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跨国参战 朝鲜借援俄得到了远超预期的筹码
www.wforum.com | 2025-09-24 05:59:02  边解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9月22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最高人民会议上释放出一系列信号:如果美国放弃“无核化执念”,朝鲜愿意重启对话;同时,他重申朝鲜的核地位不可动摇,并宣称“将继续提升防卫能力”。外界普遍将这番讲话视为一次外交主动,但若结合过去一个月来朝鲜的实际军事部署与政治动员,这场发言更像是一场阶段性成果的总结。

早在8月中旬,朝鲜就已秘密向俄罗斯派出一支万人规模的部队,参与俄军在乌克兰北线战场的行动,重点方向集中在库尔斯克州。虽然朝鲜未对外公布部署细节,但阵亡士兵回国、金正恩亲自接灵、英雄安葬仪式的连续演绎,已将这一出兵行动公之于众。而这场实战参与,也构成了金正恩敢于提出“可谈但不弃核”姿态的底层逻辑基础——他以出兵为筹,以成果为盾,在谈判之外先赢一局。

据多家外媒与情报分析中心判断,这支部队承担了后勤补给、火炮支援与区域推进等任务。援俄换来的,则是朝鲜亟需的战略资源与技术输入。包括石油、粮食、稀有金属在内的补给物资外,朝方还可能借此获得舰艇推进、雷达组网、精密制导等敏感领域的工艺资料,为其装备体系注入此前难以独立突破的模块。

更关键的是,朝鲜并未尝试将这场军事行动描绘成“国际主义义举”,而是迅速将其转化为国内凝聚力与制度正当性的再塑过程。出兵,既是对俄交易,也是一次精算过的体制内动员杠杆。这一动作既创造了外部回报,又重建了内部节奏,成为朝鲜近年来少有的“低成本多收益”的实战案例

意外收获:国内爱国氛围高涨

与其说朝鲜高层提前预判了这场出兵的政治收益,不如说他们在局势发展中迅速看到了可操作的社会反应,并将其制度化推进。

随着前线援军事迹的持续传播,朝鲜内部掀起了罕见的动员浪潮。金正恩在9月下旬一次军政联席会议中指出,前线战士的英勇表现“激发了人民的战斗精神”,各地青年争相报名参军,多个县市甚至出现“主动提前服役”的集体申请案例。朝鲜官方媒体则反复强调,“保卫祖国不止是边境防卫,更是荣誉传承”。

更令当局意外的是,社会自发形成了对阵亡军人家属的大规模捐助浪潮。各地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普通市民纷纷行动,为烈士家属提供生活补助、物资慰问,甚至提出愿意承担部分抚养与医疗开支。朝鲜政府随后宣布,将原数退还所有自发捐款,由国家承担全部抚恤责任,强调“牺牲者的家庭,不应由人民负担,而应由共和国守护”。

这些举措并未削弱群众参与,反而进一步强化了政权的“庄严性”与“情感绑定”。配合全程直播的迎灵仪式与官方剪辑的金正恩落泪镜头,援俄士兵在朝鲜社会中的形象迅速从“海外战士”转化为“国家英雄”,其象征意义远超一场边境冲突。

这种精神动员的效率,在朝鲜体制内极为罕见。过去多年,朝鲜虽不断进行核试与导弹展示,但国内宣传始终停留在“遥远威胁”与“理论忠诚”的层面。而援俄出兵却让普通人第一次“感到战争离自己很近,牺牲是具体的”,因而更容易被卷入情绪与价值表达。这种“情感与制度的绑定”,远比任何口号来得有效。

图片

军事象征:舰队、技术与“秘密武器”

当朝鲜媒体还在回顾烈士事迹时,海军系统已悄然发布了另一则重大成果:两艘新型驱逐舰正式下水。

这两艘被外媒称作“江建级”或“崔贤级”的舰艇,排水量远超朝鲜现有水面舰艇,不仅具备远洋航行能力,还配备了防空、反舰与指控整合系统。虽其中一艘在首次试航中发生意外侧倾,短时间内被打捞修复,再次入列并完成系统检测。短期内完成“从设计到纠错到部署”的完整闭环,背后显然有技术加持。

金正恩亲临舰艇下水现场并致辞,称“朝鲜已拥有多任务海上作战能力”,并强调“海军将在国家防卫体系中承担更大角色”。尽管其发言未提及援俄回报,但军事分析机构普遍认为,这一舰艇跃升极可能源于俄方在推进技术、电磁防护材料与舰载雷达集成领域的输入。

更引人关注的是,金正恩在海军视察期间首次提出“秘密武器”概念。他声称,“国防科学界已取得历史性成果,将适时公布”。虽然未透露具体细节,但朝方媒体随后配合释放的试验画面与导弹轨迹分析图,似在暗示朝鲜正在推进高超音速武器、潜射导弹平台或无人打击系统。

“秘密武器”不仅是技术能力的象征,更是战略威慑的叙事手段。通过模糊的表述、有限的展示与不确定的部署节奏,朝鲜试图制造出一种“虽不明说,但你无法忽视”的安全压力。而这类模糊战略,在对外谈判与对内统治中都具有稳定心理预期的作用。

以出兵为起点的战略筹码重组

这一轮援俄出兵,在形式上是一次有限军事支援,但在实际运行中,它成为朝鲜少有地整合资源、凝聚人心、提升军力并拓展外交空间的多重平台。其策略含义已远远超出战术层级。

金正恩在9月22日讲话中所说的“可以谈,但不弃核”,正是基于这整套动作所得出的政策底线。他通过一场可控输出的外战,实现了技术补链、内部巩固、国际投射三重目标,再辅以清晰表达的对外预期,为下一阶段谈判赢得主动空间。

更具深意的是,朝鲜并未一次性透支筹码。换言之,此次援俄不过是“尝试性下注”,若其回报路径稳定,是否再次出兵、以何种方式介入,已然成为政权可调配的战略工具。俄罗斯面临兵员持续压力,而朝鲜正处于动员高点,未来在技术换取、制裁缓冲与联合训练等领域的博弈空间仍待释放。

在此意义上,出兵不再只是地缘政治选择,而是一种政策工具,一种结构性杠杆。金正恩通过这次“风险可控”的输出试验,拓展了朝鲜参与国际格局的方式。他不再是被动承压者,也未必是大国附庸,而是在有限空间内完成主导行为的动点角色。

这是一场典型的“有限参与,最大转化”。朝鲜未必希望长期深陷战场,但它已学会如何从一场区域冲突中提取军事实力、内政动能与外交话语权。下一步,或许并不取决于朝鲜“是否愿意出兵”,而在于:谁更需要它再次这样做。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对华提供尖端发动机 打破美国技术封锁
官宣!三机弹射画面公开 已经领先福特级
70万兵力压境 普京“苏联复兴蓝图”越战越
埃及集结重兵挑战以军 歼35E成破局关键
川普政府突传重磅消息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对华提供尖端发动机 打破美国技术封锁
官宣!三机弹射画面公开 已经领先福特级
70万兵力压境 普京“苏联复兴蓝图”越战越
埃及集结重兵挑战以军 歼35E成破局关键
川普政府突传重磅消息
美军提出“快速龙”概念 或中国率先实现
“阵风”战机一年遭到两次“痛击”
中日开战日本稳赢?
风行者,一款比安-225还要大的超大型运输机
看完参数后沉默了 彩虹-7刷新无人机极限?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