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拟采购3000套车载迫击炮 部署喜马拉雅 | |
www.wforum.com | 2025-09-24 05:59:02 零度Military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9月23日,据《亚洲军事评论》报道,印度陆军正在考虑大规模采购车载迫击炮。据悉,新德里方面目前正在评估3000套系统的采购方案,增强快速机动的间接火力支援能力。鉴于目前尚未有官方报道证实这一消息,因此仍需谨慎看待,但这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契机,可以借此了解相关车辆并探讨技术细节。 目前,印度陆军已经装备了首批“车载步兵迫击炮系统”(VMIMS),基于马恒达4×4轻型装甲车平台,整合了西班牙NTGS公司的“阿拉克兰”81毫米自动化迫击炮。这种系统在行军时将迫击炮管收纳于载货舱内,射击时通过电动机械装置降至地面底座上,以便在坚硬或岩石地形中开火。 “车载步兵迫击炮系统”的射击方式并不常见:不是直接从车舱发射,而是将迫击炮降低到一个预先准备好的底座上,既能吸收后坐力、保证精度,又可避免车体损耗。系统配备自动瞄准装置、嵌入式惯性导航与电动驱动机构,使操作班组能在复杂地形快速完成架设、调平、定向及弹道计算。 当前服役的81毫米型号,最大射程在6至7.5公里之间,具体取决于所用炮弹和装药,短时间爆发射速约为每分钟12发,持续射速则更为稳定。载具本身的性能同样关键:例如4×4轻型装甲车可在崎岖道路上高速机动,提供抵御轻武器与破片的有限防护,有效载荷足以承载炮弹、升降机构、通信设备以及4至5名乘员,而且不会对悬挂系统造成过度压力。 首批“车载步兵迫击炮系统”的数量不多,大约有50辆,在2023年和2024年交付给印度东北地区和喜马拉雅前线的部队。这些系统已经在公开场合和演习中出现,说明印军逐渐适应这种作战概念和操作流程。如果后续采购规模扩大十倍以上,预计仍会保留相同的核心架构以确保通用性,但口径可能会拓展至120毫米,满足更强的火力需求。 从81毫米升级到120毫米,虽然能够提升射程、杀伤范围和对掩体目标的打击效果,但代价是重量增加、携带量减少,并且需要更强的火控系统和后坐力管理机制。由于现有系统是将炮管降至地面发射,相比车载射击模式更有利于实现口径升级。 车载迫击炮能让步兵营保持与快速巡逻部队同步机动,并在接到火力支援请求后的几分钟内完成射击。完成任务后,操作班组可迅速转移,避免遭到反炮兵火力。这种“打了就跑”的节奏非常适合狭窄的山谷和复杂的山脊地带,避免因为滞留遭报复性打击。自动瞄准功能既可缩短部署时间,又能减少炮兵在高海拔地区作业或因疲劳导致的人为误差。 此外,“车载步兵迫击炮系统”还能融入数字化射击指令链:当射击任务通过平板下达后,系统即可自动提示方位角、仰角和装药量设置,操作班组只需确认、装填和射击即可。在实战中,这意味着首轮射击更快、校正次数更少、地面暴露特征更小。 轻型国产载具配合本地集成的迫击炮,不仅符合印度自力更生的要求,也能满足高原分散哨所和临时射击阵地的作战需求。大规模列装此类装备将填补身管火炮与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白,特别在牵引式火炮难以展开、直升机吊运受限的区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