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图文)普京焦头烂额向中国求援 习近平亮明底线
www.wforum.com | 2014-03-05 04:35:51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乌克兰危机发展到今天,普京奥巴马早就轮番发表高见,然而直到3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才首次在应邀与普京通话时就乌克兰局势发表看法。习近平指出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偶然中有必然。当前,形势高度复杂、高度敏感,牵动地区局势和国际全局。相信俄方能同各方协调,推动问题得到政治解决,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中方支持国际社会有利于缓和局势的建议和斡旋努力。

  “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偶然中有必然”的表述与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秦刚连日来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事出有因”的表述如出一辙。中国认为事出有因,暗示了中国对美欧鼓动反对派撕毁2月21日协议,在道义和公理层面前后不一、背信弃义的不齿,对于西方国家宣扬的暴乱篡权式民主并不认同。


  不过中国对西方的反对到此层面为止,习近平表明“相信俄方能同各方协调,推动问题得到政治解决”,相当于习近平回应普京说“相信你玩得转”,实际上指出了中国在局势中不会选边站。普京目前的出兵决定与西方的干预政策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都不为中国所认同。

  习近平告诉焦头烂额的普京“相信俄方能同各方协调”,这是什么意思?你懂的

  首先,2008年俄罗斯出兵格鲁吉亚后,中国曾拒绝为普京背书,当时唿吁各方克制并停火。中国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初就表明了不干涉内政的立场。近来中国外交部重申对乌克兰领土主权独立的支持与以往对待俄罗斯出兵的立场是一脉相承的。

  中俄虽然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战略协作中尝到了甜头,但是正如中国多次强调乌克兰问题的历史经纬以及现实的复杂性,俄罗斯在乌克兰存在着特殊的利益。直到十八世纪,乌克兰仍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在俄罗斯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乌克兰都从属于俄罗斯,所以俄罗斯不能对乌克兰的未来无动于衷。现实情况亦是如此,普京决定出兵乌克兰已经表明俄罗斯不能够置身之外,而是直接充当了问题的当事方。这根本不符合中俄在国际问题上战略协作时,中俄均置身事外的特点。

  已经为普京(Vladimir Putin)下令出兵赋予合法性的俄罗斯,在局势恶化的情况下随时可以刀剑出鞘,中国若对俄罗斯公开支持,那么与原有立场相悖。正如2008年的南奥塞梯事件上,作为战略协作伙伴,中国能为俄罗斯做的底线是不予公开批评,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罗斯的协作也仅限于沉默中立。

  其次,从战略博弈上讲,中国的中立为自己赢得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美欧日前纷纷祭出制裁措施反对俄罗斯出兵。美国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3月4日紧急前往基辅为亲西方的乌临时政府打气,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则指责俄罗斯“站到了历史的对立面”,并警告采取各种制裁“孤立”俄罗斯,紧接着美国宣布停止与俄方的军事合作,停止与俄罗斯的贸易谈判,停止参加G8筹备会议。普京虽然在当地时间3月4日的记者会上声称G8峰会西方国家不想来就别来,制裁对双方都是损害。普京的助手亦表示:如果美国敢制裁,俄罗斯可以在国际交易中停止使用美元,那将令美国金融系统“崩溃”。但是美国敢于声称利用政治、经济、外交手段而非军事手段应对俄罗斯,就已经说明美国至少为俄罗斯准备了苦涩的盛宴。


  普京3月4日首度就乌克兰局势召开记者会释放退让信号:已不必对乌克兰用兵

  从俄罗斯公布的习近平普京通话信息看,普京急需要支持。克里姆林宫新闻局发布消息称,普京和习近平以相近的立场讨论了目前乌克兰极其复杂的局势,希望俄罗斯领导人采取的步骤能够缓和社会政治紧张局势,确保居住在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的俄罗斯公民的安全。但是中国外交部3月4日公布的最新消息并没有中俄立场相近的任何表述。饱受美国战略挤压的俄罗斯事实上不得不将战略重心转向西线,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对中国的战略依赖会更加大。

  伴随着美国重返亚太,中美双方在战略空间上也存在冲突。然而在涉及南海、东海的领土争端中,俄罗斯并未对中国予以明确支持。俄罗斯不止一次声称在中日问题上保持中立,并与饱受孤立的日本谈判和平协议。在美国不断武装菲律宾的同时,俄罗斯与越南之间的军事合作日益加强也令中国担忧。目前美俄在乌克兰胶着,既可以放慢美国返回亚太的脚步,又能牵扯俄罗斯很大的精力不能“东顾”,这可以为中国赢得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在美欧与俄罗斯的双重政治压力下,与中国合作或是乌克兰突破僵局的出口。2月22和23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没有预告的情况下,连续访问阿富汗、伊拉克两国。这是中国高层官员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第一次到访伊拉克,也是四年来中国外长第一次访问阿富汗。在美军即将完全撤离伊拉克阿富汗的背景下,中国带着不干涉内政、无附加条件的立场进驻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中国这种政治远见和布局思路放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尤显意味深长。

  第三,中乌之间迅勐的经济合作势头已经将乌克兰带入对华合作的快轨道,无论乌克兰局势如何转变都不会对中国利益造成干扰。

  推翻了亚努科维奇(Victor Yanukovych)的乌克兰反对派,远远没到庆祝胜利的时刻。乌克兰代总统图尔奇诺夫2月23日就指出,乌克兰经济正在脱轨,国库完全没有资金。乌克兰的危机表面上是因政府拒绝签署与欧盟的一体化协议而改投俄罗斯所引爆,根源却在于不断加剧的债务危机,经济低迷。事实上早在示威开始的去年11月,亚努科维奇就四处筹款为解决危机打算。去年12月亚努科维奇的访华之旅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借钱之旅。访华后亚努科维奇说,在北京签署的文件能保障乌克兰获得近80亿美元的中国投资。

  纵然有声音担心在亚努科维奇避走基辅消失之后,乌克兰有可能分裂,甚至爆发内战,中国的80亿元的投资可能打了水漂,在这一点上中国有着的糟糕的先例。在2011年利比亚战争中,中国投资血本无归。中国以往投给乌克兰政府的资金也轮番遭到不同执政者的刁难。

  但乌克兰代总理谢尔盖·阿尔布佐夫也不得不承认,乌克兰新政权应该保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对话,并落实与俄罗斯和中国以前的财务协议。乌克兰政府网站公布的阿尔布佐夫的声明中说:“展示法律继承性对于继续与我们的外部伙伴对话很重要。首先谈到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有去年与俄罗斯和中国达成的协议的落实。国家经济需要投资。”

  事实上,2011年6月中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之后,双边贸易额狂飙,原本预计到2012年两国年贸易额提高到100亿美元,结果在2011年,中乌双边贸易总额即达到了104.11亿美元。2013年一季度,乌中双边商品贸易额同比增长53.3%,2013年前三季度,中乌贸易额达同比增长7.7%。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乌克兰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乌克兰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已经是注定的选择。

  俄罗斯暂停对乌克兰的投资,在于亲俄罗斯的政权下台。虽然欧盟承诺或将提供超过200亿欧元(约合275亿美元)援助,但条件是新政府必须满足欧盟开出的某些条件,况且本身陷入经济危机的欧盟,在短时间内向乌克兰提供200亿欧元本身亦不现实。中国对乌克兰国内政变持不干涉的立场,承诺的投资并没有附加条件。乌克兰新政府没有理由对与中国的协议挑三拣四。

  虽然亚努科维奇去年12月访华时与中国签订了8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而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业矿产等领域,而非直接购买债券的注资。与俄罗斯在乌克兰政变后不得不讨论是否买入总额20亿美元的第二批乌债券相比,中国根本不用担心在乌克兰的实体投资会因为国家政权变迁而泡汤。

  因此,中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对抗美俄试图通过军事霸权改变地缘格局的状况。无论从是经济利益讲,还是从地缘政治博弈大局看,中国都不是乌克兰变局的输家。  (张怀东 撰稿)

(0)
相关新闻
泽连斯基暗示要袭击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式?俄透露库尔斯克参战朝军重要信息:是特战队
俄中将被炸飞数米 死在普京“眼皮子底下”普京开战前的雄心壮志 3年后彻底烟消云散
俄方庆祝卫国战争胜利 乌方会怎么参与?乌军在后勤枢纽波克罗夫斯克,击败俄军
客串截击机!乌军米格-29击落俄军无人机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俄罗斯的核大棒果然管用 英国放弃向乌派兵朝军现在不会离开俄境 仍有三大任务
俄军拉开顿巴斯决战大幕 美国担心乌战变核战俄军发现:击败乌军的关键在于夺取敖德萨港
总数达400多辆!乌军得到斯特莱克装甲车谈不成就打到底?乌方曝出“无人机防线”计划
俄罗斯一个月内第二次提停火为了啥?将无人部队增加3.5倍 乌克兰抓紧备战
72小时还是30天?俄乌要的不一样苏联YaRM内河锚雷 俄乌双方使用的危险武器
和谈之下的战场:10万俄军围攻5万乌军俄方说打就打,说停就停 哪儿不对劲?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乌克兰战争"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是F-35的2倍弹药!这款六代机不加油跨大西
越南“隐身舰”:远看吓一跳,近看笑弯腰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