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留下的最后“光辉” 被俄罗斯亲手掐灭 | |
www.wforum.com | 2025-07-31 17:57:23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就在这几天,俄罗斯海军总司令部,正式决定将“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封存。这艘苏联红海军留给后人的最后“光辉”,被俄罗斯亲手掐灭,命运已如北冰洋的寒雾般晦暗不明。服役三十余载后,可留给它的路只剩两条,拆卸为废铁,或出售给未知的买家。 事实上,航母封存绝非临时起意。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董事会主席安德烈·科斯京在7月25日直言该舰“已无维修价值”,高昂的维修费用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太平洋舰队前副司令伊戈尔·科罗廖夫少将的测算显示,翻新成本高达1000亿至1200亿卢布。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这笔资金足以对俄海军护卫舰和驱逐舰实施“相当深入的自动化改造”,甚至打造一支以现代化无人系统为核心的“全新海军”。在军费资源有限与乌克兰战场持续消耗的双重压力下,俄军事决策层终于做出务实却苦涩的选择。 为了能够尽可能获得最后的一点价值。接下来会进行系统性的拆解。比如现代化电子设备、可用机械装置将被剥离,输送给现役舰艇;舰体集水装置排空焊死;仅保留150至200名舰员,执行防渗漏与防火监控。这艘六万吨级巨舰的躯壳,将在北极圈内的港口成为一座等待彻底被埋葬,或者转交。 “库兹涅佐夫”号的衰败轨迹早已埋下伏笔。2016年叙利亚反恐作战中,它曾展现余威——舰载机400余架次出击摧毁1200个目标。但2018年维修时浮动船坞沉没导致起重机重创甲板,2019年焊接火花引爆燃油酿成2死14伤的火灾,2022年再度起火事故,使维修计划彻底沦为“死亡螺旋”。 更深层的病因在于军工体系的失血:科罗廖夫少将指出,船厂缺乏合格技术人员,关键设备制造周期长达24个月以上。当支撑航母维护的产业链支离破碎,再辉煌的武器也终成废铁。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艘航母的命运,折射出俄罗斯海洋战略的迷茫。有人主张封存以待转机,认为拆解“俄罗斯海军骄傲”过于残酷,并提及“戈尔什科夫号”改装售印的先例。但现实是,全球能承接六万吨级航母的国家屈指可数,俄罗斯不肯向中国低头,而西方制裁又使交易障碍重重。更关键的是,博尔坚科夫点明核心矛盾:即使建造新航母,俄军也缺乏现代化舰载机匹配,“建造仅搭载老旧战机的新航母毫无意义”。 “库兹涅佐夫”号的困境恰是俄罗斯军工转型的缩影。当维持传统“大国象征”的成本超过国力阈值,俄军被迫将资源转向非对称领域——高超音速导弹、核潜艇、无人机等更具成本效益的武器。这种转型充满阵痛:航母作为海军航空力量的平台价值无法被完全替代,其缺席将削弱俄远洋投送能力。但俄决策层显然在“体面”与“生存”间选择了后者。 就像那句很经典的话,建造一艘航母,需要“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9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而今,俄罗斯站在十字路口:是耗费国力维系昨日荣光,还是重塑军工体系以适应未来战争?航母封存的决定已给出答案,但大国复兴的征途远比封存一艘巨舰更为艰难。 |
|
|
|
![]() |
![]() |
战略要地到手 俄罗斯或许能体面停战了 |
![]() |
运20B和运20A同框 差别有多大? |
![]() |
卫星拍到9架先进无人机 今年阅兵还有惊喜 |
![]() |
俄机场再次遭袭 一架苏27被女特工破坏 |
![]() |
俄罗斯放弃游说中国 普京全力拉拢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