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消息,印度通过向多个邻国赠送疫苗,并获得对方感谢的做法,让一些印度媒体膨胀了起来,它们将某个国家选择了印度疫苗而非中国疫苗看成一种荣耀,反复进行炫耀,甚至有印媒还在宣扬"疫苗外交",不断碰瓷中国。实际上,很多国家都倾向于采购多种不同的疫苗,在部分印度媒体眼中,这种自然的选择却成了"选边站队"。
从印度的表现来看,多少也存在着"疫苗外交"的意思。此举实际上非常幼稚,甚至是可笑,抗击疫情是全人类的事情,印度这种做法跟之前美国的做法没什么两样,把事关全人类生命健康的问题政治化。
新德里观察家基金会研究员马诺·乔希就批评印度此举格局太低,乔希指出,"疫苗外交"是在印度国内舆论环境下进行的,目的是争取民众对印度疫苗工作的信任,"如果新德里认为靠疫苗就能结识朋友并影响该地区的人,我很难同意"。
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真正的大国是不会把这种事情摆在台面上反复吹嘘炫耀并进行碰瓷的。印度的出发点本来就非常狭隘,说白了就是为了显摆一下,让外界看到,几个邻国都接收了印度的疫苗,并且生怕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没人知道,进行各种渲染。印度自己已经沉浸在了这种喜悦之中,试问,一个真正自信的国家,会在意这些表面工作吗?
此外,印度本土疫情的形势,也不足以支撑印度如此"慷慨"。乔希表示,印度数以亿计的人还没有接种疫苗,如果有足够的资金,那么慷慨是可以的,但是当本国民众被剥夺接种疫苗的机会时,这就是鲁莽。因为延误印度人接种疫苗意味着更多的疾病和死亡,如果推迟保护脆弱的印度人,很难庆祝印度的疫苗外交。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说白了,印度压根就没有比的资本。印度是全球疫情第二严重的国家,累计有上千万人确诊,死亡病例也超过了15万例,疫情如此严峻,好不容易拿出了疫苗,却不想着尽快安排印度人接种,反而去搞什么疫苗外交。如果印度控制住了疫情,这么做还能理解,关键印度并没有控制住疫情,放着印度人不管,却大肆吹嘘把疫苗送出去了。
可以看出,乔希的评论非常扎心,印度的出发点本来就有问题,纯粹就是为了获得他国的感谢,这种做法很难起到什么作用不说,反而还会影响印度控制疫情的时间,越是拖下去,就会出现越多的死亡病例。
因此,不管是印度还是印度媒体,格局确实太小了,中方着眼的是全球抗疫大局,印度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却因为获得了几个邻居的感谢就喜不自胜,有这功夫,不如盘算一下怎么让印度不在全球的抗疫工作中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