普及其代表的保守民粹主义正占据上风的趋势,试图通过豪赌的方式将自身的政治诉求与商业利益变现;而科技右翼雄厚的竞选资金和超强的“技术赋能”,恰恰是川普卷土重来所需要的。双方一拍即合,打造了一种民粹动员加技术垄断的保守主义新形态。 然而,科技巨头与民粹政治的联盟,存在与生俱来的脆弱性,难以长期延续。川普与马斯克之间的纠葛,便是这种“权宜联姻”必然走向破产的突出体现。 首先,这个联盟是基于击败民主党这一“共同敌人”而存在,当选举的使命完成之后,双方的差异、分歧乃至矛盾必然会暴露出来。在马斯克看来,川普没有兑现对其许下的竞选承诺:在要求其帮助削减政府开支的同时,却推进将在未来十年增加超过3万亿美元赤字的“大而美”法案;在推动精简官僚机构、去监管的同时,却通过扩大国防开支、强化边境管控等手段加强干预。 对川普及其拥趸来说,胜选是“天命所归”,科技右翼只是其胜选联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最大功臣;打造保守政治秩序是执政第一要务,其他一切议程都要让道。“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派始终质疑马斯克等人支持川普的动机,认为川普给予马斯克太多权力,执政议程被科技右翼裹挟。 其次,这个联盟在理念上存在重大冲突,突出体现为全球化与“美国优先”的对立。马斯克商业帝国的建立,得益于全球化分工与市场,其未来生存也严重依赖全球产供链。无论是SpaceX的星际移民计划、特斯拉的全球化布局,还是星链的无国界网络,本质上秉持的是“技术超越国家”的理念。 然而,川普的政治基础是建立在对“全球化受害者”的动员之上,其“美国优先”理念必然以经济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的方式呈现,目的是推动产业回流,保护本土就业,服务基本盘。 于是,随着“大而美”法案取消电动车税收抵免,叠加关税政策带来的供应链成本上升,特斯拉公司利润缩水、全球竞争力受冲击,马斯克的出离愤怒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双方关系破局的背后还是两种认知逻辑的碰撞:一方要维护商业帝国的全球布局,一方要巩固本土选民的政治支持,二者难以兼容。 加速政治联盟瓦解 这场博弈的走向,大概率会呈现短期纠缠与长期疏离的双重轨迹。短期内,相互依存的现实,让双方的彻底决裂仍难以发生。 一方面,川普上台仅半年,科技右翼与保守民粹对民主党长期政治遗产的彻底清扫尚未完成,双方在相当程度上需要相互借重,这是副总统万斯以及部分科技右翼人士试图介入以弥合川普和马斯克分歧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商业利益的现实更难以切割。例如,SpaceX已成为美国政府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的关键合作伙伴,“龙飞船(Dragon)”是目前唯一可以往返国际空间站、运送美国宇航员的载人飞船,该公司还可能承接“金穹”导弹防御系统的关键部分。川普政府通过审查发现,目前缺乏对SpaceX的替代方案,所谓“取消合同”也只能沦为空谈。反过来说,马斯克旗下公司也不太可能完全脱离美国政府而存在,眼下双方“谁也离不开谁”。 但从中长期来看,联盟瓦解恐难避免。科技右翼本身并非顽固的保守派,而是试图用技术逻辑和商业思维解构传统政治合法性,其本质上仍是“去政治化”或“非政治性”的;而川普的执政合法性建立在“民意授权”之上,必须不断操弄政治叙事来强化支持者认同,这意味着任何对执政稳定的挑战都可能被塑造为新的内部敌人,不太“听话”的科技右翼或许迟早会成为被清算的对象。 目前,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目的是在2026年中期选举中获取少数国会两院席位,成为左右两党权力平衡的关键力量。考虑到共和党执掌国会两院,以及马斯克的支持者与共和党选民群体存在一定重叠,这个举动显然会加速科技右翼与保守民粹之间政治联盟的瓦解。 从美国政治生态演变的长期视角看,川普与马斯克政治联盟的裂变,其影响也不仅限于当下,更可能重塑未来美国科技资本与政治权力的互动规则。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 |
北京这回为何没为柬埔寨站台? 金边换人了 |
![]() |
841“西湖”舰进入日本海 水下有“大黑鱼” |
![]() |
歼-20穿透对马海峡 日韩F-35雷达全盲区? |
![]() |
运20B和运20A同框 差别有多大? |
![]() |
泰柬交火,洪森这次里子和面子都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