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凌晨,在以色列特拉维夫,防空系统发射拦截弹拦截来袭的伊朗导弹。
其次,在这次被动参与的军事冲突中,伊朗虽然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但是也有不少重要的斩获。这种收获至少体现在四个层面:
一是伊朗在这场军事冲突中展示了远程打击以色列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意志。和以色列相比,伊朗所能获得的外部军事支持非常有限。除了少数国家或国际组织提供的政治支持外,长达数十年的制裁使得伊朗不仅难以通过能源出口换取外汇,也难以获取有效的外部军事援助。但是,伊朗在冲突中展示了对以色列进行远程打击的军事能力,并对以色列本土构成了的实实在在危险。
二是通过战略克制与有效的政治运作,伊朗不仅成功地阻止了这场冲突迅速升级为伊朗和美国之间的对抗,而且看清了美国与以色列的根本分歧和战略底线。
三是伊朗在冲突中展示了较强的经济、政治和战略韧性。换言之,伊朗仍然具有其他许多中东国家所不具备的工业基础、军工能力和国家意志,其作为中东地区大国的潜力和基础并未消失。四是伊朗的核项目虽然严重受损,但是远未达到被彻底根除的程度,核问题依然是其手中的一个重要筹码。
▲美军公布空袭伊朗核设施行动细节。
最后,美国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展示了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以及愿意为了地区盟友——以色列安全继续挺身而出的政治意志。但是,这场军事行动也暴露了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选项有限,以及仍试图从中东地区抽身的事实。尽管各方基于不同的情报来源、评估方法,以及政治立场等,对于以色列和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效果的评估存在差异。但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基本共识在于,美国和以色列的军事轰炸虽然对伊朗核设施造成了巨大损害,但是远未达到彻底消除伊朗核能力的程度。相反,这些军事行动进一步破坏了伊朗对美国的信任,并使人们对于伊朗核意图的评估更加困难。这次军事行动并未增强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主动权,也没有增加伊朗在核问题上的谈判意愿,与川普所鼓吹的“一劳永逸”地解决伊核问题更是相去甚远。
对川普而言,要想彻底清除伊朗核设施,不外两种手段:一是在伊朗实现政权更迭,消除其求核的政治意志,但这并不是一个现实的选项;二是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反复性轰炸,使其无法恢复核产生设施。在当前伊朗防空系统空虚的情况下,不排除川普会继续冒险再次发动突袭。但是,对于深埋地下或山体中的伊朗核设施而言,除非美国采取地面军事行动或实施政权更迭,否则进行军事冒险的效果依然会令人存疑。一旦伊朗重建其防空系统,并完成对其军情部门的重组,此类军事冒险面临的风险同样可想而知。
除了极少数以此为噱头谋求政治收益的政客外,这场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军事冲突并没有真正赢家。相反,其在国际社会造成的破坏却远远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首先,它严重破坏了全球核不扩散机制的权威。受到本次袭击的伊朗核设施都处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管之下,后者是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授权进行核设施监管的权威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至今从未表明伊朗具备核武器项目或是做出了发展核武器的决策。其次,它在遵守战后国际秩序方面树立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以色列和美国无视外交手段的作用,单方面撕毁国际协议,同时毫无顾忌地对另一个主权国家进行狂轰滥炸。此类毫无底线的行为或会加速冷战后国际秩序的“丛林化”。
最后,它对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进程造成了巨大破坏。信任赤字一直是各方围绕伊朗核问题谈判中的最大障碍,美国的军事行动无疑将会使伊朗更加怀疑美方的谈判诚意。更可怕的是,在国家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谈判诚意得不到尊重的情况下,伊朗或会重新评估其在国家安全与核领域的战略诉求,这将会给整个国际社会带来新的不可预知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