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准备再次找上欧盟,不过这一次换了个理由,不是因为“无法单独制裁中国”,变成了“与欧盟领导人讨论讨论面临的压力”……
不得不说,作为习惯了在美欧羽翼下生存的小国,立陶宛这套雇员找雇主“加薪求关注”的技能还是拿捏得比较准。自己力量不够求帮助、最近压力太大办不到……私底下,立陶宛肯定也没少找美国欧盟“诉苦”。
第一次公开找上欧盟是因为立陶宛木材出口商发现“立陶宛”这个选项已经被中国海关移除了,货品无法清关。欧盟也表现地跃跃欲试,想在中立之间插一脚。不过,随后消息人士爆料,中国海关拒绝了欧盟讨论立陶宛所谓“贸易封锁”问题的请求,因为目前正在忙于疫情防控问题。
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又透露,中国已要求跨国公司二选一:与立陶宛企业切断联系,否则将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这一消息得到拥有2700余家会员企业的立陶宛工业家联盟的证实。该联盟负责人称,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国向跨国企业提出类似要求,“以前这只是可能发生的威胁,现在变成了现实”。
中方一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办事,立陶宛既然表演出一副委屈的样子到处告状,说明自己的市场和企业已经遭受到了损失,世上没有你危害我主权我还和你做生意这一说,既然已经被打痛,却没有改弦更张缓和关系,而是继续在各方面诋毁中国。
这次立方开始了新一轮的外交操弄。立方15日召回驻华临时代办,驻华外交代表团也被爆于15日离开中国。接着,一些外媒开始炒作“安全顾虑”“遭遇胁迫”是撤离的主要考虑。有台湾媒体甚至援引立陶宛外交界消息人士的话说,“难保中方不会制造更多技术障碍,甚至找理由停水断电……”
立陶宛外交部立即顺应媒体的炒作,扮成了“受害者”,称这并非撤离主因,而是“北京单方面强力要求立大使馆改名为代办处,要求驻华人员重新申请身份识别文件,这引发安全疑虑”。还是那位辞职申请交了却并未下台的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留给我们的时间非常短……我们要求延长期限,因为这么快回国的安排会很复杂。我们的要求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人员就尽快返回了。”
末了,立方还称,保持磋商,愿持续与中方对话……寻求完全恢复使馆功能。这出戏看得人差点要相信立陶宛的“无辜”了!中立关系走到现在这一步,完全是立陶宛凭着一己之力煽风点火,只是是非曲直早已清清楚楚。
这些无中生有的诋毁和污蔑也立即得到了中国外交部的驳斥。并且,立陶宛未同中方协商,是自行决定安排所有驻华外交人员离华。打脸的是,立陶宛驻华外交官还没走远,“愿持续与中方对话”还言犹在耳,立陶宛外交部却宣布成立了所谓的反“中国经济施压”工作组。工作组将分析和评估中国采取的“经济施压”,还开通了求助热线。
立陶宛如今的处境已是四面楚歌。美国制裁白俄罗斯大型国有企业“白俄罗斯钾肥”对立陶宛的影响还未消散,立陶宛政府与立陶宛国有铁路公司的博弈也未落下休止符。立陶宛政府倾向跟随美国,立陶宛国有铁路公司却拒绝配合美国制裁,最终立陶宛国有铁路公司首席执行官被辞职,但国内的反对党已开始行动,并不打算放过立政府。
俄罗斯关注到有关事件,于近日发出警告。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就立陶宛拟对白俄罗斯进行制裁发表评论称,立陶宛拟禁止白俄罗斯货物过境,这是一条死胡同,或将影响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地区的供应链,俄罗斯不会无视,将作出回应。
立陶宛抗衡三个国家,如今欧盟管不了,美国送了一个“民主灯塔”的称号给立陶宛,除此之外也没啥了。立陶宛不考虑本国民众,听命于美国,扎哈罗娃15日还讽刺道,立陶宛“民主灯塔”之光在暴风雨中熄灭了。
不过,还是有人“声援”,立陶宛如今的处境让台湾的政客很兴奋。他们扬言“将持续与立陶宛站在一起”,还称“将协助立陶宛转移市场”,甚至还幻想着“台湾绝地大反攻,能不能与立陶宛建交”?
台湾先看看自己有多依赖大陆的市场,再看看自己剩下的危如累卵的“友邦”,以前的中美洲可是台当局引以为傲的“友邦”重地,如今仅存伯利兹、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还是省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