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麦史上最大规模军演,揭开北极新冷战 | |
| www.wforum.com | 2025-10-04 14:30:17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东边,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扩张越来越大胆。西边,美国总统川普公开喊话要"拿下格陵兰",甚至说不排除动用军事手段。被夹在中间的丹麦,这个人口只有500多万的北欧小国,突然发现自己站在了世界地缘政治的风口浪尖。 据央视新闻9月15日报道,丹麦正在格陵兰岛与德国、法国、瑞典和挪威等盟友一起进行"北极之光"演习,这是格陵兰岛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之一。 说起格陵兰,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那不就是地图上那块被冰雪覆盖的大岛吗?人口才5万多,比北京一个中等社区还少,有什么好争的? 格陵兰虽然大部分被冰雪覆盖,但它的位置却非常关键,往东是欧洲,往西是北美,往北是北冰洋,往南控制着北大西洋的战略水道。 冷战时期,美国在格陵兰北部建了图勒空军基地,装上了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监视苏联的一举一动。那时候格陵兰岛上到处是美军基地、雷达站、机场,甚至还部署过可以携带核弹的战略轰炸机。冷战结束后,这些基地大多荒废,就像记者在演习中看到的那样,锈迹斑斑的设备、空荡荡的营房。 2024年7月,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在政府会议上强调,穿越北极的"北方海路"对俄罗斯至关重要,必须"更积极地扩大破冰船队"。话音刚落,两架俄罗斯图-95MS战略轰炸机就在美国阿拉斯加海岸附近的白令海执行了13小时的巡航任务。这样的"展示肌肉"在北极上空已经成了常态。 俄罗斯的北极战略野心不小。他们重启了苏联时期废弃的六大军事基地,恢复了中断近30年的核潜艇北极巡逻,还在疯狂建造核动力破冰船,"北极"号、"西伯利亚"号、"乌拉尔"号已经入役,2025年4月第四艘"雅库特"号完成海试,后面还有三艘在建。到2030年,俄罗斯计划让"北方海路"实现全年通航,把它打造成连接欧亚的黄金水道。 格陵兰正好卡在这条水道的西端入口。俄罗斯当然会关注这里! 如果说俄罗斯的扩张还算循序渐进,那川普对格陵兰的态度就直接多了,我要买下它! 这是认真的。2019年他第一次提出这个想法时,丹麦首相直接回了两个字:"荒谬。"川普一怒之下取消了对丹麦的国事访问。当时很多人以为这只是川普的又一次"推特治国"闹剧,过几天就忘了。 没想到,2024年12月,川普赢得大选后又提起这事:"美国拥有和控制格陵兰岛是绝对必要的。"2025年1月,在海湖庄园的记者会上,有人问他会不会动用军事手段,川普的回答是:"我不排除这种可能。" 到了3月5日,他的表态更进一步:"华盛顿支持格陵兰自决的权利,愿意接纳格陵兰加入美国。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必将达成这一目标。" 格陵兰地下藏着什么呢?稀土、石油、天然气、黄金、白银、铜、铀...美国地质勘探局估计,北极地区的石油储量有900亿桶,天然气超过47万亿立方米。格陵兰东北部可能就有310亿桶石油。用"遍地流油"来形容一点不夸张。 更关键的是稀土。现代军事装备、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稀土元素,而中国控制着全球大部分稀土供应链。2025年2月,美国参议员克鲁兹在听证会上说得明白:"格陵兰的稀土储量能帮我们摆脱对我国的依赖。" 从战略角度看,格陵兰对美国的价值更大。北极正在"开化",等冰层融化了,从亚洲到欧洲的航线可以直接穿过北冰洋,比走苏伊士运河近40%。谁控制了格陵兰,谁就在这条未来的黄金水道上占了先手。 当大国们把格陵兰当棋子的时候,格陵兰人可不买账。 格陵兰街头爆发了反美游行,抗议者举着标语:"格陵兰不属于任何人。"一位当地因纽特老人对记者说:"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千年,凭什么让别人来决定我们的命运?" 格陵兰虽然是丹麦的自治领地,但人家有自己的议会、政府,除了国防和外交,其他事务都自己做主。 丹麦现在的处境可以用"腹背受敌"来形容。 2025年2月20日,丹麦政府宣布了一个决定:未来两年国防开支从每年50亿美元增加到120亿美元,涨幅70%。这意味着国防开支将达到GDP的3.2%,超过北约要求的2%,在欧洲国家里算最高的几个之一。 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解释说:"如果你想让国家得到保卫,就得采取行动。俄罗斯现在的行为方式跟五年前完全不同,看看他们在乌克兰怎么打仗的,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具体到格陵兰,丹麦准备花15到19亿美元升级防务:买巡逻艇、无人机,升级机场,让F-35战斗机能起降,组建无人侦察机队监视周边海域。2025年夏天,F-16战斗机已经开始在格陵兰西海岸巡逻,这是多年来头一次。 但钱只是一方面,更难的是站队问题。 丹麦是北约成员国,理论上应该跟美国站一边。但现在美国总统公开说要拿走你的领土,你怎么办?跟美国翻脸?那北约保护还要不要?不翻脸?那格陵兰守不守? 俄罗斯那边更简单粗暴。你要是真把格陵兰军事化了,部署大量北约军力,莫斯科会怎么反应?北极本来就已经够紧张了,再加码会不会擦枪走火? 丹麦的选择是:两边都不得罪,但该做的准备一样不能少。所以你看到丹麦一边搞军演展示肌肉,一边强调"这是正常的防御准备";一边增加格陵兰投资,一边小心翼翼不提美国的"购岛"言论。 虽然走钢丝的日子不好过。 但丹麦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北约都在调整北极战略。 2024年7月,美国国防部发布新版《北极战略》,把北极定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文件里最关键的一句话是:确保北极不会成为战略盲点。 同年8月,美军启动了北极航空司令部,驻地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宣布采购12艘能在北极作战的潜艇。挪威要在5年内买5艘潜艇和5艘护卫舰。芬兰和美国2025年2月搞了个大演习,美军直接飞越北极降落芬兰,演练冬季作战。 最有意思的是"破冰船联盟"。美国、加拿大、芬兰等国计划把北极地区的破冰船从现有35艘增加到70到90艘。不过这个数字还是比不上俄罗斯,人家光核动力破冰船就在建7艘,常规破冰船更多。但北约的优势在于体系化:情报共享、联合巡逻、互相支援,形成一张覆盖整个北极的网络。 2024年,北约32个成员国中有23个达到了GDP 2%的国防开支目标。到2025年,可能会全部达标,总开支将达到1.47万亿美元。这笔钱相当一部分会投向北极。 俄罗斯当然看在眼里。2022年新版《俄罗斯联邦海洋学说》里,直接把"美国和北约在北极的活动"列为"主要安全威胁"。双方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对峙,已经有点冷战的味道了。 现在回过头看,丹麦的"北极之光"军演,更像是一个信号:北极的博弈已经从暗流变成了明面上的较量。 |
|
|
|
|
|
|
| 中美空中交锋曝光,歼-16雷达锁死F-35? | |
| 果然出问题了,俄罗斯连A-50都生产不出来 | |
| 美潜艇在南海上浮,被中国民用卫星抓拍 | |
| 歼-35超视距空空导弹公开 霹雳-15已落后? | |
| 2名俄军冲太猛,坦克残骸下坚守60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