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加拿大多名学霸全科满分毕业 一半都是华裔孩子
www.wforum.com | 2025-07-23 16:32:23  CTV/星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多伦多教育局(TDSB)表彰了四名12年级学生为“顶尖学者”,因为他们在六门主课中均取得了100%的平均分。

  在周二举行的表彰仪式上,这些学生——三人来自多伦多市中心的Bloor中学,一人来自士嘉堡的Cedarbrae中学——分享了他们对这一成就的感受,以及取得成绩所付出的努力。

  “我觉得如果你喜欢自己学的东西、对它感兴趣,那么一切会自然而然地发生,”Cedarbrae中学的学生Safiya Vohra-Bangi说,“如果你喜欢它,并且努力了,你就会擅长它。”

  尽管成绩十分亮眼,Vohra-Bangi表示这项成就对她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高中生活不应只围绕学习展开。

  “我有很多朋友也很努力。而其他朋友则帮我平衡了学业、运动和娱乐。所以,我认为身边的人重视不同的事物,能让你成为一个更有趣的人,而不只是一个只知道学习的人。我觉得这更重要。”

  Vohra-Bangi并不是唯一一个淡化自己成就的人。

  Bloor中学的毕业生Sheena Qin在周二的仪式上也表达了类似看法。

  “我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Qin说,“我不会想太多这件事。”

  她表示高中期间最重要的是优先照顾自己的心理健康,确保自己不仅只做学业上的事情。

  “那总是很重要,因为如果不重视心理健康,你会想,‘那你到底在干嘛?’你拿了好成绩,但你最后会感到快乐吗?”  

  对于Bloor中学的学生Andrew Peng来说——他自称是个书呆子——他取得满分的策略是把“截止日(due date)”变成“动手日(do date)”。

  “我发现我在真正需要做某件事时最能集中注意力,”Peng说,“我觉得高中课程的负担并不太重。很多时候,我宁愿不写生物作业,而是去写点代码,因为那是我感兴趣的事。”

  “所以,我的策略就是在需要做作业的时候才做……有时候我会拖到最后一天,因为那样我能真正找到内在动力去完成任务。这就像一种被美化的拖延症——我拖延的是我感兴趣的事,而不是没用的东西。”

  当被问到是否有建议给未来的高中生时,Peng表示他最主要的建议是不要追求完美。

  “关键是尽力而为,因为如果你一味追求100分,这并不是总能实现的目标。如果你达不到,就会对自己不满意,甚至失去动力。但如果你只是尽力,那么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会为自己感到高兴。”

  同样来自Bloor中学的学生Sowmya Ramanan表示,她的建议是专注于课外活动,以免将来回头看高中生活时留下遗憾。

  “我的建议是,在学习和课外活动之间保持良好平衡……总体来说要享受生活,”Ramanan说,“当然要努力,给自己一些挑战,但也要记住,高中生活应该是你日后回忆时不会后悔的经历。”

  Ramanan说,课外活动帮助她结识了新朋友,也让她从学习中得到了宝贵的休息。

  “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一项课外活动,是在Michael Garron医院做志愿者,因为我在那里遇到了很多校外的人,做的事情也几乎和学习无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放松机会。”

  Vohra-Bangi、Qin和Peng三人都将在九月份前往多伦多大学继续学业,而Ramanan将入读滑铁卢大学。

  相关报道:

  2025届的毕业生们出生于第一代iPhone问世之际,他们也从未经历过一个没有YouTube、Facebook或Twitter的世界。

  然而,尽管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短视频泛滥的时代,多伦多仍有4名学生——Sheena Qin、Andrew Peng、Sowmya Ramanan和Safiya Vohra-Bangi,以100%的平均成绩毕业,在22,400名12年级学生中脱颖而出。

  他们在高等函数、微积分、化学、生物、物理以及至少一门其他课程中都取得满分。英语成绩也均超过97%。

  其中,Qin、Peng和Ramanan是市中心Bloor Collegiate Institute高中的同学,三人都就读于一个强化数理课程TOPS项目。

  “成绩不是我们成为朋友的直接原因,”Qin说,“但我们都喜欢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并且非常努力。”他们都将在今年9月学习计算机科学,其中Qin和Peng选择多伦多大学,而Ramanan将去滑铁卢大学。

  Vohra-Bangi毕业于士嘉堡的Cedarbrae Collegiate Institute高中,她将前往多伦多大学学习工程学。

  在触摸屏、话题标签与无尽的滑动浏览中长大,他们的生活见证了社交媒体的崛起,也赶上了ChatGPT等生成式AI的出现。《多伦多星报》采访了这四位“数码原住民”顶尖学霸,了解他们依赖哪些科技工具、如何保持专注的习惯、以及他们如何看待新出台的“安省教室手机禁令”。

  Andrew Peng,18岁

  问:你使用哪些数字工具学习?

  答: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经常在Wikipedia上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这是获取冷门信息的快捷方式,否则很多知识其实挺难找的。

  问:面对手机诱惑,你如何保持专注?

  答:我本身不太容易分心。我小时候学钢琴,达到了加拿大(专题)皇家音乐学院的ARCT级别,这需要极度自律和专注。

  问:平时娱乐怎么安排?

  答:小时候,我常玩游戏玩到平板电脑没电,但现在基本不玩游戏了。我喜欢参加编程比赛、做研究,或者去跑步、骑车。

  问:是否会刻意限制自己的科技使用?

  答:不会。但我得承认,我的学习策略不一定最科学。有时候我会把“截止日期(due date)”当成“开始日期(do date)”,然后逼自己临时冲刺,来保持专注。

  问:AI对你教育的影响?

  答:ChatGPT对我帮助极大,相当于一个“开挂”的搜索引擎。不用再翻论坛或文献,它可以直接总结给我,而且还能帮我写正式邮件。

  问:你如何定义“数字时代的学习”?

  答:两个词:高效和惰性。

  问:你怎么看“教室手机禁令”?

  答:那是官方政策,但我90%的老师其实都没执行,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决定。只要能管好使用方式,科技可以大大提升学习效率。不该为了那5%滥用的人,而禁止100%的人用手机。

  问:你如何面对“失败”?

  答:我的人生格言是“尽力而为”。我并不追求完美。所以即使失败了,我也不会悲伤或放弃,因为我知道自己已经做到了最好。

  Sheena Qin,18岁

  问:你如何应对注意力分散?

  答:我会尽量在课上就把作业做完,还会去图书馆建立一个“专属的空间”。我还会试着把干扰转化为好事:我和朋友们用Discord(一个集语音、视频和文字于一体的平台)交流,但很多时候我们会讨论我们正在学习的东西,这样我们就能互相学习。

  问:你平时玩游戏吗?

  答:我挺喜欢玩游戏,比如《宝可梦》、《文明6》和《原神》。

  问:AI对你的学习有影响吗?

  答:有的,比如英语老师现在不让我们带回家写论文,而是要求在课堂上用笔写,这就是为了应对AI写作工具的影响。

  问:你觉得学校忽视了哪些技术?

  答:AI不会消失,所以我认为学校应该教我们如何正确使用它。另外,我觉得计算机课程可以更丰富一些,因为很多内容可以自学。

  问:“数字时代的学习”是什么样的?

  答:获取知识、表达观点更简单了,但“思考”的部分依然存在。

  问:你怎么看“手机禁令”?

  答:大多数老师其实并不太在意,只要你不是一直玩手机就行。有时我会用手机玩Kahoot!(一个基于游戏的学习平台),或者在我来不及记笔记的时候拍下课程内容。

  问:你如何看待“失败”?

  答:感觉当然不好,但我会想,也许只是运气不好,也许竞争者太多了。我尽量不去纠结。

  Sowmya Ramanan,17岁

  问:你用什么工具学习?

  答:我经常在线做练习测试,还用Quizlet做闪卡复习,帮助记忆和巩固知识。

  问:面对触手可及的干扰,你如何保持专注?

  答:我给所有社交媒体软件都设置了使用时间限制,像Discord就设了一小时上限。不然我真的会一直刷下去。

  问:娱乐活动有哪些?

  答:我看很多YouTube视频,种类很杂。还弹钢琴、游泳,也学过一段时间羽毛球和魔方。

  问:你最离不开的数字工具?

  答:Discord。这是我和朋友交流的主要方式,既能聊天,又能一起讨论功课、共享笔记。如果没有它,我可能拿不到满分。

  问:AI对你的学习帮助大吗?

  答:帮助很大。能快速整理资料、回答具体问题,甚至提供来源验证。相比自己去查网页,效率高太多了。

  问:你怎么看手机禁令?

  答:我有一位老师很严格,其他就比较宽松。但那一门课我确实更容易专注。

  问:你会用传统学习方法吗?

  答:我会手写一些“知识清单”,帮助自己强化关键概念。

  问:你如何面对失败?

  答:我经历的一次失败是没找到工作。这非常令人失望。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失败都促使我更努力地工作,以确保自己变得更好。

  Safiya Vohra-Bangi,17岁

  问:你最常用的学习工具?

  答:我会看YouTube教学视频补充课堂没讲清楚的内容,也会用AI工具讲解难点或帮我做模拟测验。在考试前,你还可以让它为你出一份练习测验。

  问:你平时喜欢做什么?

  答:我从6年级开始练书法,是因为开始写子弹笔记(Bullet Journal)。平时还打打休闲冰球、和朋友聚会、看Netflix。

  问:会限制自己使用社交媒体吗?

  答:在12年级最后一个学期,我的课表是计算机、微积分、化学和物理。我尝试删掉Instagram几个月,但还是会被别的东西吸引。

  问:有没有哪个App你离不开?

  答:我想没有它们我都能活……不过iMessage应该不算吧?

  问:你觉得学校在科技教育上有哪些缺失?

  答:应该把科技更多地融入课程中,比如所有人都应该学编程,这样才能理解算法。这会开阔你的思维。

  问:你如何定义“数字时代学习”?

  答:速度更快,知识获取更加便捷。

  问:你如何面对失败?

  答:学业不是唯一能经历失败的地方。朋友、运动、比赛、找工作等地方也会有挫折。如果你是“高成就者”,可能会对失败更敏感。但有时候,事情不成也不一定是你不够好,可能只是它本就不适合你。

  这四位学霸的故事,给我们描绘出了“数字原住民”这一代的真实样子。他们没把科技当成学习的敌人,而是把它当成了提升效率、加深理解的好帮手。无论是用人工智能快速整理信息,还是借助线上平台和同学一起解题,他们都在告诉我们,怎样主动掌控,而不是被信息洪流淹没。

  当然,满分成绩背后,还有他们通过钢琴、编程、书法等爱好锻炼出的专注力和自律。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失败的坦然,既让他们不断追求卓越,也让他们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韧性。

  他们的经历向我们证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的智慧不是躲避干扰,而是学会驾驭工具,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093B核潜艇多重要?攻击力堪比导弹旅
非洲小国卢旺达 为什么打遍周边无敌手?
爆中国“渤海怪物”完整影像 能躲避雷达锁
俄阵亡官兵遗体处理方式 值得各国借鉴吗?
“死神”来了 中朝都慌了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093B核潜艇多重要?攻击力堪比导弹旅
非洲小国卢旺达 为什么打遍周边无敌手?
爆中国“渤海怪物”完整影像 能躲避雷达锁
俄阵亡官兵遗体处理方式 值得各国借鉴吗?
“死神”来了 中朝都慌了
南海“对决”?法国航母遭遇“沉默压制”
中国军舰,突然现身夏威夷附近?
拖2个多月才炮轰 北京翻脸内幕曝光
突袭千里:以色列秘密开火 中东新战场爆了
中企的噩耗来了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