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可能是特朗普上任以来最惬意、最舒心的日子。民主党人扣给他的一口大锅——“通俄”,终于有望被卸下来了。
去年5月,特朗普被曝存在“通俄”嫌疑以后,美国司法部指定罗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为特别检察官,专门调查总统及其竞选团队涉嫌与俄罗斯情报人员联系一事。
经过漫长的调查取证,穆勒向司法部提交了最终调查报告。北美东部时间3月24日,司法部长威廉·巴尔(William Barr)以摘要形式向美国国会汇报了调查结果。
从巴尔的摘要来看,调查结果对特朗普相当有利。对于民主党人指控的特朗普“通俄”,穆勒调查报告认为不属实,现有证据不能说明特朗普与俄罗斯合谋影响了2016年美国大选;对于民主党人指控的特朗普妨碍司法公正,调查报告没有给出定论。
即使调查报告认定特朗普存在妨碍司法公正,也失去了调查本身的意义。穆勒上任的初衷,是为了调查特朗普是否存在通俄行为;民主党人要想彻底扳倒特朗普,也只能寄希望于调查证明特朗普存在通俄行为。至于特朗普有没有妨碍司法公正,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接下来,主导众议院的民主党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肯定会要求司法部部长进一步公布调查报告全文,以便尽可能获取特朗普更多的“丑闻”。
但是,调查报告结论已经显示特朗普没有通俄,再公布全文又能怎样?即使有些丑闻,估计也不会撬动特朗普的“金身”。相反,这样的做法只能强化支持者对特朗普的忠诚,甚至有些中间派,都有可能看不过民主党人的做法,而转到特朗普阵营中去。
对特朗普来说,通俄门调查已经从特朗普的“软肋”,变成了特朗普的“护身符”。他终于不用再担心遭受民主党人弹劾,也不用再担心家庭成员被司法部指控了。
再进一步说,特朗普终于可以轻装上阵,落实自己在内政外交问题上的真实想法了。这里暂且不讨论美国内政,主要谈谈特朗普涉险过关对中国和朝鲜的影响。与中国的经贸谈判和与朝鲜的核问题谈判,是目前急需要特朗普着手解决的两大外交难题。
在这两个问题上,美国国会与总统想法不尽一致。特朗普希望在确保美国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尽快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与朝鲜达成核废除协议。对他来说,2020年大选马上就要启动了,自己不能与中国、朝鲜谈起来没完。迅速了解中、朝问题,并将之转化为接下来竞选可以自夸的一大功绩,才是特朗普的主旨所在。
美国国会则不同。他们没有大选的压力,而且众议院还掌握在民主党人的手中,所以更希望较为彻底地解决中国和朝鲜问题。他们希望能够迫使中国彻底改革结构性问题,迫使朝鲜彻底废除核设施。他们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特朗普为了个人功绩,而轻易与中国、朝鲜达成谈判。
特朗普与金正恩在河内不欢而散,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国国会向特朗普施加了强大压力,使得他不得不收回此前的承诺。
现在,特朗普夺回了主动权,应该可以更多实践自己的想法了。这意味着美中贸易谈判进程可能会加快,双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变得更大;美朝关系可能还有缓和的余地,特朗普说不定会筹划与金正恩的第三次会面。
从这个角度来说,特朗普赢得主动,对中国、朝鲜也是个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