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日军谣言:大阪师团真是最烂师团吗? | |
www.wforum.com | 2025-09-07 22:42:13 装甲铲史官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在二战东方战场,有一支“出名”的日军部队,即大阪师团。二战时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它的对手看来其作战风格与其他日军部队大有不同;现在在国内之所以出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一部叫做《地下交通站》的很“鬼畜”的神剧。在剧中,这帮来自大阪的鬼子可是战场如商场,打仗滴不要,生意滴要紧,啥都敢卖,物资敢卖,大炮也敢卖,卖了大炮干脆把炮弹也卖了。这很让人刷新三观,甚至让人觉得这帮鬼子还挺人畜无害的,那么真实情况如此呢,咱们在这里说道说道。 ■近代日本行政区域图 大阪我们都知道,是日本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583年羽柴秀吉(后来的丰臣秀吉)用一年半的时间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成大阪城。1603年,德川幕府成立后丰臣秀赖在这里居住,后在“大阪夏之阵”败亡,德川统一日本政权。1620年,二代幕府将军德川秀忠扩建城池,逐渐形成经济中心,富甲天下,以致幕府后期有“大阪商人一怒,天下诸侯皆惊”的说法。1864年明治维新后,大阪正式开港,成外对外贸易中心,经济飞速发展。1870年,明治政府将长崎制铁所迁往大阪,改为大阪炮兵工厂。到1879年,该厂发展为拥有炮身、炮弹、炮车、火药和步枪修理五个车间,随后又引进欧洲近代技术,生产钢铜炮,大阪除传统工商业之外又有了重要的军工业。 ■大阪炮兵工厂生产的92式步兵炮,在《交通站》里面被黑藤卖掉一门 1888年,本文主角大阪师团(全名为大阪第四师团)成立,可以说是日军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这支部队的士兵基本都是从日本大阪地区而来,而大阪师团的前身便是日本大坂镇台。大阪属于关西,关西人很不受关东人待见,认为他们“重利轻义”,是一帮贩夫走卒,由他们组成的部队不会有战斗力,更没有“武士道”精神。但是,大阪师团(当时叫大阪联队)参加过国内西南战争,对阵大名鼎鼎的“萨摩武士”,也算是元老师团了,而且战绩不俗,敢于硬拼,双方多次肉搏交锋,最终萨摩军失败,西乡隆盛自杀。西南战争中大阪师团也算为自己而战,大阪地区在政治上倾向于明治政府发展工商业、“四民平等”、对外开国的政策。而西乡隆盛为代表的旧武士势力因循守旧,恪守封建教条,鄙视工商阶层,显然不对大阪人的胃口。战后,明治天皇赐予大阪师团“勇战剧闘”的勅语嘉奖(闘为古汉语,意为“斗”)。 大阪师团不仅是二战前日本所设立的17个常备师团之一,更是日本最初设立的七个师团之一,所以大阪师团的待遇一直以来都是日本诸军中最好的之一,可能仅次于近卫师团和第一师团,人员足、装备好,师团建制编制为两个步兵旅团,共4个步兵联队及骑兵、工兵、炮兵、辎重联队等,全师团共2.2万人,至二战时装备有四一式山炮12门(国内神剧《交通站》中被黑藤大佐卖掉一门)、三八式野炮36门、37毫米速射反坦克炮12门、轻型装甲车12辆。 ■《地下交通站》剧照 关东人是这么说道大阪人的,那么,大阪人到底打仗如何呢?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称“日清战争”),大阪师团在辽东半岛登陆,但没经过什么大仗,之后就担任当地警备维持治安。这场战争日本胜利,但晚清军队的战斗力大家是知道的,不足以证明日军“勇武”。战后,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国力如“坂上之云”蒸蒸日上。 ■日本画家描绘的甲午海战,战争之后,日本成为亚洲强国 甲午战后不到十年,由于与沙俄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冲突不可调和,日军迎来了真正的恶战——日俄战争(日本称“日露战争”)。日俄战争中小川又次作为第四(大阪)师团师团长,属于奥保巩大将的第2军,在辽东登陆,相继攻克金州、南山、得利寺和大石桥等重镇,之后参加了辽阳、沙河、奉天会战。日军各路登陆得手后,于1904年6月20日建立"满洲军总司令部",以大山岩元帅任总司令,统一指挥各部日军。在战争最惨烈的旅顺攻防战中,日第二军实施右翼包围,俄军左右支拙,十分被动,最终旅顺失守,奉天惨败,但仍在调兵遣将试图挽回局面,战至1905年5月,对马海战俄太平洋舰队被歼,俄军整体失败。日俄战争可以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现代化的重炮、机枪、战列舰大规模应用于战场,在旅顺战场日军的“肉弹攻击”(乃木希典语)以惨重代价拿下阵地更是给西方留下深刻印象,乃至有西方观察者写道:“今后战争,在机枪与重炮攻击下,士兵若无决死冲击之精神,绝难取得胜利。”到了十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武器更加先进,我们发现即使士兵发动决死冲击,如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士兵即使决死冲击,仍然难有胜利。 ■日俄战争前的俄国漫画,俄军当时准备一举击溃“东方矮子”,登陆日本本土,活捉天皇,逼其求和,但战争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日俄战争中,第二军大阪师团并未因伤亡惨重畏缩不前,作战相当英勇。战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级的强国,开始谋划在全世界与英美等强国争霸。 在战场作战“勇武”的大阪师团,在国内更是不能“狗熊”,尤其是面对警察时。1933年6月22日,大阪师团第八联队6中队的一名一等兵在大阪市大摇大摆闯红灯,被当地的警察拦了下来,要开罚单。纳尼?你拦我我忍了,还要罚我钱?叔可忍嫂不可忍,这名尊严受到侵犯的天皇阁下的大头兵直接开打,双方都受伤,造成了“军民纠纷”,登上了报纸头条,舆论大哗,然而,时任大阪师团的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居然召集一帮手下的士兵把警察署给砸了,这一架打得,比战场上取得的战绩更加威风出名。 1937年2月,第4师团在中国东北驻屯,下辖4个联队:第8(大阪)联队、第37(大阪)联队、第61(和歌山)联队、第70(筱山)联队,不久卢沟桥事件爆发,中国全面抗战。1938年,华中地区战事吃紧,大阪师团被紧急调往南方成为了日军第十一军的一员,参加了徐州会战,会战中,李宗仁指挥40万部队一度被日军包围,但又突围而出。跳出包围圈的中国军队在鲁苏皖边境的一条公路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走来一支装备精良的日军部队,此时的中国军队经历多次大战之后早已疲惫不堪,但此时以无退路,只能决一死战。出人意料的是,直至日军部队并未“为难”中国军队,假装眼瞎,让中国军队顺利通过了防线,这支部队正是大阪师团,这件事就是传说中的“日军大阪部队放走50万中国部队”。 ■在中国战场的大阪师团士兵 笔者看来,此时的大阪师团应该是认为中国军队已经会战失败,日军已经达到作战目标(会战结果徐州确实陷落了,但为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本着“穷寇莫追”的古训,就不再死缠烂打制造无谓伤亡了吧。此后,大阪师团开始为日军诟病,斥之为“窝囊废部队”。 不久之后,大阪师团迎来了真正的劲敌。1939年,日本与苏联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地区爆发战争,战事吃紧,关东军北大营立即下令驻扎在中国东北的的大阪、仙台两大师团迅速投入战场。仙台师团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动身,带着装备4天强行军200多公里从海拉尔达到了诺门坎,并且立即投入到战斗之中,但他们第一次面对苏军的坦克部队,以往的步兵训练和对中国军队的作战经验显然不够,甚至决死的“肉弹冲击”也不起作用,被苏军的大炮、坦克打得支离破碎,伤亡惨重,可以说是一败涂地,而且,盼星星盼月亮,没有盼来友军大阪师团。 ■诺门坎战役(又称苏日哈拉欣河战役)中行进中的日军部队 这时的大阪师团在哪里呢?大阪师团压根就没有动身,自接到作战命令后,兵营里就爆发了“流行病”,一众官兵病假,只好推迟出发。等他们病好了,出发,一路整整走了八天才到达诺门坎前线,此时,面对朱可夫指挥的苏军机械化部队的冲击,战争已结束(实际是日军战败)。诺门坎战役意义重大,日军痛定思痛,觉得自己在陆地上大兵团作战不是苏军对手,在“北上”与“南进”之间,更加倾向于向南太平洋扩张,在1941年6月德军大举进攻苏联之际,并没有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在远东出兵策应,而是策划了袭击珍珠港,与美军开战。 诺门坎一役,大阪师团的表现相当“鸡贼”,消极避战不说,还大吹特吹,发布了一篇《我无伤皇军第四军团威武归来》的报道,这件事最终被传回日本本土,一时间大阪师团勇猛无比大战苏联部队的消息传遍全国,日军高层为了嘉奖他们“无伤”的功绩,特地为他们颁发了集体军功,大阪师团也离奇的成为了日军精锐部队。 1940年7月,第4师团被派遣华中,先后参加汉水作战,豫南会战,江北作战、长沙会战,始终表现平平,既无大功,也无大错,直至被调往南洋菲律宾方向。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阪师团被编入日南方军进入东南亚作战,面对装备、训练远优于中国军队的英美军队,师团却在巴丹和科雷吉多尔打了两场大胜仗。太平洋开战后本间雅晴中将率领第十四师团向菲律宾进攻。麦克阿瑟要求固守巴丹半岛,巴丹要塞工事非常坚固,防守一方意志坚决,日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就是拿不下这个巴丹半岛,战局僵持。本间雅晴把作为预备队的第四师团派到了前线,到了前线之后,师团长北野宪造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要塞守军坚守多日,但补给断绝已弹药不足,已是“困兽之斗”。于是日军利用火炮持续猛烈轰击加之多次佯攻消耗了守军本已不足的弹药、削弱了其防御工事,然后在坦克的配合下摧毁了美菲联军的防线,10天时间冲垮了美菲联军的三道封锁线,最后7万美菲联军投降,而大阪师团也只是阵亡了1000多人(也有说600多人)。尤其是师团第8联队在攻克巴丹-科雷吉多尔之战中出了大力,得到了本间雅晴中将的通令表扬。伊藤桂一(日本近代作家、诗人)则在他的书中说:“不如该说大坂人是会用脑子战斗的军队,如果发现没有胜机他们就不会勉强从事,而是退回去寻找下一次胜机。”谷泽永一(文艺评论家、关西大学名誉教授)也说:“到现在完全找不到能证实(嘲笑大坂兵)民谣的根据。” ■投降后的美菲军队8万多战俘被日军押往120公里外的新营地,史称“巴丹死亡行军”,行军途中超过15000人死于病、饿或虐杀。这场死亡行军对同盟国一方的刺激超过南京大屠杀。 攻克巴丹-科雷吉多尔之战显示了大阪师团并不是怯于战斗,而是善于审时度势,采用合适的战法去达成战斗目标,而不是一味地进行万岁冲锋、肉弹攻击。 这一战大阪师团算是一洗前耻,扬眉吐气了。但接下来部队开始做起了地下生意,兜售战利品和军用物资,令其他日军部队大跌眼镜。此后,师团在东南亚战场一直没有大的战斗,1942年后被调至泰国驻防直至战争结束,期间第四师团始终致力于“经济建设”,生意第一、和气生财,被美军称为“和平部队”。 ■驻防东南亚的大阪师团士兵 受传统的“武士道”精神熏陶和严格的军事训练,旧日本军队打起仗来是毫不惜命的,在太平洋战场日军即使是伤员也会拿起刀枪万岁冲锋,或者用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大阪师团的官兵从不来这一套,他们从不作无谓牺牲,而是善于用脑,在完成战斗任务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去保存自己。 ■旧日本接受“武士道”和军事教育的儿童 为什么大阪师团有这种与众不同的表现?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认为,这是大阪的独特商业传统造成的。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幕府将军(当时天皇是将军手中的傀儡),关东和关西之分,大阪位于近畿,效忠天皇而非关东的幕府将军,贵族文化商业文明和关东的农民和军人有极大不同,天皇是被骗到江户(现东京)去的,这帮武夫会把日本带进灾难的,这是大阪人的普遍情绪,大阪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历史悠久,对当时的中国也有较多的“同情心”。 ■大阪“中华街” 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的最后部分,对第四师团做了一小段总结,说得真是有几分道理:“如果日本的军队都像第四师团这样,大概中日之间也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的战败了吧……”。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旧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连续胜利之后,就已经成了“武疯子”,认为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只在战争一途,全民狂热,黩武好战,不计生死,残忍嗜杀,最终走向毁灭。所谓大阪师团的“窝囊废师团”称号,也只是其他日军部队自身愚忠愚勇的反面对照而已。战后的日本,放弃了武力扩张,而是用生意头脑去征服市场,用高质量产品去占领全球,最终成了全球经济大国、工业强国,这也算是大阪人、大阪精神的胜利吧。 |
|
|
|
![]() |
![]() |
并非事后诸葛亮:说说中国100式坦克 |
![]() |
中国歼-35A内置登机梯首次曝光 |
![]() |
菲军方宣布,完成仁爱礁补给和人员轮换 |
![]() |
中国东风-61亮相 真能打4万公里? |
![]() |
93阅兵,普京微笑背后是难掩的落寞 |
![]() |
并非事后诸葛亮:说说中国100式坦克 |
![]() |
中国歼-35A内置登机梯首次曝光 |
![]() |
菲军方宣布,完成仁爱礁补给和人员轮换 |
![]() |
中国东风-61亮相 真能打4万公里? |
![]() |
93阅兵,普京微笑背后是难掩的落寞 |
![]() |
豪横!中国陆军步兵营全员配置自杀无人机 |
![]() |
美国防长放狠话,对委开战不看中国脸色 |
![]() |
央视披露歼-35战斗机 弹舱能挂载6枚导弹 |
![]() |
中国阅兵结束后,巴铁空军更自信了? |
![]() |
俄军使用的朝鲜60毫米迫击炮弹首次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