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美印“破冰” 联手演习
www.wforum.com | 2025-09-08 14:56:59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筹码 —— 最近的国际局势,把这句话演得明明白白。美印为关税红脸,转头就一起练枪;俄罗斯盯着千岛群岛对日本放话;欧盟举着 “数字主权” 和美国叫板。乱是真的乱,但所有人的目标都出奇一致:绝不让决定权旁落。

9月1日到14日,阿拉斯加的韦恩赖特堡,美印第21次“备战行动”联合军演拉开了序幕。印度这次派了老牌的马德拉斯团,大概450人,对面是美军第11空降师第1旅战斗队。演习科目一点不含糊:山地作战、无人机作战、火炮和航空兵协同,直升机、无人机、重型火炮全都用上了。按说两边刚打完关税仗——美国把印度好多种商品的税率提到了50%,从钢铝到农产品都没放过,影响摆在那儿——可军演该办还是办。有人看不懂,问:不是都要“决裂”了吗?说实话,这就叫“议题分开算”。经贸上互相掐架,安全上还得互相靠着。

美国加关税的理由说得很明白——印度一直买俄罗斯的石油,再加上双方在贸易规则上有争议。印度的压力也能算出来,出口肯定得减产,供应链还得重新调整,短期代价真不小。但印度没立刻报复,而是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不满,留了商量的余地。有人问,这是不是说美印把经济账放一边了?换个更直接的说法:双方都把“共同对手”看得更重。

俄罗斯对日本的火气可是真不小。俄总统助理帕特鲁舍夫把话挑明了:日本在搞军事化,又是打造所谓“超现代水下舰队”,又是弄“直升机航母驱逐舰”,在克里姆林宫看来,这就是在俄罗斯远东家门口晃刀子。最狠的一句话是,要把远东防御建设当成优先事项,所有必要的反制措施都摆到台面上。这话里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千岛群岛(日本叫北方四岛)。两边这么来回较劲,不只是心理战,而是实打实的兵力布局。

俄日之间的矛盾从来就没消失过,只是有时候吵得凶,有时候不那么显眼。现在俄罗斯在西边被牵制住了,肯定更不想远东再出乱子。把容易受威胁的地方守得更牢,避免同时在两条线暴露弱点,这是基本的军事常识。很多人只盯着“通牒”这俩字,其实更关键的是后勤和基础设施的推进节奏:导弹阵地、预警雷达、海空一体的指挥控制系统,哪一个都不是一天能建好的。俄罗斯把这事提到优先级别,意思就是要持续投入,就算财政紧张,也得往这上面砸钱。这就是所谓的“把姿态做硬”。

再往西看,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裂痕,因为关税和数字规则的问题彻底摆到了明面上。欧盟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公开说:不欢迎美国加关税,27个国家准备一起反制。同时,《数字服务法》《数字市场法》还在继续执行,欧盟把这俩当成“主权立法”,不接受第三方指手画脚。川普在8月下旬提出要取消数字税,还提到希望对印度征收“二级关税”。欧盟的反弹很直接:你自己不敢动最大的那块蛋糕,却要我们出头,这不是联盟协作,是把盟友当工具人。说实话,欧盟这次的态度比之前很多次都要一致。原因也简单,数字规则管着的是平台巨头的商业模式,一旦松口,法律就成了摆设;关税报复也能拉出清单,农业、航空、威士忌这些“政治敏感商品”一旦拿出来,美国国会马上就会给白宫施压。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精准设计的施压点。

图片

更微妙的矛盾出在俄乌和谈的说法上。白宫说欧洲表面上支持和谈,暗地里却在拆台,阿拉斯加峰会过去两周了,一点明确进展都没有;川普甚至在考虑暂时退出斡旋。欧洲官员说“很惊讶”,但另一边又在热议向乌克兰派所谓“维和部队”,这在俄罗斯看来就是红线,怎么可能不被当成“插手”?这里的逻辑绕不过来:一方面想尽快结束冲突,另一方面又在方案里加进对方绝对不能接受的条件,节奏自然就卡住了。我不替谁辩解,只提醒一句,停火框架和能源安排这类技术问题,得结合战场形势和政治承诺来推进,互相指责的时候,窗口期其实正在缩小。

美印这条线,贸易冲突是真的,军演的实际需求也是真的。印度需要能力、需要经验,需要和美军练出更默契的战术配合,尤其是在山地作战和无人机协同这些实战科目上,印度不会停下来。美国也需要印度在印太地区搭起框架,哪怕关税的刀子还悬着,安全合作这条线不能断。这不是感情用事,是结构性的利益需求。

俄日这条线,焦点会越来越集中到具体的岛链和关键设施上。我观察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俄罗斯到底会往千岛群岛部署什么样的防区外打击武器,是侧重“反介入”,还是更偏向“岸基反舰+防空整合”;二是美日联合训练的科目会不会升级到更明确的“夺岛/突破防区”内容。如果两边都往深了走,东海—北太平洋的局势温度就得往上提一提。等真看到部队调动、新雷达站建起来,那就不是光喊口号了。

美欧这条线,短期看是关税博弈,长期看是数字规则的争夺。《数字服务法》《数字市场法》不是临时政策,是欧盟对平台治理和市场准入秩序的一次系统性重塑。这个方向定下来之后,必然会和美国科技企业的商业逻辑冲突。美国想通过关税逼欧盟让步,欧盟用统一清单回应,我不猜谁输谁赢,但可以肯定的是,跨大西洋贸易的摩擦会越来越频繁。技术标准、数据本地化、平台责任,这些词会经常出现。对企业来说,合规成本上升是肯定的,政治风险的考量也得加重。

把目光聚焦到细节上,因为细节往往决定走向。这次阿拉斯加军演,山地作战和无人机的组合,不只是“秀肌肉”。无人机侦察、火炮校射、直升机机降,这三件事怎么配合好,直接关系到高寒地区的反介入和反伏击能力。如果印度军队能把这套流程练顺,边境高海拔地区的作战效率会有实际提升。反过来,美国也能在高纬度、复杂气候条件下打磨出一套可复制的战术模板,这对印太地区其他可能的联合训练地点也有价值。训练科目不是摆样子,是在塑造未来几年的战术“共同语言”。

远东方向,导弹部队和监视基地的搭配,我更关注“探测链”。雷达、声呐、电子侦察,再加上太空层面的预警能力,能把“看得见”变成“打得准”。如果俄罗斯在岛链上补齐了这条链的关键节点,就算没有大量兵力,也能提高对手的“进入成本”。日本如果继续加码潜艇和F-35,俄罗斯的反潜和防空压力也会跟着增加。这不是谁能压倒谁,而是谁先把系统效能跑通。

欧洲这块,说到底是法理和利益的纠缠。《数字服务法》《数字市场法》背后是平台内容治理和市场门槛问题,牵扯到广告、数据、算法透明度这些核心资产。美国说这是“歧视”,欧盟说这是“主权立法”。名头之外还是利益。欧盟放话要在农产品、飞机、威士忌上动手,这是老办法了,政治穿透力强,能快速制造压力。美国如果跟进加关税,短期内贸易量的波动会很明显。给企业提个醒:别等事情定了再调整结构,合规和供应链“去风险”得提前做。

图片

全球范围内的对抗没降温,但各方都在学着把“火候”控制得更精准。美印把军演当“压舱石”,俄罗斯在远东加固防线,欧盟用法律和关税织了一张新网。大家都不想在不重要的战场上浪费力气,也不想在关键节点上被人牵着鼻子走。对观察者来说,别被口号带偏,看实际行动、看资源投入、看时间安排,这才是真正的风向标。

有读者问,这一轮会不会变成“新冷战版的三线作战”?我的答案是:更像多赛道的长跑。谁耐力好、制度韧性强,谁能把技术优势转化成可持续的战略能力,谁就能把对手拖到自己熟悉的“场地”上。眼前的所有冲突和磕碰,都是这个更长周期里的回响。等局势再明朗一点,我们再回头看今天的布局,肯定能看得更清楚。现在,先记住这三句话:美印不会散伙,俄日不会后退,美欧不会让步。记住这三点,理解接下来几个月的风波,就不会摸不着头脑了。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并非事后诸葛亮:说说中国100式坦克
中国阅兵结束后,巴铁空军更自信了?
DF-61真正可怕的,根本不是射程2万公里
中国歼-35A内置登机梯首次曝光
菲军方宣布,完成仁爱礁补给和人员轮换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并非事后诸葛亮:说说中国100式坦克
中国阅兵结束后,巴铁空军更自信了?
DF-61真正可怕的,根本不是射程2万公里
中国歼-35A内置登机梯首次曝光
菲军方宣布,完成仁爱礁补给和人员轮换
93阅兵,普京微笑背后是难掩的落寞
最大日军谣言:大阪师团真是最烂师团吗?
央视披露歼-35战斗机 弹舱能挂载6枚导弹
美国防长放狠话,对委开战不看中国脸色
俄军使用的朝鲜60毫米迫击炮弹首次曝光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