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参谋长被炒 双核心司令同期离任 | |
www.wforum.com | 2025-10-04 14:51:53 边解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10月3日,美国战争部部长皮特·赫格塞思(Pete Hegseth)宣布,解除了海军部长办公厅主任约翰·哈里森(Jon Harrison)的职务。 哈里森原本是海军体系里少有的“强势参谋长”,不仅在行政协调上握有极大权力,还深度参与了海军政策与预算的重组。五角大楼在简短声明中确认了他被解职的消息,并仅留下“感谢其服务”的客套话。哈里森本人则拒绝对外发声。 按照惯例,海军部长的办公厅主任通常扮演幕后角色,是秘书长运转事务的“管家”。然而,哈里森在今年1月进入海军部门后,凭借川普政府背景和与海军高层的紧密合作,掌握的权力远超前任。他与海军部长约翰·菲兰(John Phelan)一道,推动了对政策和预算部门的全面改组,同时试图削弱海军副部长的影响力。这一举动引发了五角大楼内部的微妙博弈。 人事博弈的导火索哈里森的离任正值海军副部长黄曹(Hung Cao)刚刚获得参议院确认。黄曹是一位知名的海军退役军官,曾在弗吉尼亚州竞选联邦参议员,川普在任内亲自提名他出任这一要职。早在确认之前,外界就传出消息称,哈里森和菲兰曾重新分配多名本应协助黄曹的幕僚,甚至计划面试未来所有协助副部长的军官,以确保决策权牢牢掌握在部长办公室。 这场针锋相对的权力重叠,使哈里森成为副部长确认后的最大“牺牲品”。在五角大楼观察人士看来,赫格塞思的“挥刀”并非单纯的岗位调整,而是对内斗升级的直接回应。 五角大楼的持续震荡赫格塞思上任以来,多次展现出对高层人事的强硬掌控。此前,他先后解除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以及海军、空军、海岸警卫队的现任军种司令,理由是要打破僵化的体制,重建作战效率。而在10月初,又出现罕见的“双重人事”消息: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托马斯·布西耶尔(Thomas Bussiere)将军和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布莱恩·芬顿(Bryan Fenton)将军几乎同时宣布离任。前者是美军战略核打击力量的核心掌舵者,后者则负责统辖遍布全球的特种作战部队,两人职位都直接关乎美国的硬核作战能力。 如今,海军办公厅主任的突然离场,延续了这股人事地震的势头。 外界普遍认为,这种频繁的“换将”,在短期内可能让五角大楼处于混乱与不确定之中,但赫格塞思显然有意用此来塑造一种“重整军纪”的姿态。他曾公开表示,美国军方的管理体系过于臃肿,需要彻底改造。 这场人事剧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压力。川普政府反复强调要重振美国造船业,把海军舰队规模扩展到一个足以在全球保持优势的水准。然而,现实却与口号背道而驰:海军多个重点造舰计划一再拖延,预算不断超支,美国船厂的生产力甚至被盟友和对手赶超。 舰艇交付时间的延误不仅影响战备,也让川普关于“复兴海军”的承诺显得愈发空洞。在这种背景下,赫格塞思的连续人事调整,既是清除内部障碍,也在向外界传递一种姿态:要么服从改革,要么被清理。 微妙的信号哈里森的被解职,并非简单的个别人事案,而是五角大楼整体权力重组的缩影。海军副部长黄曹的上任,为这一场重构提供了新的变量;而海军部长菲兰是否还能稳住阵脚,也将成为接下来观察的焦点。 在外界看来,美国海军的问题并非只靠“换人”就能解决。从计划延误到造舰乏力,再到内部权力斗争,美国这支曾经被视为“海上霸主”的力量,如今正陷入制度、工业和政治多重困局。赫格塞思的刀锋或许能砍掉一些挡路者,但能否真正让庞大的海军机器恢复效率,却是一个更尖锐的问号。 |
|
|
|
![]() |
![]() |
中美空中交锋曝光,歼-16雷达锁死F-35? |
![]() |
果然出问题了,俄罗斯连A-50都生产不出来 |
![]() |
美潜艇在南海上浮,被中国民用卫星抓拍 |
![]() |
歼-35超视距空空导弹公开 霹雳-15已落后? |
![]() |
2名俄军冲太猛,坦克残骸下坚守60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