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稀土新规落地 美国F-47恐成图纸战机 | |
www.wforum.com | 2025-10-09 23:24:43 观局有语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连续发布两则公告,将稀土物项及其相关技术纳入最新一轮出口管制。这一动作并不突然,却显得格外果决。相较4月实施的首轮措施,此次调整不再仅仅着眼于资源本身,而是全面扩大至技术、数据乃至具体用途的层面。 公告明确规定,只要出口产品中含有中国稀土原产成分达到0.1%,或使用中国技术,无论是物理材料还是技术资料、图纸、工艺参数,都必须申报审批。这项“0.1%”规则表面看似微不足道,实则直指此前西方企业通过中转、加工等方式规避管制的路径。中方实际上打出了“技术溯源+用途审批”的组合拳,堵住了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几乎所有可行的绕路渠道。 更进一步,出口对象的“使用场景”成为审批重点。公告指出,涉及军事用途、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恐怖活动或被列入管制名单的海外用户,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批准。这一“原则”并非模糊空间,而是政策工具箱中最有弹性的裁量权限,中方保留“个案否决”的主导地位,尤其针对某些西方国家的军工项目。 也就是说,从资源提取、技术分离到终端应用,中国第一次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出口封锁闭环,而这道闭环的最直接受害者,正是美国国防工业体系。 美军六代机陷入卡脖子梦魇如果说F-35战斗机已是稀土锁链的经典案例,那么下一代六代机计划F-47的命运,则更显沉重。 根据美国国防数据分析公司Govini发布的报告,五角大楼现有超1000个武器系统、累计超2万个零部件高度依赖中国稀土供应。其中,F-35每架需使用约417公斤稀土材料,涵盖其雷达系统的磁体、发动机涡轮的涂层,以及电子战模块的信号控制元件。类似配置极可能延伸至F-47的全谱作战系统中。 问题在于,F-47作为尚未量产的跨代平台,其原型设计几乎完全建立在“稀土无限供应”的假设上。美方原本寄希望于通过供应链多元化实现独立推进,但中方的新规直接封锁了转口加工、第三方洗白的可能。哪怕洛克希德公司通过与日本或澳大利亚协作拿到稀土原料,仍需经过中方溯源审查。 兰德公司在2024年的一份报告中曾警告,美军对稀土的长期依赖不仅是供应链问题,更是系统性战略漏洞。一旦关键材料无法稳定获取,战机研发周期将被拖慢数年,战备能力也将随之崩盘。如今,这种“假设性风险”已经具体化为政策现实。 F-47项目如今连试制样机都未能量产,美军六代机计划或将因稀土瓶颈停摆于图纸之上,成为新一代武器竞赛中的尴尬代名词。 美国“脱钩战略”败在产业现实稀土依赖是个老问题。美国政府自2010年起便高调推动“去中国化”战略,国会每年都有关于建立稀土供应独立体系的拨款案。然而15年过去,真正实现工业闭环的项目一个都没有。 目前,美国本土唯一的稀土矿山Mountain Pass虽已复产,但产出仅为氧化物原料,加工、分离与精炼设备仍严重依赖中国。即便是将原矿运往欧洲、日本再返美,也需通过中国提供的配套技术与中间产能才能形成完整供应链。 而美国民间产业对“重建产业链”的抵触,比政府更真实。一方面,环保法规对稀土开采要求严苛,稍有违规即面临巨额诉讼风险;另一方面,相关企业普遍不愿承受高昂的前期投资与低回报周期。 更致命的是,美军采购体系基于稳定供应商管理制度,即便企业愿意试水替代方案,也很难进入军方订单序列。即使补贴到位,仍缺乏技术路径、人才体系与时间窗口,导致“去中国化”永远停留在会议记录中。 换句话说,美国的脱钩战略,不仅卡在资源端,更深陷制度、法规与产业惰性的泥潭中。美方看似有“摆脱依赖”的意志,却没有承受代价的能力。 全球仍绕不开中国冶炼链西方的备选方案早已抛向日本和澳大利亚。但现实很快证明,这只是一个自我安慰的幻象。 日本虽然在电子废料回收与轻稀土提纯领域有一定基础,但其高端稀土分离能力、特别是重稀土处理能力仍严重依赖中国。2025年初,日本住友金属公司在熊本县扩建的分离车间,就由中国设备供应商提供中间冶炼模块。 澳大利亚方面,尽管控制了较大比例的稀土矿山资源(如莱纳斯公司),但其终端材料仍需运往马来西亚、中国南方进行二次处理,才能进入航电、雷达与激光武器等高精密军工系统。而中方此次将“使用中国技术生产”也纳入出口审批范畴,使这类中间产品同样难以脱身。 与此同时,美国、欧洲的主流军工巨头——雷神、洛马、诺斯罗普格鲁曼等,在技术规格表中普遍列明稀土使用标准。在没有替代品、且工艺链已嵌入中国模式的背景下,这些公司即使面临政策压力,也难以自断经脉。 中国的冶炼优势不是靠低价倾销得来,而是数十年产业耕耘积累出的工程优势与工艺垄断。这不仅是资源竞争,更是标准竞争、人才竞争与产业深度的差距体现。 中国正借“稀土战术”重塑军工秩序此次管制升级,标志着中国不再满足于资源出口国的身份,而是主动转身为全球军工供应链中的博弈者。 不同于以往防御式、事后补漏的监管思维,中方现在以“战略资源安全”为核心议题,嵌入全球军事工业的原材料供应和技术扩散链条。其目的是明确的:打乱对手武器系统的研发节奏,改变原有话语权结构。 正因如此,稀土问题已从纯粹的经济摩擦跃升为地缘战略工具。美国尚在为芯片封锁庆功时,中国已在更早一步的材料源头卡住了喉咙。这种“前置封堵”将成为未来中美竞争的新常态。 从2023年的光刻机争夺,到2025年的稀土封锁,中国正持续将“技术可控性”嵌入国家战略。商务部与外交部一体表态,稀土出口审批不再是商务行为,而是战略考量。这意味着未来任何涉及军事安全的稀土项目,中方都有权叫停。 稀土,不再只是“工业维生素”,更是军事对抗周期表上的战略元素。中方将主导它的价格、流向与时机,重塑的不只是市场格局,而是战争的时间表。 |
|
|
|
![]() |
![]() |
怪不得金正恩派兵援俄 普京给的条件太好了 |
![]() |
网突传习近平中风被急救 就看李强是否被召 |
![]() |
一只鸟能惹多大祸?战斗机破坏过程全记录 |
![]() |
30天造出60架?歼35产量火力全开反超F-35 |
![]() |
第二国出兵援俄 战争正变成“全球代理战” |
![]() |
怪不得金正恩派兵援俄 普京给的条件太好了 |
![]() |
网突传习近平中风被急救 就看李强是否被召 |
![]() |
一只鸟能惹多大祸?战斗机破坏过程全记录 |
![]() |
30天造出60架?歼35产量火力全开反超F-35 |
![]() |
第二国出兵援俄 战争正变成“全球代理战” |
![]() |
老哈马斯还没消灭,新哈马斯已出现 |
![]() |
191步枪的一些新细节首次公开 |
![]() |
伊朗不选歼10C未必是坏事 |
![]() |
红军城接连惨败 俄军16万打不下4万乌军 |
![]() |
乌克兰“火烈鸟”工厂地址外泄 被俄军炸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