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无人机构建30公里“死亡地带”? | |
www.wforum.com | 2025-09-24 05:59:02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俄乌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双方在战场上的无人机技术较量成为焦点。 据乌克兰官员透露,在前线,由无人机构建的长约30公里的“死亡地带”已经改变了战争规则。 任何移动目标或显著热信号的出现,都可能遭到精准打击。 这种作战模式虽然高效,却伴随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尤其是对于乌克兰及其盟友而言。 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高昂的成本让乌克兰和西方国家面临难题。 英国政客鲍勃·西利甚至警告称,西方的军工生产模式已经陷入困境,无法以低成本生产足够数量的武器,战场需求与军工供应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乌克兰尝试通过创新来缓解成本压力。其国防工业体系研发并部署了一批廉价的遥控地面车队,承担撤离伤员、道路清障和弹药补给等危险任务。 这些车辆不仅减少了人员伤亡,还为乌克兰的战场策略提供了更多选择。 然而,这种创新能否满足战场需求仍需进一步观察。 俄乌战争也成为欧洲军火制造商的试验场。 伦敦国际国防和安全设备展览会规模空前,军火制造商们希望抓住欧洲不断增长的国防开支机会。 然而,欧洲国家的军备供应效率却令人担忧。 英国和德国的军工企业因资金问题和生产计划受阻,无法快速响应乌克兰战场的需求。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计划在乌克兰境内建造弹药厂,但因选址分歧,该计划被推迟。这种困境凸显了欧洲军工产业在战场需求与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 相比之下,俄罗斯在军备研发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能力。 今年6月,普京审议了2027年至2036年的国家军备计划草案,强调通过实战经验优化武器性能,并提前建设基础设施。 这些武器已被成功部署,并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罗斯的军工产业优势在于其快速响应能力和实战优化模式。 普京在视察莫托维利哈兵工厂时表示,俄制武器的技战术性能因实战经验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种以战场为研发实验室的模式,使俄罗斯在军备竞赛中占据了主动。 战争不仅是战场上的较量,更是军工产业的竞争。 欧洲国家希望通过低成本武器研发快速武装乌克兰,但现有军工模式效率低下,供应链问题严重。 俄罗斯则通过实战经验改进武器性能,展现出强大的研发能力。 未来战争的胜负将取决于谁能在无人机技术和低成本武器研发上占据优势。 乌克兰的廉价遥控地面车队和欧洲军火商的技术创新是值得关注的方向,但它们能否真正改变战场规则还有待时间检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