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德韦杰夫正面开骂 俄美彻底“崩”了? | |
| www.wforum.com | 2025-10-25 00:39:30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10月下旬,美国总统川普在记者会上宣布,取消原定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双边会晤,并指责普京“毫无停火诚意”,称“双方都该让步,但他(普京)想要全部,我不会让他拿到”。这一强硬言论几小时后,美国财政部宣布制裁俄罗斯两家核心能源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卢克石油公司(Lukoil),限制其对美元结算的使用权,并禁止与美资银行的交易往来。 与白宫这套“组合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总统普京的沉默。他既未回应取消会晤,也未对制裁表态。然而,就在外界以为克宫将继续以“战略克制”应对时,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突然打破沉默,开启了罕见的“全面开火”。 10月23日,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平台发布措辞激烈的帖文,公开宣称:“川普已经从和平缔造者变成了俄罗斯的敌人”,并称美国的新一轮制裁“等同于对俄罗斯发动经济战”。他指责川普“全面倒向疯狂的欧洲国家”,并警告乌克兰“将遭到俄方更猛烈打击”,不再考虑任何形式的停火谈判。 梅德韦杰夫为何突然“脱轨”?在俄罗斯政治语境中,梅德韦杰夫的公开发言向来被视为“带有授意”的准官方表态。然而此次的“敌人论”却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一次“越位发言”——不仅点名川普,还直接挑战了俄罗斯近年来在美俄关系上维持的“克制底线”。 自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以来,尽管梅德韦杰夫频繁在社交平台上发出强硬表态,但他极少正面点名批评川普。在克宫对外策略中,川普始终被视为“仍有对话可能”的美方政治人物。因此,即使美国援乌、制裁加码,普京也始终避免直接与川普发生公开冲突。 而这一次,梅德韦杰夫打破惯例,主动抛出“敌人标签”,不仅是对川普的个人攻击,更可能对普京此前的外交布局构成实质破坏。 一些俄媒评论指出,梅德韦杰夫的表态虽然出自“安全会议副主席”身份,但却直接撕裂了普京维持多年的“战略模糊”:一方面与川普保持“私人默契”,另一方面又对美整体政策维持压力。如今这道平衡线被打破,俄美之间的人际通道也将濒临崩塌。 “战斧导弹”与“敌人论”:焦虑的连锁反应事实上,这并非梅德韦杰夫近期第一次对川普释放高强度信号。早在一周前,就在有美媒传出“川普政府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的消息后,梅德韦杰夫曾发文称,该决定可能“引发地区彻底崩盘”,并警告“这将给每一个人,尤其是川普本人带来最糟糕的后果”。 “战斧”巡航导弹是一款远程高精度打击武器,若部署至乌克兰,极有可能突破俄军纵深防御。因此,这一传闻本身就触动了俄方战略神经。尽管美国国防部和白宫并未就传闻做出正式确认,但梅德韦杰夫的“核暗示”已让该议题迅速升温。 此番再度高调发声,梅德韦杰夫显然是在延续上次“战斧危机”中的情绪表达。他将“军事担忧”转化为“对美敌意”,不再仅针对武器系统,而是将川普本人视作问题核心。这种“人格化应激”式外交语言,透露出俄方对美政策失控的焦虑。 一位英国智库的俄罗斯问题专家指出,梅德韦杰夫的最新表态表明,俄罗斯内部在如何应对川普政府的问题上已不再统一。普京维持的“关系窗口”策略可能正遭到自己团队的“内部破坏”。 川普转向:普京的外交孤岛正浮出水面?在普京沉默、梅德韦杰夫高调的反差背后,是俄罗斯对川普信任基础的全面动摇。 过去几年中,克宫始终将川普视为美政坛“非主流但可打交道的例外”。尤其是在拜登政府时期,俄方一度寄望于川普重返白宫后能对制裁政策作出调整。然而现实是,2025年上台以来,川普非但未展现出任何“对俄缓和”迹象,反而在乌克兰问题上步步紧逼。 他不仅公开要求基辅“展现更强抵抗”,还批准加大对乌情报支持与武器转让。在能源战线上,美国财政部主导的对俄制裁体系也在持续强化——这与川普在2020年前后的模糊策略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转向,令克宫原本依赖的“川普缓冲”战略面临失效。在缺乏替代选项的情况下,俄罗斯内部“主动挑衅”的冲动可能正逐步升级,而梅德韦杰夫只是最先“放炮”的那一个。 国际回应:人格化外交模式陷入困局梅德韦杰夫点名川普的言论迅速引发国际媒体关注。CNN分析称,此番发言“可能导致美俄剩余沟通管道彻底中断”,尤其是在布达佩斯会晤被取消的背景下,俄美高层几乎没有再对话的空间。 彭博社指出,梅德韦杰夫的表态虽然在形式上属于“非正式舆论”,但因其身份接近决策核心,其语言实际上释放的是“克宫对川普彻底失望”的信号。 更有意思的是,金融时报援引欧洲外交官分析称:“俄方当前的‘人格化外交策略’正在进入反噬阶段。过去普京试图与川普维系个人通道,如今却发现,这条路比正式外交渠道更容易崩溃。” 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川普一贯以“个人化”方式处理外交冲突,如他曾与马克龙翻脸终止G7协调机制、曾在推特上讥讽默克尔为“软弱的北约傀儡”、也曾威胁“对伊朗领导人个人实施打击”。若将梅德韦杰夫的言论视为“普京授意”,不排除川普将由此彻底转向。 后果初现:俄美外交将走向“全面脱钩”?接下来的关键变量在于:川普是否将梅德韦杰夫的“敌人论”视为官方立场,并据此作出系统性反应。 如果是,那么制裁范围势必扩大。尤其是在能源金融领域,美方极可能进一步打击俄罗斯石油结算系统,甚至推动欧洲金融机构脱钩俄资交易。这将对卢布汇率、俄油出口、主权基金运作形成三重压力。 更危险的,是战略信号丧失——一旦川普认为克宫已彻底“敌意明确”,其政府将不再保留谈判通道,进而彻底军事化处理乌克兰问题。这将使乌克兰战场态势发生质变。 对俄罗斯而言,失去川普这个最后的“窗口人物”,意味其在西方政治体系中彻底“孤岛化”。无论是欧盟分裂战略、对德能源施压,还是中东棋局参与,其外交操作空间都将遭遇实质压缩。 一场“情绪泄洪”,或是外交路线的自毁按钮?梅德韦杰夫的这番表态,是偶发的失控?还是俄罗斯高层“共同情绪”的泄洪?从川普政府的最新动向来看,俄方高层原本设想的“川普缓冲线”已全面崩溃。克宫可能需要面对一个根本问题: 当人格化外交策略不再奏效,俄罗斯还有多少应对西方围堵的可操作空间? 而对于川普而言,梅德韦杰夫这番“敌人说”未必构成真正威胁,但在强硬立场正逐步成形之际,它无疑提供了一个最理想的借口: 将俄罗斯,推入“全面制裁”的新一轮剧本之中。 |
|
|
|
|
|
|
| 歼-10C将中俄战机挤出印尼 缺点仍是航程短 | |
| 刚嘚瑟,俄军雅克-52就被乌军拍死在机场 | |
| 惨不忍睹!湖北汽车冲撞小学生 社群全删光 | |
| 4万乌军挡住12万俄军 留给普京时间不多了 | |
| 中国巨型隐形无人机亮相,轰-20受到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