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有钱有闲才配参加欧洲人的婚礼
www.wforum.com | 2025-07-18 11:17:45  地球上的日子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这几年身边朋友陆续结婚,有人按习俗回新娘老家办婚礼,有人选择去喜欢的国家办婚礼,但无一例外的,婚礼都安排在夏天,尤其是七月——欧洲最热、最贵的月份。

  参加这些婚礼,宾客一旦接受了邀请,不仅要在婚礼上送出去一笔钱,相当于中国的红包,还要自负机票酒店等一切开销。一趟下来,没个几千欧,都不够参加一场婚礼。

  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宾客如果有婴儿或是很小的小孩子,不方便或是不放心把婴儿留在家里,又不能带着婴儿去参加婚礼,于是就只能把一方的父母带上,五口人一起飞去婚礼目的地。婚礼当日,婴儿的爸爸妈妈去参加婚礼,婴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酒店带孩子。

  这一趟算下来,就是四口人的机票住宿吃喝拉撒,成本翻倍。

  这还只是金钱上的支出。婚礼虽然只有一天,但大都在周中,又在国外,得提前至少一天去到,婚礼第二/三天走,有时候还会有婚礼前和婚礼后的聚会,所以算下来怎么都是至少三天时间。

  很多时候想着来都来了,那么贵的机票都花出去了,那就干脆旅个游吧,但是旺季什么都贵,哪儿都人挤人,吃的不好,玩的也不好。

  真是要有钱有闲才配参加欧洲人的婚礼。

640.webp

  不过这些都只是我这个“外人”的抱怨,欧洲人自己对于参加婚礼,都抱有100分的热情,不然也不会明知要花那么多时间精力金钱,也还是一如既往地去参加好朋友、一般朋友、甚至大学同学的婚礼。

  在我看来,在欧洲人眼里,婚礼不仅是一场新人的结婚仪式,也是一场宾客们的聚会party,一个社交活动,一个很好的聚会借口。

  为什么要自费那么多钱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因为怕掉队,因为怕显得不合群,因为害怕没朋友,因为担心别人议论自己——xx怎么了,怎么都看不见他了?说到底是迫于社交压力。

  另一个原因,是欧洲人生活本来就很平静悠闲,平日里除了工作、度假、有娃的带娃,无非也就是日复一日的单调,所以婚礼是一个难得的聚会“理由”,一个难得的打破单调日常的机会,那当然要盛装出席,花钱买开心。

  是的,盛装出席。虽然在国内参加婚礼,谁也不会穿着拖鞋短裤就去了,但是欧洲人参加婚礼,有一套严谨的着装约定。

  首先女士不能穿白色衣裙,因为新娘子的婚纱是白色,必须把白色留给新娘,让所有人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出谁是今天的女主角。

  其次男士必须穿西装皮鞋打领带,即使是30几度的高温酷暑,至少也得是衬衫西裤和皮鞋。

  除了这些基本的着装要求,每个宾客,尤其是女宾客,都会打扮的漂漂亮亮,妆容精美,头发是新做的,指甲也是新做的,身穿鲜艳美丽的裙子,脚蹬靓丽的高跟鞋,拎精巧的手拿包…隆重出席。

  普通人的婚礼虽比不上名人婚礼的奢华盛大,但也是一场属于普通人自己的盛大社交派对。

640 (1).webp

  至于婚礼的仪式(civil wedding,非教堂非宗教仪式婚礼)本身,我倒是很欣赏。

  仪式一般在下午两三点——不同国家会有细微差别,但都大同小异,流程也都差不多。

  宾客到达婚礼场地(一般是山间/海边某个漂亮酒店)后,会先有酒水招待,然后就到礼堂落座,等待仪式开始。

  音乐演奏师(钢琴/大提琴等)开始演奏,新郎妈妈会牵着新郎来到礼坛前,然后伴郎伴娘一对对入场,最后是新娘爸爸牵着新娘入场,全场鼓掌欢呼。

  婚礼主持或民政局派来的官员会在礼坛前当着所有宾客的面介绍今天的新人——他们如何认识,怎样相爱,一起去了哪些地方,对彼此有哪些期待,彼此眼里的对方是什么样子,彼此眼里对方最烦人的点是什么…当然这些介绍都会说得既幽默有趣,又温馨感人。

  然后主持人会说一些关于婚姻的金句,比如婚姻不是爱情的终点,而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是两个不完美的人在一起,接受彼此的不完美,包容彼此的缺点,支持彼此的梦想,一起经历生活的明暗起伏,创造更好的生活,等等。

  然后就是现代中式婚礼模仿得最多但又模仿得最尴尬的一环:主持人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接受对方做自己的妻子/丈夫,此后余生都珍惜Ta,爱护Ta,支持Ta的梦想,让Ta成为Ta能够成为的最好的样子…

  ——这一段 “Yes I do”并不总是相同的,有的会问是否无论健康疾病,贫穷富裕都站在Ta身边,有的则是侧重于支持理解和包容,等等,每一场婚礼都不完全相同。

  但是每次听主持人说这些话,听男女双方跟着主持人说这些誓言,我都会很感动,忍不住想哭。“珍惜”“爱护”“此后永远”“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在你身边”等等这些词语字句突然之间变得非常具体有重量。每次看这样的婚礼,我都会想:嗯,爱确实是勇敢者的游戏。

  最后伴郎拿出对戒,新郎新娘给彼此戴上戒指,主持人宣布Mr and Mrs XX,新人拥吻,礼成,双方和各自的见证人一起签署结婚证,仪式也就结束了,全程大概一个小时左右。

  我参加过最快的仪式是在波兰,大概就30分钟,主持人多一句废话都没有,简短介绍完新人,立马开始问是否接受对方为妻子/丈夫,然后就开始签结婚证。

  仪式结束之后,新人去一旁拍照——即婚纱照。宾客接着喝酒聊天,吃点小吃点心,等新人拍完照,就是晚餐。

  这时候会有新郎、新郎爸爸、新娘爸爸、伴郎的发言,分别从一个伴侣/父亲/朋友的视角,讲一讲自己眼里的新郎新娘是什么样子,成长的路上有过的趣事…

  当然,这些演讲也都是一会儿让你哭,一会儿让你笑,既温馨感人,又幽默风趣,听完会觉得:哇哦新郎/新娘竟然还有这么一面,哇哦原来Ta小时候是这样子的,等等。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都只是男人发言?为什么不是新娘的妈妈、新娘自己讲自己的故事?后来发现虽然传统上是丈夫/父亲/伴郎发言,但是新娘如果想,当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演讲,妈妈们如果想,当然也可以演讲——自己的婚礼,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晚餐之后有时会有一些关于新人的游戏环节,有时直接就是新人的第一支舞,乐队演奏,宾客们围着新人看他俩跳舞,然后大家一起加入他们一起跳舞,一直跳上好几个小时,期间就是不断的喝酒聊天,直到婚礼蛋糕推进来,新郎新娘一起切蛋糕、许愿、喂彼此蛋糕…

  之后大家继续喝酒跳舞聊天,新娘会抛一次捧花,一众未婚女宾客会去抢,有时候新郎也会抛,然后一众未婚男宾又去抢。然后婚礼这个Party就会一直继续下去,直到最后一个客人离开,可能是凌晨一点,也可能是凌晨四点…

640 (3).webp

  所以西式婚礼的安排是很紧凑的,一个下午和晚上,就搞完了国内的一整套结婚流程:领证,拍婚纱照,办酒席。

  我很喜欢这样的安排,因为在我看来,婚礼不是什么表演作秀,婚礼就是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在重要和至亲之人的见证下,签一份重要的合同,然后大家一起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仅此而已。

  婚姻本质上就是一份契约合同,而且是一份合作生育后代的合同,正如费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一书里一针见血指出的:“婚姻是社会为孩子们确定养育者的手段”,“男女相约共同担负抚育他们所生孩子的责任就是婚姻”。

  如果不是为了生育孩子,人类其实完全没有结婚的必要,完全不需要婚姻这么一种排他性的、有违人类天性的社会制度。

  正如书名所指,“生”和“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婚姻的本质——它既不浪漫,也无关爱情,它就是个生殖和抚育人类后代的契约/合同,是社会为了维系其功能完整而设计出来的一个制度。

  无论是生产还是抚育本身,都是痛苦的,需要生育者付出巨大的心力劳力和财力。一场婚礼再怎么精妙绝伦,说到底它也就是一个合同签约仪式——合同上白字黑子写的不是什么白首不相离的忠诚浪漫宣言,而是“我现在自愿放弃我的一部分独立自主,我自愿准备好了去承担生产的痛苦,抚育的痛苦,我准备好了去承受这一切的后果,我因此和你签下这一份合同。”——说得难听一点,这是一份“丧权辱国”式的合同。

  当然现在很多人选择结婚不一定是为了生孩子,而更像是为了给一段恋爱关系“盖章定论”,表明忠诚的决心,在法律上确立另一半是自己财产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又或是为了家庭税收优惠而已。

640 (4).webp

  因此我觉得现代中式婚礼上的“我愿意”是一种尴尬粗陋的模仿,因为明明国内都是先领证、后办酒席——合同都签了,还问“愿不愿意”签合同,这不是很滑稽和多余吗?

  中式婚礼实际上并不是结婚仪式,而是结婚仪式后的庆祝仪式,但酒席上却总会有主持人还要来非常做作、毫无必要地问新郎新娘“你是否愿意接受Ta做你的妻子/丈夫?”我每次参加这样的婚礼,都觉得尴尬到想抠脚趾。

  不过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愈发重视领证,会在领证当天穿婚纱、请摄影师纪录等,我觉得是很好的进步——签这么重要的合同,是得深思熟虑,好好纪念。

  -------------

  以上是我在欧洲参加婚礼的一些个人主观观察和感想,欢迎留言和我分享你参加过的有趣婚礼!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军无人机跨境突袭 150架战机空降藏南
解密:巴基斯坦是如何击落印度战斗机的?
歼-15T安装国产发动机 高清尾喷口,纤毫毕
伊朗购买40架歼10C的战略意义
印军导弹被缴获后 致命缺陷藏不住了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军无人机跨境突袭 150架战机空降藏南
解密:巴基斯坦是如何击落印度战斗机的?
歼-15T安装国产发动机 高清尾喷口,纤毫毕
伊朗购买40架歼10C的战略意义
印军导弹被缴获后 致命缺陷藏不住了
70米地底爆破!中国钻地弹如何碾压美国?
台湾真的以为中国军人不会走草坪吗?
美海军新航母传来噩耗 不是简单的“迟到”
又一场大战开打了
普京只剩不到50天期限 最头疼的却是中国?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