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基Link-16:美军全域作战通信支撑 | |
www.wforum.com | 2025-09-16 16:37:57 蓝德智库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一、发展背景 美军天基Link-16是其在“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JADC2)战略框架下的核心通信工程,其诞生的核心动因,是传统Link-16的能力局限与美军最新作战理念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 Link-16本身是北约及盟友广泛依赖的战术数据链,可有效支撑态势信息共享、多平台火力协同与区域防空作战,但受限于960–1215MHz频段的视距传播特性及地球曲率影响,其通信需依赖空中预警机或大型舰艇作为中继节点,随着美军“联合全域作战”等新型作战理念的推进,传统架构的能力短板日益凸显——尤其在太平洋远洋、极地等缺乏固定中继平台的广袤区域,常出现战术通信盲区,导致分散部署的作战单元无法接入统一战术网络,难以形成全域协同战力,因此亟需通过天基手段突破传统Link-16的视距限制。 美国太空发展署(SDA)于2019年启动扩散型作战人员太空架构(PWSA),该架构本质是为支撑JADC2全域互联打造的综合太空基础设施,核心思路是部署数百颗低轨小卫星构成分布式星座,集成通信、侦察、数据中继等多任务能力,为Link-16数据链提供了关键天基平台。PWSA每颗“传输层”卫星搭载Link-16有效载荷与激光链路,实现对现有Link-16终端的天基接入。该架构的关键优势在于“低成本适配”:前线作战平台无需全面更换设备,仅需升级或加装新型终端即可接入,大幅缩短部署周期、降低改造费用。 二、建设进展与规划 美军天基Link-16的建设以“实验验证-分阶段部署”为路径,目前已完成关键技术突破,后续规划明确。 天基link16作战示意图 在实验验证阶段,美军及合作方先后达成三大关键里程碑: 1)2023年11月,美国太空发展局(SDA)依托Tranche0批次低轨卫星,在“五眼联盟”成员国境内完成全球首次“天基Link-16”技术演示,成功验证空对地战术链路通信,包括频率精准同步、主动接入/被动接收双模切换及多类战术消息传输; 2)2024年8月,美军在国际水域开展航母平台专项试验,舰载Link-16终端在海洋杂波、模拟电子干扰等复杂环境下,仍能稳定直连天基Link-16节点,标志“海上平台+天基网络”实战化架构正式成型; 3)2024年12月6日,SDA与挪威国防研究机构(FFI)开展跨国合作测试,挪威P-8预警机、F-35,通过天基卫星实现Link-16稳定通信,这是首次验证天基Link-16在盟军多平台协同中的实战可行性。 美军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JADC2)体系示意图 在分阶段部署规划上,SDA严格遵循“阶段迭代”模式推进PWSA部署: 1)Tranche0(T0,验证阶段)规划部署共28颗卫星,包含19颗传输层卫星、8颗跟踪层卫星及1颗地面测试卫星,其中19颗传输层卫星搭载Link-16终端,目前Link-16已在部分卫星上完成试验。 2)Tranche1(T1,区域覆盖阶段)计划部署126颗传输层卫星,所有卫星均设计支持Link-16,建成后将提供“区域持续覆盖”能力。 3)Tranche2(T2,全球覆盖阶段)将大规模扩展传输层卫星规模,SDA公开目标为数百颗(预计将超过200颗),Link-16仍为核心战术数据链,同时将引入“新型波形与加密技术”以提升链路性能,最终为JADC2体系及盟军跨国联合作战提供全域数据链路支撑。 PWSA星座T1阶段架构 三、作战使用方式 1、技术支撑 1)参数兼容 沿用传统Link-16的L波段(960-1215MHz)、51种不同频率的数据交换及CCSK调制,兼容现有终端以降低改造成本,保留基础抗干扰能力; 2)卫星扩展技术 S-TADIL J卫星扩展技术:由美国海军主导研发,核心是通过改造舰艇战术系统实现Link-16消息的卫星转发——具体为搭建指挥控制处理器(C2P)与按需分配多址(DAMA)设备的通信链路,并搭配KG-84A加密设备保障数据安全。 JREAP-A协议:作为联合范围扩展应用协议(JREAP)的卫星通信专用版本,采用令牌传递轮询机制,既能支持战术数据链消息通过卫星完成传输,又可精准适配卫星通信的半双工特性。 3)安全保障 基于卫星与地面控制系统密钥管理计划(SKMP),通过密钥全生命周期管理(生成、存储、分发、使用、销毁)及硬件安全模块、审计机制等,确保链路保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 2、核心作战功能 1)超视距数据传输与共享 依托天基平台突破视距限制,将目标探测、跟踪和识别等信息传递至战术单元与战区指挥节点。借助卫星星间激光链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有效降低时延,并支持战场语音与文本信息流转。例如,可将海军预警机获取的目标图像实时传输至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为火力打击提供精准情报支撑。 2)导航与定位支撑 在传统GPS手段失效或无法覆盖的作战场景中,为军队提供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PNT)数据支撑。 3)分阶段覆盖作战 Tranche1阶段依托126颗卫星实现区域覆盖,支撑战区内超视距目标探测、跟踪与定位;Tranche2阶段扩展至全球覆盖,为全球部署单元提供持续信息支持,消除远洋、极地等区域的通信盲区。 4)多平台数据交互 覆盖飞机、舰艇、地面车辆、单兵装备、导弹防御系统及指挥网络,支持跨场景通信和军种间数据传递,同时支撑多军种、盟友平台共享战术数据,强化协同。 单兵战场态势感知与目标定位系统 3、在PWSA及JADC2体系内的功能发挥 1)在PWSA反导流程中承担关键传输职能 天基Link-16是PWSA“传输层”的核心功能载体之一,直接参与PWSA反导链路构建:PWSA“跟踪层”卫星探测到敌方导弹后,先将预警、跟踪数据传输至“传输层”卫星;“传输层”卫星间通过激光通信链路完成数据交互与同步后,再由天基Link-16将整合后的反导数据快速传递给地面作战人员与反导网络,为实时反导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2)融入JADC2体系实现全域数据互通 作为JADC2体系的重要通信节点,天基Link-16能够将原本局限于视距范围内的战术数据链扩展到全球范围,实现空、海、陆及天基平台的互联。通过卫星转发与星间链路,Link-16消息能够在不同作战域和不同军种核心平台之间保持一致性,使陆军“泰坦”(TITAN)系统、海军“宙斯盾”舰、空军预警机及无人作战平台共享统一战场态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