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避免“身首异处”:从俄乌冲突看坦克的隔舱化设计
www.wforum.com | 2022-05-11 17:57:02  澎湃新闻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俄乌军事冲突仍在继续,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我们通过媒体经常可以看到交战双方大量被击毁的主战坦克的视频和图片。其中既有乌军一方的T-64、T-80,也有俄军一方的T-72、T-90。而从这些主战坦克被击毁的情况来看,不少是被击中后起火、弹药殉爆,甚至还有不少坦克的炮塔与车体已经“身首异处”。

  造成这一结果的最直接原因是苏/俄研制的大部分主战坦克都没有实现真正的隔舱化设计,坦克内的乘员与大口径主炮弹药同在一个空间内,一旦弹药被引爆,不仅坦克被毁,乘员们也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那么,为何苏/俄主力坦克没有采用隔舱化设计?西方主战坦克采用的炮塔尾部弹舱设计就真的万无一失吗?

避免“身首异处”:从俄乌冲突看坦克的隔舱化设计

  发生殉爆的坦克,“身首异处”。

  苏制坦克为何没有采用隔舱化设计

  苏联在主战坦克的研发上一直是以提升火力和机动为首要目标,而对于装甲防护以及乘员生存力则是在保证前两者的前提下予以兼顾。以苏联第三代主战坦克T-64为例,该坦克也是乌军的主力,该坦克是世界上第一型采用全自动装弹机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该型坦克装备了125毫米大口径滑膛炮和551千瓦大功率柴油机,无论是火力还是机动性都全面超越西方国家同时代的主战坦克。

  在防护性能上,苏联没有像西方那样一味增加装甲厚度和车体尺寸,从而导致战斗全重飙升和被弹面积增大,反而继续将减轻战斗全重和缩小车体、炮塔尺寸作为提升生存力的主要手段。比如,T-64主战坦克之所以要采用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最主要的考虑就是取消装填手以便大幅降低炮塔高度,甚至比前一代T-62中型坦克的整车高度还要低不少。

  这样,无论是在快速运动进攻中,还是进行防御作战,暴露面积更小的T-64主战坦克对阵西方国家同时代的M60、“酋长”、AMX30等主战坦克,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另外,整车高度降低也使得T-64主战坦克的火线高度更低,射击稳定性也有所增强。

  因此,在车体以及炮塔内部空间已经非常紧凑的情况下,苏联第三代主战坦克也很难再实现乘员与弹药之间分离的隔舱化设计。特别是T-64主战坦克开创先河的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也被后续的T-72、T-80以及T-90继承了下来,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局面。所以,后续研发成功的这三个型号也都未能采用隔舱化设计。以至于如今谈论起苏俄坦克,人们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被击中后会大概率因为弹药殉爆而“飞炮塔”,而罪魁祸首就是安装在乘员座椅下方的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不过,笔者认为这一观点恐怕是一个“误解”。

避免“身首异处”:从俄乌冲突看坦克的隔舱化设计

  此次俄乌冲突中,不少被摧毁的坦克都出现了“飞炮塔”的现象。

  事实上,不止是苏/俄系列主战坦克,中国自主研发的96/99两大系列主战坦克以及用于外贸出口的VT-1、VT-2、VT-4等主战坦克都采用了类似的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当初,苏联军工科研人员设计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时,也考虑到了乘员安全问题。所以,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的弹舱被安装在了车体内的地板上,位置非常低(距离地面大约0.3米-0.4米),无论是敌方坦克主炮还是反坦克导弹,都很难直接命中这个位置。而且,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的弹舱还处于车体中央的核心位置,周围有车体和炮塔装甲以及发动机的防护。除非是敌方反坦克弹药击穿炮塔顶部直达底部,或者敌方反坦克地雷引爆击穿车底装甲板,才有可能引爆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弹舱内分装的弹丸和药筒。

  所以笔者认为,虽然T-64、T-72、T-80、T-90这四大系列主战坦克没有采用隔舱化,但是在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的弹舱设计上还是充分考虑了保证乘员安全的因素。而且,这一弹舱本身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结构。那么,之所以苏制频频出现“飞炮塔”的情况,笔者认为更多的可能在于布置在车体其他部分的弹药被引爆所致。

  以T-72主战坦克为例,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的弹舱内可装载22发弹药,而其余17发则散布在炮塔吊篮中部弹架、驾驶员一侧以及旋转底板等处。再加上苏俄在坦克灭火抑爆系统的研发上落后于西方,甚至长期使用反应速度慢、可靠性较低的热电偶作为火情探测器,而西方很早就开始使用更加灵敏可靠的光学探测器。所以,西方主战坦克灭火抑爆系统的反应速度可达毫秒级,而苏俄主战坦克灭火抑爆系统的反应速度只有秒级,差距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苏/俄主战坦克的车体内弹药被引爆起火,进而引爆弹舱内的大量弹药,灭火抑爆系统又未能及时做出反应,那么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炮塔“天上飞”了。

  此次俄乌冲突,两军至少上千辆坦克被摧毁。

  西方主战坦克的“伪隔舱化”

  在调侃苏俄主战坦克频频“飞炮塔”的同时,也有不少观点对西方主战坦克的炮塔尾部弹舱设计推崇备至,认为其真正实现了隔舱化,保证了车内乘员的安全。不过,在笔者看来,无论是美国M1、德国“豹”2这样采用炮塔尾部弹舱和人工装填的主战坦克,还是法国“勒克莱尔”这样采用炮塔尾部自动装弹机的主战坦克,事实上都属于“伪隔舱化”设计,并不能算是真正的隔舱化设计。

  比如,美国M1主战坦克采用105毫米线膛炮,炮塔尾部弹舱内装载44发弹药,而余下的11发弹药同样要分布在车体内。其改进型号M1A1主战坦克换装了120毫米滑膛炮,弹药基数减为40发,其中34发装载在炮塔尾部弹舱内,余下6发分布在车体内。德国“豹”2主战坦克的设计则更“恐怖”,炮塔尾部弹舱内只装载了15发弹药,而余下27发弹药全部储存在驾驶员左边的车体前部空间内。

  发生殉爆的美制M1主战坦克下场也非常惨。

  可以想见,如果敌方反坦克火力击穿美国M1、德国“豹”2的车体,引爆储存的备用弹药,而灭火抑爆系统又失灵的话,恐怕其下场并不比苏俄主战坦克好到哪里去。尤其是德国“豹”2主战坦克,其驾驶员一侧的27发弹药被引爆的话,不仅会“飞炮塔”,巨大的车体也会炸成零件。而这一幕,事实上已经在打击库尔德武装的土耳其陆军“豹”2A4主战坦克身上发生了。

  而且,从实战效果来看,即便是美国M1主战坦克在炮塔尾部弹舱上方增加了泄压板,炮塔内部增加了隔板和舱门,仍然存在车内乘员伤亡的风险。如果炮塔尾部弹舱内穿甲弹的药筒被引燃起火的话,泄压板还可以发挥作用,放出巨大的火焰,为车内乘员提供逃生的时间。但是,如果炮塔尾部弹舱内高爆榴弹的弹丸被直接命中引爆,即便泄压板崩开放出一部分冲击波,那么还有部分冲击波也会冲破炮塔内的隔板和舱门,杀伤或者烧伤车内的乘员。在也门战场上,沙特陆军装备的M1A2S主战坦克就多次被胡塞武装发射反坦克导弹击中炮塔尾部弹舱,并且殉爆燃烧,乘员根本没有生还的机会。

避免“身首异处”:从俄乌冲突看坦克的隔舱化设计

  被摧毁的“豹”2坦克。

  未来主战坦克的隔舱化设计

  在笔者看来,目前世界上可以说真正实现隔舱化设计的主战坦克只有俄罗斯T-14“阿玛塔”。该型主战坦克很明确地将车体从前到后分为乘员舱、战斗舱和动力舱三部分。三名乘员全部集中在车体前部的乘员舱内,与中部的战斗舱之间有高强度装甲板完全隔开。这样,整个乘员舱就形成了一个完整且独立的封闭装甲舱室,无论是对抗敌方反坦克火力攻击,还是防御战斗舱内可能发生的弹药殉爆,都非常安全。


  当然,出于技术传承以及减小炮塔尺寸、重量的考虑,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在战斗舱仍然采用了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而不是尾舱式全自动装弹机。这要是因为尾舱式全自动装弹机不仅外形尺寸较大,容易被敌方反坦克火力击中,还会带来弹药消耗过程中的炮塔重心平衡问题。

  而且,由于T-14“阿玛塔”主战坦克采用的是无人遥控炮塔,如果全部弹药(至少需要40发)都装载于尾舱式全自动装弹机内,恐怕也无法实现。再加上炮塔下方的车体内本身就拥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弹药,所以T-14“阿玛塔”主战坦克采用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是最好的选择。另外,T-14“阿玛塔”主战坦克的全方位防护做得也很出色,尤其是车体侧面的装甲防护等级非常高。这就保证了安装在车体中部核心位置的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弹舱是最安全的。

  总体来看,俄罗斯T-14“阿玛塔”是目前世界上隔舱化设计做得最好的主战坦克,其乘员的安全性应该也是最高的,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未来主战坦克的发展方向。不过,T-14“阿玛塔”主战坦克还没有真正经历实战检验,其隔舱化设计到底效能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美专家读过孙子兵法 主张先打击中国C4ISR
习搞定两件事之后,将是攻台时机成熟之时
空姐为什么把手掌放在大腿下面
震惊 血腥袭击莫斯科 是普京的特种部队
妻子飞2200公里捉奸在床 怒刺丈夫和小三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美专家读过孙子兵法 主张先打击中国C4ISR
习搞定两件事之后,将是攻台时机成熟之时
空姐为什么把手掌放在大腿下面
震惊 血腥袭击莫斯科 是普京的特种部队
妻子飞2200公里捉奸在床 怒刺丈夫和小三
女警与6名同僚发生性关系 市府赔50万
为攻台准备!?中共东部战区几张训练照很反
习近平下田踩泥 一幕情景令人困惑
这样吃海鲜 腹痛半个月发现 “肝快被掏空
举高手机找讯号 她走一半“竟误踩地雷”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