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预算排到2028 乌克兰是想拖死莫斯科? | |
| www.wforum.com | 2025-11-15 14:29:09 边解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近日,波兰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在公开采访中表示,乌克兰已经做好与俄罗斯再战三年的准备,真正撑不住的,将是俄罗斯一方。他强调,欧洲必须按“三年周期”为这场战争做预算和规划。根据今年7月的人事调整,西科尔斯基在担任波兰外长的同时兼任副总理,这一表述本身就是以“政府二号人物”的身份释放的政治信号。 和他相互呼应的,是波兰总理图斯克在媒体访谈中的说法。图斯克转述称,泽连斯基明确表示,乌克兰希望战争不要拖到十年,但已经做好再打两到三年的准备。这句“再打三年”,如今成了波兰政坛描述乌克兰战事预期的高频用语,也成了对外展示“乌克兰不会轻易坐回谈判桌”的一种姿态。 在乌克兰方面,泽连斯基自2025年以来多次对外强调:只要俄罗斯不收兵、不撤军,基辅就不会接受“停止反攻、冻结战线”的方案。乌克兰外交系统也一再重申,在俄方立场没有实质改变之前,看不到任何有意义的和谈前景。作为长期负责对俄、多边事务的老牌外交官,现任乌克兰第一副外长基斯利齐亚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基辅不会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做“交易式妥协”。 乌克兰的算盘从战场态势看,乌克兰的选择并不多。短时间内指望打出决定性胜利,已经越来越不现实;在前线伤亡巨大、动员压力攀升的背景下,基辅更可能选择一条“以拖待变”的路线:在乌东、乌南的若干要塞城市维持消耗战,把战线尽量锁在能够防守的纵深上,以时间换空间,以有限的进退换取对俄方更长期的压力。 这套思路的关键前提,是俄罗斯的财力和体制承受力并非无限。 国际能源价格在经历了2022年的高点之后明显回落,再叠加西方对俄能源、金融制裁的逐步加码,莫斯科的财政收入虽然仍有出口油气支撑,但用于填补战争成本和社会开支的空间在被挤压。 多家研究机构的测算显示,俄方军事支出在2024年已接近GDP的7%左右,并在2025年延续这一高位,明显高于战前水平。分析普遍认为,如此高比例的军费占比会显著推高财政压力,迫使政府在其他支出项目上作出取舍,从而限制长期维持大规模高强度作战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普京政府已经通过提高税收、动员企业加大“爱国捐款”等方式,尽可能把更多资源引向军费开支和军工体系。问题在于,这种高压运转本身也会带来连锁反应:地方预算吃紧、民生项目被压缩、私营部门投资意愿减弱,都会对长期经济活力造成伤害。 如果乌克兰真能咬牙再顶三年,按照基辅和华沙方面的设想,俄罗斯可能会先在经济层面出现更明显的疲态:一方面是预算压力越来越难以掩饰,另一方面是社会对长期征兵、伤亡和收入停滞的不满累积到难以忽视的程度。在这种判断逻辑下,“拖”本身就是一种战术——拖到对方比自己先撑不住。 然而,这套算盘的另一面,是乌克兰自己同样要在同一套残酷规则下生存。战争的环境不会偏袒任何一方:俄方财政承压的同时,基辅的账也一样难算。 钱从哪来?要把“再战三年”从口号变成现实,最核心的问题只有一个:钱从哪里来。 过去几年,乌克兰的财政依靠三大来源维持:一是美国主导的财政援助与军事资助;二是国内税收和本国及国际市场融资;三是来自欧盟及欧洲国家的双边与多边金援。随着川普政府上台,美国对乌财政、军援项目明显收紧,新的援助计划难以在华盛顿获得通过,现有部分项目也出现规模缩减和拨付延迟。这直接导致乌克兰过去高度依赖的第一支柱显著变弱。 与此同时,国内税收在战时经济环境下很难维持战前水平,大量企业停摆、人口外流、基础设施受损,使得基辅通过税收和本币融资来填补缺口的空间非常有限。国际资本市场对一个战时经济体也不会有太多信心,评级压制、违约风险上升,让乌克兰通过正常主权债发行来获得大量资金几乎是不可能的选项。 这样一来,欧洲成了乌克兰财政的最后一道大门。最近几个月,欧盟内部围绕未来两三年对乌财政、军援的讨论愈发密集。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估显示,2026—2027两年,乌克兰仍将面临大约600亿至650亿美元的融资缺口,其中相当一部分被期待由欧盟出面筹措。 问题在于,欧洲本身也面临增长乏力、高通胀后遗症、预算吃紧等一系列掣肘。东欧、北欧不少国家在政治上非常坚定地主张继续加大对乌援助,但这些国家经济体量有限,难以承担动辄数百亿欧元的长期承诺。真正有支付能力的德法等大国,则在国内民意、能源安全、产业竞争压力之间进退两难。 更糟的是,乌克兰面对的资金缺口并不是一个远期的抽象数字,而是有具体时间节点的“资金悬崖”。多家媒体援引欧盟内部评估指出,如果欧盟迟迟无法就赔偿贷款计划达成一致,乌克兰自2026年一季度起就可能面临明显的资金缺口,最迟需要在2026年第二季度之前获得新的外部融资,才能避免财政出现严重困难。 这意味着,“再战三年”的前提并不仅仅是乌克兰的政治意志,而是欧洲到底愿不愿意、能不能,陪着乌克兰一起把这本账撑下去。 战时军费,还是战后赔偿?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冻结的俄方海外资产,从制裁工具,迅速变成乌克兰和欧洲各方嘴里反复提到的“钱袋子”。 自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升级以来,全球范围内被冻结的俄罗斯中央银行和其他官方资产,被普遍估计在3000亿美元左右。其中大约2100亿欧元集中在欧盟体系内,主要由比利时的清算机构等金融平台托管,这部分资产天然就成了欧洲议程中的“焦点选项”。 欧盟委员会提出的设想,是以这部分冻结资产为基础,设计一揽子“赔偿贷款”方案,为乌克兰在2026—2027年的财政和军费支出提供约1400亿欧元的长期贷款,由未来俄罗斯支付的战争赔款来做最终偿付来源。利息和部分收益已经在现有安排下,用于支撑一项由七国集团主导的贷款项目。 看上去,这是一笔账面上“各方都不吃亏”的买卖:乌克兰可以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欧盟可以强调自己并没有“直接没收”俄罗斯资产,而是先动用收益和以资产作抵押来发债,未来再用俄方赔款填坑;支持这一方案的波兰、芬兰等国,则可以向国内选民宣称“让俄罗斯为战争埋单”。 但一旦走到具体博弈,就远没有这么简单。比利时等少数关键国家担心,一旦带头动用这些资产,无论是动用利息还是以资产为抵押,都可能面临俄方的法律反击和政治报复,欧洲的金融中心地位和“资产安全港”形象也会被削弱。这种担心在欧央行和部分金融监管机构内部也十分普遍。 因此在欧盟内部,围绕“动不动这笔钱、怎么动”的争论,几乎是对乌克兰援助议程的核心矛盾之一: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等希望尽快拍板,把俄冻结资产变成可用资金;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则强调,彻底触碰这条红线,将让与俄罗斯的未来关系彻底破裂,恢复廉价能源供应的可能性被锁死。德法在法律风险、金融稳定和地缘安全之间反复权衡,很难给出干脆利落的答案。 从乌克兰的角度看,这3000亿美元如果真的能在相当程度上被“提前使用”,就意味着三年战争的基本财政盘子有了着落;但从欧洲整体看,这不仅是一道法律考题,更是一道关于自身长期金融信誉与地缘安全权衡的政治难题。 也正因如此,西科尔斯基等人提出“乌克兰再战三年”的同时,几乎总是会把是否动用俄冻结资产放在同一段话里。他们很清楚,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促成突破,“三年计划”很可能只是一纸空谈。 谁能撑过“三年关口”?回到最初那个问题:当乌克兰、波兰政要高调宣称“再战三年”时,普京和俄罗斯真的还能“奉陪到底”吗? 从纯粹的硬实力角度看,俄罗斯仍然拥有更大的国土、更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更多可调动的人力资源,加之目前国内政治体系高度集中、舆论空间被严格控制,让克里姆林宫在短期内承受战争损失的“政治成本”要低于很多民主制国家。这也是为什么在部分西方分析看来,只寄希望于“拖垮俄罗斯”,风险并不小。 但这并不意味着时间完全站在莫斯科一边。战争拖得越久,军事工业体系持续高负荷运转的压力就越大,被切断的技术、零部件和高端设备供应带来的瓶颈会越来越明显,财政赤字和社会不满之间的张力也会逐步累积。占GDP高比例的国防开支,一方面支撑了前线战事,另一方面也在悄悄挤压民生和投资,削弱未来增长潜力。 另一方面,乌克兰即便获得了部分冻结俄资产收益和赔偿贷款,也不可能在三年内把战时财政缺口“填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多家智库的测算都在提醒:哪怕战争在近两年内结束,乌克兰在2026年之后仍然可能面临动辄上百亿美元级别的年度资金缺口,这对任何一个重建中的国家,都是极其沉重的负担。 所以,与其说“再战三年”是一份乐观预判,不如说它是一份公开的政治宣言:对俄罗斯,是在通过舆论和外交层面告诉对手,“靠拖时间换缓和”的路已经被堵死;对欧洲盟友,则是在提醒那些犹豫不决的政府,如果现在不下决心在资金上“锁定三年”,半年之后可能连想帮都帮不上。 真正决定这场战争走向的,未必是某一场战役的胜负,而是谁的资金链、更大范围内谁的政治耐心先撑不住。对俄方来说,是在高压财政和战时经济模式下走向一种“有限强度、长周期”的战争形态;对乌克兰和欧洲来说,则是在经济承受力、民意疲劳和地缘安全恐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冲突的未来走向,越来越少地取决于单一战线上的攻防推进,而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华盛顿、布鲁塞尔和莫斯科各自的议事厅里,政治和财务算盘的落子方式。无论是乌克兰的“再战三年”规划,还是俄罗斯试图证明自己“有能力打持久战”的表态,背后都写着同一句话:谁先在钱上、在政治上扛不住,谁就先在谈判桌上失去筹码。 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战场上的士兵来说,每一天都很漫长;对坐在预算会议、峰会会场里的决策者来说,三年则是一个能写进文件、排进时间表的周期。接下来,这三年到底是某一方的机会窗口,还是双方一起被拖进更深泥潭的起点,很快就会见分晓。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佘智江登机前微笑 下飞机时双腿发软打颤 | |
| 悬赏金100万元 通缉王沪宁宋涛 | |
| 俄军拿下波克罗夫斯克就赢了?乌军早已布好 | |
| 美国陆军部长曝 美国人民和五角大楼都被骗 | |
| 蒋介石嫌一石头太重 扔下飞机 今成国 |
| 佘智江登机前微笑 下飞机时双腿发软打颤 | |
| 悬赏金100万元 通缉王沪宁宋涛 | |
| 俄军拿下波克罗夫斯克就赢了?乌军早已布好 | |
| 蒋介石嫌一石头太重 扔下飞机 今成国 | |
| 美国陆军部长曝 美国人民和五角大楼都被骗 | |
| 研究发现 希特勒缺乏与性器官发育相关的 | |
| 她当中国间谍“赚”1810万美元?法院开审 | |
| 北京真正的恐慌?!据传高市备好这颗震撼弹 | |
| 外媒呼吁祭1狠招反杀北京 | |
| 突然爆雷 总部解散 5000人近10亿被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