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详细解读美国防部“复制器”计划 | |
www.wforum.com | 2025-08-27 15:27:22 东海观澜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据美海军学院信息网站8月26日报道,美国防部8月25日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复制器”计划的最新进展报告,有关细节系首次对外披露。 据悉,受俄乌战争影响,美国防部国防创新领导小组在拜登政府的政策指导下提出了“复制器”(Replicator)计划,聚焦无人作战装备的大规模生产列装部署,其核心目标是在2025年8月前向美军一线部队交付数千套无人作战系统,借鉴乌军“以量取胜”战术打破作战成本交换比,意图通过低成本、可消耗的无人作战装备获取对大国作战的军事优势。该计划分两个阶段(“复制器1”和“复制器2”)推进: 第一阶段重点发展部署可消耗自主无人系统(ADA2),聚焦低成本优势,并借助商业化渠道加快采购进程。美国防部官员称,“复制器1”为一项全域计划,项目涵盖空中、陆地、水面、水下和太空等多领域,突出其分布式作战、大规模生产和可快速替代等技术特点。 第二阶段聚焦反小型无人机(C-sUAS)作战系统,以增强美军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防护与适应能力。 在预算方面,2023财年,美国防部对该计划提出了约3亿美元资金请求;2024财年,美国会决定追加约2亿美元的拨款,使该计划总金额达到约5亿美元;2025财年,美国防部再次申请约5亿美元资金用于推进该计划。 目前公开纳入“复制器”计划的自主无人系统包括:航空环境公司的“弹簧刀-600”巡飞弹,安杜里尔公司的“鬼怪-X”(Ghost-X)和“阿尔特乌斯”(Altius)无人机,安杜里尔的Dive-LD水下潜航器,无人机工程公司的C-100无人机,黑海公司的“全球自主侦察艇”。同时,维亚萨特(Viasat)、艾莉莉亚(Aalyria)、高地(Higher Ground)、物联网/人工智能(IoT/AI)、蜂群航空(Swarm Aero)、安杜里尔和L3哈里斯等七家公司,已获得美国防部授予软件开发合同,用于开发“复制器”计划的相关软件,主要包括“机会主义、弹性和创新远征网络拓扑”(ORIENT)和“自主协同组队”(ACT)等软件原型的开发,以加强小型低成本无人系统的自主组网和蜂群作战等能力建设。 但是,美国防部原定于2025年夏季完成交付数千套无人系统的目标,到目前仅有数百套到货,进展明显滞后。近期,美军试验单位在小型无人水面艇测试中频繁发生严重事故,一度导致美国防部宣布暂停了L3哈里斯公司的相关软件开发合同,令外界对该计划能否如期完成产生疑问。 目前,“复制器”计划还面临以下6项问题:1.信息透明度不足,美国会无法获得足够的项目细节,影响监督与价值评估;2.经费不确定性,美各财年的国防拨款数量不一,该计划资金来源存在较大波动;3.作战适配性存疑,目前,美方尚不清楚这些无人系统能否在印太地区面对远程作战、恶劣气候和强电磁对抗等实战条件时仍保持有效作战能力;4.技术与成本风险,以美本土现在的工业产能推算,在18-24个月的时间窗口内完成无人系统的选型到实际规模化生产部署的难度极大,相关产业界对该计划流程的各个时间节点纷纷表示担忧;5.人员编制与保障体系,大规模引入无人系统意味着新的训练谱系、运维与后勤负担,甚至可能推动专门无人机部队或组织架构的重组,目前相关领域存在缺失;6.政策与伦理约束,如何确保系统具备可追溯、可审计性,并在人机协同中维持安全边界,仍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分析认为,美国防部大力推进“复制器”计划,主要看中其可凭借无人化作战、规模化部署和低成本生产等特点,意图在印太地区复制乌军的成功,建立可能与中国作战的军事优势。但由于资金、技术、时间、产业链和保障机制等均存在较大问题,目前该计划进度已经出现延迟,未来能否如期实现作战效能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