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他用“嘴”,绝了自己的生路
www.wforum.com | 2025-07-23 15:27:47  悠然修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天启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前辽东经略熊廷弼被凌迟处死并传首九边。熊廷弼之所以获此重罚,除了兵败、弃土、党争等因素之外,他自己的“嘴”也是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

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惨败,辽东乃至明廷大为震动。就在人心浮动之际,刚被朝廷委以重任(辽东经略)的熊廷弼,又扔出个“大炸弹”。在他口中,辽人不说全员当了汉奸,也个个都是潜在的投敌分子。

今沈阳皆已逃尽,辽阳先逃者已去不复返,见在者虽畏不敢逃,而事急之时臣安能保?况辽人浸染胡俗,气习相类。贼杀其身及其父母妻子,不恨,而公家一有差役,则怨不绝口。贼遣为奸细,输心用命,而公家派使守城,虽臣以哭泣感之,而亦不动。

《辽左大势久去疏》

熊廷弼这么夸大其词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辽东的颓烂让他一度信心全无,有了放弃的念头。他甚至建议神宗放弃河东,退守广宁乃至山海关。其二,熊廷弼不同意朝廷推行的“辽人守辽土”,他觉得依靠辽人守不住辽东。

熊廷弼观点的对错,大家可以各抒己见,但他这种口无遮拦的表达方式绝对有问题。

首先,这么丧气的奏疏让朝堂对他有了很不好的印象,遇事就想撂挑子。天启处死熊廷弼的诏书,开头就提到了这点。其次,这么无差别地责辱辽人,是非常得罪人的。和熊廷弼本无仇怨的兵部主事刘国缙(辽东复州人)会盯着他,不能不说有这份奏疏刺激的原因。

骂完“辽人”熊廷弼并未收敛,又转头开始骂朝堂同僚、特别是他的上司们。

由于熊廷弼坚决不同意“辽人守辽土”,兵部只能尽量从关内各镇抽调兵员输送至辽东。这不仅是增加了军队调拨的开销,由于必须定期让军士轮休返家(不然就形同流放了),这也加大了兵员调拨的频率和数量,进一步增加了军费。

按照熊廷弼用兵18万、马九万匹的规划,士兵每年需饷324万两、粮108万石(马匹年需豆97.2万石、草2160万束)。这18万士兵如果全部从关内征调,粮饷起码还要翻五成。

以当时明廷的穷困,加征了辽饷也支付不起,调兵的实际进度自然也满足不了熊廷弼的要求。

图片

但熊廷弼并不在乎朝廷的实际困难,调兵慢了他上奏疏责难兵部主事官员、粮饷发运不够他弹劾户部的相关官员。关内调派至辽东的士兵因畏惧苦寒或忧心无法归家而逃亡,他一样要责骂兵部 ……

如果靠“骂”能增加明廷的岁入并提高兵部效率,都不用熊廷弼出面,神宗自己在三大征时就开骂了。但熊廷弼只是觉得骂的还不够重,因此上了嘲讽味十足的《部调纸上有兵疏》。

兵部尚书黄嘉善、户部尚书李汝华,身担兵饷重担,皆图全躯保妻子,莫有肯为皇上拼死力争上紧干办者,何况各省镇督抚诸臣 ……

不但把兵、户两部的尚书和九边封疆大吏们骂了个遍,他连神宗也没有放过,直接质问“皇上深居静摄,禁不闻声,请问皇上要辽东否”。这样除了得罪人、无端拉仇恨,还有啥作用?

好在万历的脾气涵养还行,要是换成洪武、永乐、嘉靖、崇祯中的一个,就算不死也妥妥的下岗问罪,但熊廷弼的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

熊廷弼能在辽阳笑骂朝堂上下,不是大家都怕跟他斗嘴皮子,而是神宗将绝大部分弹劾他的奏疏“留中不发”给拦了下来。神宗驾崩后,朝廷很快就因弹劾而启动了调查熊廷弼的程序。

“移宫案”功臣杨涟则利用熊廷弼坚决不服软的性格,两句话就把他激得自请辞职了,“刚烈男子一刀两断,端不宜效近来顽钝行径,既不认作,又不肯去,使麻木不仁之症受之国家”。

图片

除了把熊廷弼搞下岗,杨涟还两句话就否认了熊廷弼一年经略之功,“议经略者终难抹杀其功,怜经略者亦难掩饰其咎。功在支撑辛苦,得一载之幸安,咎在积衰难振,怅万全之无策”。

这不仅让熊廷弼第一次经略辽东半途而废,也证明熊廷弼的嘴皮子功夫、朝堂斗争能力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强。

天启元年三月,辽沈失陷,天启和明廷有意重新启用熊廷弼。但熊廷弼并未总结初任经略的教训,依然放任自己的“嘴”惹事。

前文提到熊廷弼首任经略之初,让朝廷对他有了一个很坏的印象 -- “遇事就想撂挑子”。而这次熊廷弼一样从一开始,就在加深天启的这种印象。

面对朝廷的起复召令,熊廷弼一开始是拒绝的。但他拒绝的并不坚决,仅是以抱病推诿(坚决拒绝大多用“无能”、“无法胜任”等理由)。后天启放下身段亲自下敕,自称少年登基难堪大任、恳请熊出山相助后,熊廷弼就改口领命了。天启没把这事儿视为“三顾茅庐”的重演,只觉得熊是在摆谱。

熊廷弼到任后,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他这个辽东经略成“光杆”了。但这事并不能简单指责辽东巡抚王化贞贪夺经略的权力。

首先,辽东经略虽然是辽东巡抚的上级,但这更多是名义上的。因为依照明廷制度,两者均有“便宜行事”之权并直属兵部监管。也就是说熊廷弼如果想指挥王化贞行事,得通过兵部下达命令。

图片

其次,明朝的巡抚、总督、经略的职权都是有具体辖区的。辽东经略被划定以河东(辽阳、沈阳为核心)为基地,总司征剿女真事务。辽东巡抚则驻守辽西,配合经略平叛并总揽对蒙事务。

辽沈失陷后,辽东经略的地盘没有了,在物理上就成了光杆。所以王化贞会认为熊廷弼是空降下来摘桃子的人,天然就会排斥他。熊廷弼宦海浮沉也几十年了,其中关窍他应该很清楚,但他在和王化贞的沟通中并未表现出他明白或者在乎这些。

熊廷弼认为自己这个经略当掌控战略谋划和部署,王化贞这个巡抚则应去具体执行和实现自己制定的方略。王化贞自然难以接受了,再加上两人一个主攻(王)、一个主守(熊),谈都谈不到一起去,更别说配合了。

在这种情况下,熊廷弼又写了一封书信“规劝”王化贞。

首先,提及两人当年在辽东的共事之情。并质问王化贞为啥之前没矛盾,自己一出任经略,你就不听规劝了呢?

其次,历数王化贞出任巡抚后的失职。诸如没安排好后勤、前线官兵逃军、战马准备不足等等。熊似乎忘记自己初任经略时,在这些事务上是怎么责骂兵、户二部的。

第三,熊廷弼又从军事角度将王化贞当前的部署详细点评了一番。简单来说,就是一无是处(包括安排毛文龙偷袭后方)。最后,熊廷弼直言王化贞看信后会暴怒,希望他能平复心情、好好体谅他的用心。

图片

如熊廷弼所料,王化贞见信后气得暴跳如雷。此信也成为两人关系破裂的标志,王化贞此后行事不但不与熊廷弼沟通商议,甚至刻意去抵制和反对熊廷弼的所有提议。在说王化贞能力、情商不高的时候,真不能高估熊廷弼的能力和情商。

广宁惨败后,熊廷弼决然下令放弃关外退守山海关(王化贞自行留在宁远前屯卫)。然后在山海关连上《封疆已失疏》《辽事是非不明疏》《请发从前疏揭质对疏》,试图说明关外惨败不是自己的责任。

姑且不论明廷针对他们经抚不和,定下的“同功同罪”。作为封疆大吏,朝廷没有下令弃土,死也应该死在关外。

而且熊廷弼这一番自辩,在天启眼里是坐实了他“遇事就撂挑子”。不然天启不会在熊的绝命诏书里说,“乃熊廷弼欺朕即位之初,始则托病卸担,荐袁应泰而辽阳亡,既则刚愎不仁,望风先逃而河西亡”。

编者附:

熊廷弼被判死罪后,一直觉得自己罪不当死被冤枉了,专门写了《辩冤疏》希望能上呈御前。即便不能免罪,起码也能向皇帝辩解冤屈,寻求一个心理解脱,只是一直无人愿意替他转呈。行刑当天,监刑官张时雍正好问到了他随身带着的《辩冤疏》。

这本是熊廷弼最后的机会,但他受不了张时雍带有讥讽的调侃。嘴上不饶人的习惯,让他毫不犹豫地把张反怼了一番。张怎么会帮他转呈?

熊既奉旨,从容更衣以出,胸中盛一小袋,内具辩冤疏,提牢主事张时雍问曰:“袋中何物?”熊曰:“辩冤疏也。”张曰:“公未读李斯传乎,囚安得上书?”熊曰:“君亦未读李斯传,此赵高语也!”以疏稿授张。受刑后,传首九边,尸弃漏泽园,疏卒不果上。

《三朝野纪》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093B核潜艇多重要?攻击力堪比导弹旅
非洲小国卢旺达 为什么打遍周边无敌手?
俄阵亡官兵遗体处理方式 值得各国借鉴吗?
“死神”来了 中朝都慌了
爆中国“渤海怪物”完整影像 能躲避雷达锁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093B核潜艇多重要?攻击力堪比导弹旅
非洲小国卢旺达 为什么打遍周边无敌手?
俄阵亡官兵遗体处理方式 值得各国借鉴吗?
“死神”来了 中朝都慌了
爆中国“渤海怪物”完整影像 能躲避雷达锁
南海“对决”?法国航母遭遇“沉默压制”
中国军舰,突然现身夏威夷附近?
拖2个多月才炮轰 北京翻脸内幕曝光
突袭千里:以色列秘密开火 中东新战场爆了
中企的噩耗来了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