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的防空困境 | |
www.wforum.com | 2025-10-07 14:19:46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俄罗斯的意图与“汉隆剃刀”原则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俄罗斯无人机与战机为何突然开始侵入北约领空?克里姆林宫态度含糊,仅宣称无意袭击波兰境内目标。俄罗斯的盟友白俄罗斯则表示,无人机是因受到干扰而偏离航线,此次入侵并非故意行为;白方还声称提前向波兰通报了入侵情况,甚至宣称击落了部分无人机。 包括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在内的部分西方人士,似乎愿意接受这一解释。当被问及波兰领空遭入侵事件时,川普表示“这可能是个失误”。而波兰的回应则异常直白:波兰外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立即反驳,并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不,这绝非失误”。 战争本就是混乱的过程,克劳塞维茨所说的“战争迷雾”——信息匮乏或完全缺失——与“战争阻力”——简单任务变得复杂棘手——始终存在。正因如此,面对此类情况,铭记“汉隆剃刀”原则不失为明智之举:该原则指出,若一个行为可用“无能”合理解释,就切勿将其归咎于“恶意”。军队在战时难免犯错,而俄罗斯军队长期存在腐败、领导层作风恶劣、人员素质低下、装备粗制滥造等问题,其犯错概率远高于一般军队。 但此次波兰外长的判断很可能是正确的:这并非失误,而是俄罗斯蓄意试探北约政治决心与军事能力的行动。此前也曾有俄罗斯单机无人机侵入北约国家领空或坠落在北约国家境内的情况,通常是因受到乌克兰防空系统干扰或打击所致。但19架无人机深入波兰领空并持续7小时,这绝无可能是偶然。更能证明这是蓄意试探的证据是:所有被回收的无人机均为同一型号——“菊石”(Gerbera)无人机,这是俄罗斯基于伊朗“沙希德”无人机改造的无武装型号,通常用作诱饵。俄罗斯无人机打击编队向来混合配备侦察型、攻击型和诱饵型无人机,19架无人机同属一个编队且型号完全一致的概率极低。最终,后续发生的罗马尼亚与爱沙尼亚领空入侵事件——尤其是爱沙尼亚那次显然是蓄意为之——形成了明显的模式,进一步佐证波兰领空入侵事件是俄罗斯的蓄意行动。 俄罗斯在波兰领空入侵事件中使用“菊石”无人机,实则有多重考量。首先,该型无人机无武装,可避免无人机战斗部爆炸导致地面人员伤亡——俄罗斯目前很可能尚未准备好升级冲突。其次,“菊石”无人机成本低廉,每架约1万美元。相比之下,击落至少4架无人机的荷兰F-35战机,配备的AIM-9X“响尾蛇”导弹和AIM-120C-7“阿姆拉姆”导弹,每枚成本在50万至100万美元之间。也就是说,北约击落每架俄罗斯无人机的成本,是无人机本身价值的50至100倍。 对俄罗斯这一无人机策略的初步评估显示,其目标已达成。川普态度冷淡的回应在北约内部引发了政治紧张,欧洲领导人纷纷表达失望与担忧。一名德国高级官员表示:“对于本届美国政府,我们无法寄予任何信任,但又不得不装作可以信任的样子。”一名东欧外交官补充道:“华盛顿的沉默几乎震耳欲聋。”而俄罗斯仅付出不到20万美元的成本,就迫使北约消耗了数百万美元的燃油与导弹,还让北约的军事能力暴露无遗——这些信息若未来冲突升级为俄西战争,将发挥重要作用。 北约应如何应对? 针对俄罗斯的入侵行为,北约宣布启动“东部哨兵”行动。欧洲盟军最高司令亚历克斯·格林基维奇将军表示,该行动“将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提供更具针对性、更灵活的威慑与防御力量,保护我们的民众,遏制更多鲁莽危险的行为”。截至目前,丹麦、法国和德国已宣布计划向波兰部署战机,北约还表示将部署“反无人机传感器与武器系统,以探测、追踪并摧毁无人机”。 但这些措施远远不够。北约所谓“针对性、灵活性威慑”的表态在实际中意义甚微,且联盟为“东部哨兵”行动投入的能力也相当有限。若北约继续仅在成员国边境线后方进行防御,俄罗斯最终可能导致北约国家出现人员伤亡,使该国及整个联盟陷入两难境地。针对俄罗斯无人机入侵事件,波兰已援引《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该条款要求盟国就应对措施进行磋商。若俄罗斯的入侵行动导致前线国家(最可能是波罗的海三国、波兰或罗马尼亚)出现人员死亡,该国很可能会援引《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 《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普遍存在误解:该条款并未强制要求北约成员国在另一成员国遭受袭击时动用军事力量回应,仅要求各成员国将对某一成员国的袭击视为对本国的袭击。各国具体如何回应仍是国家层面的决策——这正是北约面临的困境所在。若没有美国参与,北约任何军事回应都将缺乏力度,而川普政府长期以来对北约及欧洲安全整体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若美国选择不对北约成员国援引第五条的行为作出军事回应,俄罗斯将实现其长期目标——在自身军事成本可控的前提下,造成美国与其北约盟友之间的裂痕。反之,若美国坚定站在北约一边,俄罗斯将面临更高的军事成本,但北约与俄罗斯升级为全面战争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北约不应仅在成员国边境后方防御,而应采取更多行动,深入乌克兰境内开展防御。问题在于,具体该如何操作?有两个明确的选择:要么为乌克兰提供更强的反无人机与反导弹能力,要么向乌克兰部署北约部队直接参与防御。要有效抵御俄罗斯无人机与导弹打击编队,需要构建分层防御体系,包括电子战系统、短程动能武器系统(防空机枪、便携式防空导弹)、拦截无人机以及远程防空系统(如“爱国者”导弹系统和“国家先进地空导弹系统”)。通过分层防御,乌克兰可先用电子战系统干扰或诱骗大量俄罗斯无人机,再用短程动能武器系统消灭漏网之鱼,最后用防空导弹对付喷气动力无人机(这类无人机难以用机枪击中,且速度可能超过部分拦截无人机)与导弹。 如今在乌克兰,这种致命的“猫鼠游戏”每晚都在上演,双方都在以惊人的速度调整策略、创新技术。乌克兰目前已能自主生产多种电子战系统、短程动能武器系统及拦截无人机,但仍需外部援助——因为俄罗斯不断调整夜间打击编队的规模及所用无人机、导弹的类型。每隔几晚,俄罗斯就会发动大规模打击,出动数百架无人机(部分为诱饵机、部分为侦察机、部分为攻击机)以及数十枚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意图突破乌克兰的防御。 对北约而言,协助乌克兰保卫领空的收益远大于风险。首先,在乌克兰领空拦截无人机与导弹,可降低这些武器(无论有意还是无意)进入北约领土并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其次,这能让北约向乌克兰学习——乌克兰目前部署的防空系统,性能已优于大多数北约成员国的同类系统。第三,北约所需部署的系统均已具备,且即便配备北约人员操作,也无需在当地部署大量地面部队。若北约选择由乌克兰人员操作这些系统,仍应派遣顾问协助乌克兰操作人员,并从中学习经验。 “爱国者”导弹系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乌克兰目前有6个“爱国者”导弹连处于作战状态,但要为其主要城市提供中等水平的防护,大约需要18至27个导弹连。这一评估是基于“爱国者”导弹连的射程与覆盖面积,结合乌克兰主要城市的地理范围得出的。仅美国就部署了约60个“爱国者”导弹连,其他北约盟国还部署了数十个,也就是说北约总共可调动多达100个“爱国者”导弹连。向乌克兰额外提供12至21个导弹连,从可行性来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且不会对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可能承担的其他任务造成过大风险。更何况,这一数字本身已属高估——因为乌克兰还部署了“国家先进地空导弹系统”和S-300等其他远程防空系统。其他防御系统的情况也类似:北约已拥有这些系统,且在对全球其他任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向乌克兰提供更多。 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爱国者”导弹连并非主要限制因素,关键在于其配套的拦截导弹。因此,美国可能需要扩大这类导弹的生产规模,且要加快速度。此外,要构建有效的分层防空网络,“爱国者”这类防空导弹系统并非北约与乌克兰唯一需要部署的装备——如前所述,电子战系统、动能武器系统和拦截无人机也不可或缺,北约可能还需提供部分此类装备。但乌克兰在这些领域已具备相当出色的能力,其国防工业若能获得西方更多资金支持,还可扩大生产规模。 最后,俄罗斯无疑会威胁打击任何在乌克兰境内或上空行动的北约部队。但这一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是空洞的。要知道:“爱国者”导弹系统在乌克兰投入使用的两年多时间里,从未有任何一套被俄罗斯导弹或无人机彻底摧毁并失去作战能力。相比之下,更大的风险在于:北约因畏惧俄罗斯的威胁而不敢防御本国领土,最终导致俄罗斯导弹或无人机落在北约国家未设防的民用目标上。正是这种情况——而非北约在乌克兰境内部署防空系统——可能引发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冲突升级,或导致大西洋联盟破裂。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 |
歼-16驱离F-35事件解析:极具实战意义 |
![]() |
号称远超美军太阳神!中国官宣大国神器 |
![]() |
在委内瑞拉,5架F-35被中国反隐身雷达锁定 |
![]() |
央视重大事故!官方认了 |
![]() |
官宣:中国军舰载激光武器实战曝光 |
![]() |
歼-16驱离F-35事件解析:极具实战意义 |
![]() |
号称远超美军太阳神!中国官宣大国神器 |
![]() |
在委内瑞拉,5架F-35被中国反隐身雷达锁定 |
![]() |
央视重大事故!官方认了 |
![]() |
官宣:中国军舰载激光武器实战曝光 |
![]() |
5架F-35闯入防空系统视野 美国要开打了? |
![]() |
她想与习近平直率对话 北京严阵以待 |
![]() |
首次!中国科学家有重大发现 |
![]() |
全球都在魔改 服役65年的铝盒子 |
![]() |
中国空警-500A预警机 任何飞机都看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