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万俄军压境,川普“挟弹抢筹码” | |
| www.wforum.com | 2025-11-03 14:12:05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近日,美国五角大楼正式批准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战斧”巡航导弹。但批准,不代表投放。真正握有启动权的,是白宫。而现任总统川普,在过去数周的表现中,一再对这一决定按下暂停键。 这并非技术层面的问题。联合参谋部早在10月初就完成了军事评估,向白宫递交报告称:美国本土库存充足、战斧生产线稳定,援乌不会削弱美军应对大国冲突的能力。这一评估于10月底获得了国防部长正式签署,军事技术层面已无障碍。 问题转向政治。川普团队在10月最后一周突然宣布取消原定的“二普峰会”,即他与普京的会面。这一取消,紧随其后的是对白宫战斧援助决策的“搁置”。白宫发言人公开回应称,总统“尚未就是否发出授权作出决定”,意味着这项援助仍处在临界状态。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安会人士透露,川普本人对此案态度极为复杂。在幕僚会议中,他既强调“不希望升级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又私下表示“若能让欧洲多出钱,什么导弹都可以谈”。这再次暴露出其在外交安全事务中的交易取向——对他而言,战斧既是军火,也是筹码。 而这份“政治冻结”,也令乌克兰在战场压力面前,陷入战略焦虑。 波克罗夫斯克成为“分水岭”几乎与白宫冻结决定同步,乌克兰东线最危险的战场——波克罗夫斯克,战火迅速升温。10月31日,泽连斯基罕见地在记者会上给出了具体数字:“那里集中了17万占领者,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同时他强调“局势艰难,但没有失控”。 波克罗夫斯克(苏联时期称“红军村”)地理位置决定其战术价值:它是从顿涅茨克通往第聂伯河流域的补给节点,也连接着克拉马托尔斯克与斯拉夫扬斯克的公路网络。若此地失守,乌军将丧失对东线战场的火力联动能力,防线可能整体坍塌。 乌克兰安全局局长马柳克也在同期发声,称俄军“推进缓慢但持续”,在过去一年中仅推进7公里,但却付出数万人伤亡的代价。他指出,俄军目标并非单纯夺城,而是试图通过血战消耗乌军主力。 来自英国国防研究所(IISS)的评估报告认为:波克罗夫斯克攻防战,已经成为俄乌战争的新“分水岭”。俄军此役若成功,不仅可压迫乌克兰中线后方,还可为政治谈判建立战略纵深;若失败,则将面临持续的补给线暴露与兵力枯竭。 战场与政治正在同步推进,时间的窗口只剩下两周左右。而乌克兰所等待的那枚战斧导弹,仍悬而未决。 战斧能否扭转东线局势?乌克兰方面显然希望战斧导弹成为改变前线态势的关键武器。其射程超过1500公里,精度误差小于10米,理论上可以打击俄军在扎波罗热、克里米亚、顿涅茨克后方的指挥所、燃料中心和电子战节点。 但问题在于,乌克兰能否用得起这把“斧头”。 战斧导弹依赖标准海基发射平台——“宙斯盾”系统舰艇或核潜艇。乌克兰现阶段既无相关舰艇,也无部署相关系统的海军力量。这意味着,美国若不额外提供地面发射装置,战斧援助将只是政治姿态。 目前最可行的选项,是将战斧改装为陆基发射模式。但根据CSIS(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的技术审查,该模式不仅部署周期长,且需要额外的指令系统集成,与乌克兰现有系统无法直接兼容。 另一种选择则更具风险:由美国或北约在波兰、罗马尼亚境内秘密控制发射,由乌克兰承担“作战责任”。这种方式若被揭露,将直接触碰美俄直接对抗红线。 正如RAND公司在2023年发布的报告所言:“向非对称冲突中投入远程打击能力,将扩大作战空间,但也会诱发战略升级。”这一判断在2025年再次应验。战斧导弹已成为决定美俄是否进入“灰色战争边界”的试金石。 欧洲的焦虑与川普的盘算欧洲对此事的焦虑并不亚于乌克兰。 10月下旬,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在布鲁塞尔的一次私下会议上向北约秘书长表示:“若美国援助进入远程打击阶段,德国将面临国内对参与冲突的质疑。”法国议会多名议员也提出疑问:“战斧若被用来攻击俄本土,将会引爆什么样的反击?” 这意味着,乌克兰渴望的战斧,已成为欧美联盟内部分歧的新引线。 川普对此心知肚明。他在10月最后一周的一次闭门座谈中直言不讳:“战斧不是用来打,是用来谈的。”这句近乎赤裸的交易语言,暴露出其背后的策略。 他并不真正关心乌克兰是否能夺回东部,而是想用“延迟授权”换取欧洲在防务开支上的让步。战斧拖得越久,欧洲安全焦虑越大,川普的筹码就越多。 甚至有媒体报道称,川普内部团队正酝酿一个“双授权方案”:向乌克兰提供少量战斧,但附带“不可攻击俄本土”的使用限制,并要求欧洲配合承担部署成本。 换句话说,战斧导弹已经脱离了战场逻辑,进入了谈判结构。而川普,是那个握着分发钥匙的“分利者”。 战斧未至,谈判已临克里姆林宫方面也敏锐察觉到了这一临界态势。 普京在10月28日的一次军方会议上罕见提及“若西方放纵远程武器入场,俄罗斯将用非常规手段回应”。俄媒随后报道称,9M729导弹部队已重新部署至西部战区,该型号导弹射程超过2000公里,为冷战后曾导致《中导条约》瓦解的争议武器。 这一动作的信号十分清晰:战斧若至,俄方将升级核模糊威慑,逼迫北约重新评估介入程度。 而美国内部则陷入两难。若川普签发战斧授权,美国将事实性越过此前划定的“常规武器支援”界限;若继续拖延,不仅令乌克兰失去谈判筹码,也可能导致波克罗夫斯克全面失守。 在这种交错矛盾中,11月中旬成为多方博弈的窗口期:对俄军而言,是完成波克罗夫斯克攻占、形成战术突破的关键节点;对乌方而言,是等待“远程支援”落地、打击俄后方的希望所在;对川普而言,是施压欧洲、掂量普京反应的最后试探期。 时间之绳正在收紧。而最终结果,或许并不取决于战斧是否精确,而是这场导弹争夺战中,谁先抢下了叙事与节奏。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 | |
| 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解开谜底 | |
| 中国第4代核裂变反应堆 钍基熔盐堆有多牛? | |
| 中国步枪安装消音器 对普通士兵有什么用? | |
| 喝这款韩国酒后 习近平“表情”被疯传 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