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美媒:美年造船量仅为中国1/100 或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www.wforum.com | 2021-07-26 20:36:44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据美国媒体《福布斯》网站报道,美国曾经在商业造船方面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但如今一年为远洋商业运输而建造的船舶只有不到10艘。而中国每年可以建造1000多艘这样的船舶。

  在全球44000艘远洋商船中,在美国注册的商船数量还不到200艘。尽管每年进出美国的贸易额超过一万亿美元,而其中绝大多数也都是通过海上船舶运输的,但在美国注册船舶只占了大约1%的份额。这比1951年下降了太多,当时美国的商船运输占到了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

  更糟糕的是,美国海军显然也已经逐步失去了在军事造船方面领先中国的优势。中国现在拥有大约350艘舰艇,而美国海军舰艇数量正在努力达到300艘以上。而美国海军明年申请的造舰预算计划是只建造8艘舰艇,其中只有4艘是一线战斗舰艇。如果再这样持续下去,美国将在2030年前失去海上主导地位。虽然美国海军的训练和装备仍然比中国要好,但在未来发展趋势上是错误的。

  如今的美国商船规模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分析人士都质疑其在战争中支持海上军事运输的能力。在美国注册的商业船舶中,只有180艘左右的远洋船舶,而专业的水手不到12000人,其中的大多数人在战争开始时还会被用在国内航线上,而私营企业在紧急情况下是否能够补充美国政府老旧的海运船舶还是个问题。

  美国的海上运输能力为何被削弱了,这其实也很容易找到借口来解释。毕竟,与竞争对手打持久战的可能性有多大,是否真的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海上运输活动来维持前方部署部队的补给,这些还都没有答案。然而,这也很难解决美国从世界海洋中逐渐消失的国家安全问题。

  我们知道,中国的长期发展目标是主导重要工业品的全球供应链,因此中国在制造大型商船方面正以100比1的比例超过美国,并确保对关键贸易航线以及沿线港口的主导。这一事实本应引起美国政府调整相关政策做出回应,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而规模逐渐缩小的美国海军还需要在北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西太平洋等任何方向保持军事存在。而中国海军的目标只是近海防御,因此在亚太地区中国将拥有地理和数量上的优势。

  贸易模式和海军模式似乎是相辅相成的,这表明美国在不久的将来历史性的丧失海上影响力。不过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它可能需要一种不同于美国目前采取的模式。造船业的衰落只是美国更广泛的非工业化进程的一个方面,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已经逐渐放弃了从智能手机到普通金属制品的所有工业产品的生产。不久前,美国还有十几家飞机制造商,但如今只剩下一家大型飞机制造商,而这家公司最近还一直麻烦不断。

  美国孤立和两极分化的政治体系似乎甚至无法注意到这些问题,更不用说改善这些问题了。例如,由于里根政府时期取消对造船业补贴的愚蠢举动,使得美国造船业在短短10年内就从全球最大的商用远洋船舶生产国沦落成为几乎不建造任何船舶。而且在里根时代,美国造船业还流失了40000名工人。

  时间会告诉我们,拜登政府是否有必要修改海军造船计划,而这可能会给一些幸存的美国造船厂带来厄运。鉴于1970年以来,美国已经失去了14个造船厂,而政府在相关政策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因此乐观是没有道理的。

  如今,整个美国西海岸只剩下一个全方位服务的造船厂,除潜艇外,美国造船业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军用还是商用,在未来几年将都面临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川普政府向国会提交的工业基础报告正确的指出,美国在全球造船业竞争力下降的最大因素是竞争对手国家的干预。换言之,其他造船强国对其造船业的政府补贴,使得美国造船商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那么美国会对此采取什么行动呢?大致上有三种选择:扩大对美国船舶运输货物的优惠;直接补贴美国造船商;或者维持现状,直到美国的海上霸主地位被彻底摧毁。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巴空军枭龙中队长阵亡 印巴议和未谈先崩?
中美俄难得一致 绝不能让这个国家拥核
298人遇难!马航MH17被导弹击落真相大白
对印度而言,苏-30MKI被击落才是最难受的
中国在藏南有动作 印度或遭中巴夹击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巴空军枭龙中队长阵亡 印巴议和未谈先崩?
中美俄难得一致 绝不能让这个国家拥核
298人遇难!马航MH17被导弹击落真相大白
对印度而言,苏-30MKI被击落才是最难受的
中国在藏南有动作 印度或遭中巴夹击
事情有反转?印度称击落巴基斯坦飞机
印度前中将:比起巴基斯坦 更愿意和中国作
歼-50再曝高清新图 二元矢量喷嘴清晰可见
朝鲜又出兵了 700精兵奔赴友国保护总统安全
巴基斯坦这个举动 印度更是五味杂陈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