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顿巴斯战局的发展,美国和盟国对乌克兰的援助也开始加快了节奏。不仅美国采取了直接从自己库存里直接调拨,后续生产再填充自己储备的应急供货方式,甚至对乌克兰不特别积极的德国,现在也开始用这种方式加快了速度。
原来预期可能明年才能提供IRIS-T,就是红外成像的地空导弹,德国政府也打算马上向乌克兰提供,另外还要提供4门MARS II型多管火箭炮,就是美国M270火箭炮的德国版,发射弹药和美国的M270、海马斯是一样的。另外,还要提供反炮兵雷达。
美国还是提供武器最多的,最近要向乌克兰提供的装备,包括五个反火炮雷达,对空警戒雷达,1000枚标枪反坦克导弹,6000枚反坦克火箭筒,15000发155炮弹,四架Mi17等等,应该说,都是针对乌克兰的需求的。但是另外有一种装备,美国也打算卖给乌克兰,但是对乌克兰可能恰好就没什么用。这个东西是美国的察打一体无人机,MQ-1C灰鹰,捕食者无人机的一个改版。美国认为,MQ-1C可以携带强大的内部传感器,以及外部吊舱系统,如雷达和电子战系统。另外,灰鹰可以携带四枚海尔法,也就是地狱火空对地导弹。无人机比土耳其的TB2档次高,导弹档次也高,貌似应该打击效果比土耳其TB2更好。但是恐怕真上了乌克兰战场,MQ-1C恐怕还真的不好用。甚至不见得比深圳出的各种民用无人机发挥的作用多。
首先,最不容易被发现拦截的是低慢小无人机。MQ-1C无人机的雷达发射截面积可比TB2大多了,这个小字它挨不上,MQ-1C飞行速度也就150节,速度比TB2快,也没快多少。而且它不是设计用来超低空飞行的,偏偏又不能飞太高,飞行高度最大不过8000米。 这种东西,面对俄罗斯的地空导弹和俄罗斯空天军战斗机,就是白送人头的。
MQ-1也好,MQ-9也好,过去发挥不少作用,都是有前提的,都是在充分获取制空权,并且基本能够保证压制住对方中高空防空导弹的情况下使用,所以美国过去那些战果基本都是打击各种没有飞机没有防空体系的非正规武装,遇到胡塞武装这样能力稍微完整一点的,MQ-1都被击落过两架。
而且,深圳的那些小无人机就算损失得多,但是毕竟成本低,就是消耗品,我看淘宝上买的微型直升机,完全可以用来进行短距离侦察,价格已经在人民币1000元以下了。用导弹打一架无人机,也是防空一方消耗更大。但是如果俄罗斯空天军或者地空导弹部队干掉一架MQ-1C,那可就赚到了。而且MQ-1C数量也不会多,就算没损失,用它监控战场,还不如使用大量小无人机覆盖面大,后者可以单兵随身携带,不依赖机场。对乌克兰来说,深圳才是他们的希望。
反过来看,中国自己的大型无人机还有配套的武器的发展方向,既有适合反恐作战的低成本无人机,也有设计用来对付强敌的高性能无人机。后者越来越追求的是飞行高度、速度,以及配套武器的种类和射程。看看我们公布的那些无人机,大型无人机是要挂反辐射导弹,100多公里外能压制对面岛上爱国者导弹阵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