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中印再次对峙印度军方已下令增兵多个营 到底想干啥
www.wforum.com | 2020-06-02 18:10:58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最近,印度边境部队侵入我境内一侧爆发双方肢体冲突的事件,似乎并没有结束。印度方面反而采取了更多的动作。

  据《印度时报》25日报道,中印双方军队在边境的多个地点持续对峙,并增加了兵力。印度安全官员已经向媒体透露,印度不会停止边境活动,已经准备好与中国长期对峙。

  印度这是要重演“洞朗对峙”一幕?

  为什么发生对峙?

  最近印度与中国在边境地带发生对峙的事情,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但是这个事情的性质和事实是很清楚的。

  《环球时报》在5月18日率先透露了这次中印对峙的一些情况。报道称,环球时报记者从相关中国军队消息人士处获悉,中国边防部队加强加勒万河谷地区管控,坚决应对印越线侵权修建设施。

  事实有三个方面:

  第一,5月上旬以来,印方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工设障,阻拦中方边防部队正常巡逻执勤,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加勒万河谷地区是中国领土,当地管控情况十分清楚。

  第二,印方上述行动,严重违反了中印两国关于边界问题的有关协定协议,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损害两国两军关系。鉴于当前局势,中国边防部队已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现场应对和边境地区管控,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

  第三,中印双方边境一线部队通过会晤交涉渠道,就当前事态保持沟通。

  紧接着在两天后,印度媒体又发出新的报道。

  《印度斯坦时报》20日称,中印双方在边境实控线西段的紧张局势升级。双方在该地区都增派了部队,特别是典角、加勒万河谷、斗拉特别奥里地以及班公湖地区。《印度时报》还专门提到,“加勒万河谷地区正是中印1962年发生战争的地方”。

  印媒声称,中方近期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新建了“为数不少”的帐篷,印度军队随后也对该地区采取了24小时“全天候监视”措施。报道称,印度外交部和军方都没有对最新的事态发展做出评论。

  印媒ThePrint称,这次争端的主要焦点是印度在加勒万河谷进行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包括一条边境公路和一条河流上的桥梁。报道称,鉴于目前的局势,印中军方19日已通过既有渠道进行了会谈,但尚未达成解决方案。

  印度方面的表态显然在推卸挑起事态的责任,宣称“是中国军队妨碍其军队巡逻”,并否认存在任何挑衅行为。印度外交部发言人斯里瓦斯塔瓦(Anurag Srivastava)表示:“印度的一切活动都发生在境内,没有越过实际控制线”。

  与此同时,在中印边境出现对峙之际,美国又出来拉偏架了!美国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外交官威尔斯(Alice Wells) 5月20日竟然借机声称,这种紧张局势提醒世界注意北京构成的“威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有力给出回应——美国有关官员的说法是一派胡言。

  赵立坚说,中方对中印边界问题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国边防部队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坚决应对印方越线侵权活动,坚决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方敦促印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恪守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遵守双方已签署的协议协定。

  赵立坚还强调,印方不要采取任何导致边境局势复杂化的单方面举动,维护两国边境地区安宁。同时,中印双方正通过外交渠道进行磋商。

  印度陆军下令增兵

  不过,印度边境警察部队显然没有收手。

  有意思的是,新德里电视台引述印方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印两军在拉达克争议地区的对峙活动“变得非常混乱”,“中方甚至扣留了一些我们的人(印边境警察部队的一组巡逻士兵),但在双方指挥官举行会谈后,他们被释放了”

  印度巡逻士兵被中方扣下?这让印度方面有点颜面无存。

  24日印度军方很快就公布了一份声明。印度军方在一份公开声明中说,“没有任何士兵在印中边境地区被拘”,“我们对此坚决否认”,并反对媒体发布未经证实的消息。

  《印度时报》的报道称,印度加强了班公湖和加勒万谷地的军力;中国军队则在这两个地区部署了约2000名士兵,并加强了临时基础设施。中印边界争端涵盖了3488公里的边境线,加勒万河一直起到两国边境实际控制线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环球时报》日前报道,《印度教徒报》援引印度军方高层的话也印证了一些信息——目前整个拉达克东部地区的情况“令人非常担忧”,双方都增派了数量相当的兵力。

  报道称,此前曾在此地工作的一名印度陆军军官说,近期一系列事件表明,“中国军队的行动比此前更为协调”。此外,印度陆军参谋长纳拉万(Manoj Mukund Naravane)在5月22日视察了位于拉达克地区的印度第14集团军总部,“说明局势已经非常严峻”。

  据称,印度军方已经下令增援拉达克东部兵力,调派数个步兵营从其他地方进驻,拉达克的列城(Leh)步兵师以及其他单位也同样永久性地进驻前线作战警报区。班公湖海拔4400米,加勒万谷地(Galwan)又是1962年中印冲突发生的地方,所以不少印度媒体宣称,这次可能重演“洞朗对峙”。

  2017年的洞朗事件,是中印双方士兵近年来边境对峙中最严重的一次,持续了3个多月的时间。

  印度到底想干啥?

  那么,这一次对峙为何重起?印度究竟想在边境干什么?这两个问题必须看清楚。

  首先,从印度媒体的报道看,这次印方是有准备的。

  印度和中方这次是在拉达克的几个地点处于对峙的状态,而且印度军方高层迅速去前线视察展示决心,声称“印度不会停止其边境发展活动”。这显然表明,印度方面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早有准备。

  而且,印度方面增援人员和物资都在赶往前线,士兵也搭起帐篷,并挖好了工事。印度也似乎准备好长期对抗,当然外交渠道的接触和边境军事部队之间的接触仍在继续,但迄今为止尚未解决。

  其次,再看看这次印度方面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据印度媒体透露,在加勒万谷地的僵局与印度的建设活动有关,其中包括修建一条从Dharchuk经由什约克河(Shyok),到拉达克地区道拉伯格玉尔地(Daulat Beg Oldie)的道路,现在这里有经过改建的前进机场(ALG)。

  从军事角度看,这可能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简易机场,印度可以在该机场降落C-130J运输机,从而大大提升了其战略空运能力。

  最近几年,印度在边境地带的基础设施建设像打了鸡血一样。因为印度安全部门认为,印度应该为与中国在边境发生更多动荡做好准备。这是因为,印度必须追赶中国令人印象深刻的边境地区交通设施建设工作。

  所以,在过去的四年中,印度一直在沿着实控线的边境地带加速修建道路和简易机场。这使得印度军队能比以前更快、更轻松地前往高海拔的偏僻地区,使印度能够更频繁地在边境争议地区采取“巡逻”的动作。

  而且,为了反映他们的部署和行为,印度有时会做出积极反应。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更多的对峙。

  第三,此次危机与洞朗事件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这次对峙事件发生的地方双方更熟悉,似乎每隔一段时期就会出现摩擦。而洞朗则不一样,中印边境部队同时在那里出现是极少数情况。

  然而,与洞朗事件相似的地方在于,中印外交部门以及官方媒体都展示了强硬的态度。但是,相比之下这一次中方更为克制。中方似乎并没有突出强调此事,显然是想以中印关系大局为重,淡化冲突。

  根据印度方面的统计,2019年中印边境摩擦事件比2018年激增64%。尤其是东段的敏感地区,发生的摩擦事件比2018年增加了一倍。这一次,中印官方目前为止都没有高调指责对方。将争端限制在拳脚和石块冷兵器冲突的水平,应是当前双方在边境地带努力的方向。

(0)
相关新闻
面对中国压倒性军事压力 印度会做何抉择?印度欲引进俄罗斯雷达 监控歼-20、歼-35
中印对峙五年后的班公湖,有一个重要变化9万多平方公里的藏南,印度占了6.8万?
迁怒中国?莫迪豪赌或将自食其果印度订购156架直升机 称能压制中国直-10
印度:藏南永远是不可分割领土中国为何必须掌握藏南地区命名的话语权?
中国给藏南27地起名 印度称“徒劳荒谬”印度前中将:比起巴基斯坦 更愿意和中国作战
中国在藏南有动作 印度或遭中巴夹击印度引进图-160战略轰炸机 中国如何应对?
印度担忧:对巴军事行动,中国会军事介入印前军官:面对中国突然讨好,应保持距离
复盘解放军十几年发展 印智库:追不上就别追了中印边境解放军已换新武器 双方战力悬殊
针对中国,印度现代化军改有哪些内容?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后 换装了191步枪
“阵风”即将到货 印军不让中国突破岛链?云南部署相控阵雷达 对印度进行360度监控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中印冲突"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中国央视近距曝光枭龙最新型号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谁是内鬼?伊朗革命卫队已遭灭顶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052D降格成护卫舰?暗示下一代通驱吨位激增
福建舰与郦道元舰同框 或将有若干次的海试
中国央视近距曝光枭龙最新型号
6名核心人物被定点清除 伊朗为何防不住?
伊朗再遭重创!它为何连核专家都保不住?
俄军火药厂成废墟 200种弹药链全面崩断
中国对美国留了这一手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