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美古的对抗:从“冥王星计划”到“猪湾入侵”
www.wforum.com | 2025-02-10 16:24:41  阿隆随录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橄榄绿色的革命”——不被认可的尴尬

美国和古巴的关系被人为地冰封了50多年,真的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过事情的一开始却并非如此。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虽然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但是新成立的古巴革命政府对美国并没有敌意,他们只是想走一条独立自主的民族民主道路,对内反对独裁、压迫,对外反对外来干涉。古巴革命胜利后,菲德尔·卡斯特罗等古巴领导人不止一次地表示,“古巴革命不是赤色的,而是橄榄绿色的”,而且在美苏冷战的格局中,古巴是“同西方在一起的”。事实上,当时的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还不是共产党员,当时的政府也不是由共产党控制的政府。甚至在1959年1月6日,美国也承认了古巴革命政权,并任命支持拉美自由变革的职业外交官邦萨尔为驻古巴大使。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古巴的既得利益,并试图影响古巴革命的进程。

然而即便如此,美国政府还是对古巴革命和卡斯特罗这个革命领导人充满疑虑,他们担心古巴革命会在拉美地区产生连锁反应,甚至怀疑共产党会以此为基地向拉美地区输出革命,所以美国政府对卡斯特罗还是怀有很大敌意。在1959年4月15日访问美国期间,卡斯特罗一再声称自己不是共产党员,也绝不会采取敌视美国政府和人民的政策,并希望获得美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支持,但艾森豪威尔总统还是拒绝与卡斯特罗会见。由于美国对古巴的敌视和反对,卡斯特罗及古巴革命政府的立场也开始发生变化,相继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措施直接触动了美国在古巴的政治、经济利益,美国在拉美地区一统天下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冲击,所以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采取措施推翻卡斯特罗政权,建立一个亲美的政府,以维护美国在古巴的利益。为此,美国不仅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公开围堵卡斯特罗政权,还利用中央情报局开展隐蔽行动,以实现搞垮卡斯特罗政权的目标。于是,也就有了以推翻卡斯特罗政权为目标的“冥王星计划”。

艾森豪威尔的“隐秘政治遗产”——“冥王星计划”

早在古巴革命时期,中央情报局就密切注视古巴的形势,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中央情报局在这一阶段主要以情报收集与评估为主。随着古巴革命形势的发展,美国政府开始考虑采取何种方案才能确保美国在古巴的利益不受损害。在1958年12月23日召开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表示,“古巴的局势正在日益恶化,巴蒂斯塔也不大可能采取措施遏止这一局势……共产党似乎已经渗透进菲德尔·卡斯特罗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中,如果卡斯特罗执掌古巴政权,古巴的共产党很有可能会加入新政府。”中央情报局认为,卡斯特罗执掌古巴政权不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所以美国应该采取必要措施阻止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运动在古巴取得胜利。

1959年3月26日,杜勒斯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表示:“卡斯特罗政府正在走向独裁,他已经把所有的权力独揽其中。卡斯特罗没有执掌政权的经验,现在,共产党正在古巴公开地和合法地进行活动,尽管卡斯特罗政权不是共产党控制的,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古巴共产党已经进入很多组织,比如工会、武装部队及其他一些组织,而且将来会更多地进入这些组织”。也许是中央情报局的话语起了作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采取行动,搞垮卡斯特罗政权,寻找一个符合美国要求的新代理人在古巴上台。

由于美国对卡斯特罗政府的敌视,古巴也采取了一些针锋相对的激进措施,菲德尔·卡斯特罗加强了劳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的权力,而把温和派从重要权力岗位上清除掉,然后在5月17日,古巴政府实行土地改革法,把先前美国人所有的种植园土地收归国有,并把土地分给农民。这直接损害了美国在古巴的经济利益。可能这正验证了中央情报局的估计:“卡斯特罗走向了完全的专政,他抛弃了古巴原先奉行的亲西方、反共的政策,随着共产党对卡斯特罗政权影响的日益加强,古巴事实上已经走向了反对美国的道路,即使他一再声称采取中立政策,古巴与共产党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而美国与古巴的关系则十分暗淡渺茫。”于是,美国决策者决定采取有力措施推翻卡斯特罗政权,以维护美国在古巴的政治、经济利益,否则美国将失去对拉美的控制,美国在美洲的霸主地位将岌岌可危。在这种美国的敌对政策与古巴的激进改革相互作用下,美古关系日趋紧张。杜勒斯说得非常明确:“我们的确有一个政策,那就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推翻卡斯特罗。”在艾森豪威尔政府“双轨”政策的驱使下,中央情报局展开了一系列针对古巴卡斯特罗政权的秘密行动。

事实上,自古巴革命胜利后,中央情报局一直对古巴进行零星不断地骚扰行动。1959年12月4日,杜勒斯便公开宣称,要采取行动推翻卡斯特罗政权,为此中央情报局还专门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计划:加紧训练古巴流亡分子并将他们送回古巴,让他们破坏古巴的糖厂和其他目标设施。对于这种小规模的骚扰破坏行动,艾森豪威尔总统表示并不反对。但是,总统认为任何计划都应该有更高的目标,他要求杜勒斯提出更加全面、深入的行动计划,以实现推翻卡斯特罗、改变古巴政府现状的目的。

根据艾森豪威尔的指示,中央情报局专门成立了以消灭卡斯特罗为目标的西半球事务处第四科,具体策划针对古巴的秘密行动。1960年1月18日,中央情报局在西半球事务处成立了古巴专门小组,专门负责策划针对古巴的各项秘密行动方案,该小组成立初期仅40人,但是到1961年4月16日的“登陆行动”前已扩展到588人,成为中央情报局内最大的秘密行动部门。中央情报局当时所作的国家情报评估认为,古巴并没有处于共产党控制之下,卡斯特罗的真实意图尚不明显,但此时在美国政府内占主导地位的是主张推翻卡斯特罗的强硬派。

1960年3月16日,中央情报局制定出了推翻卡斯特罗政府的秘密行动计划,该计划就是“冥王星计划”。这一计划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1)在古巴境外创建一个负责任的、受欢迎的、团结一致的古巴反对派以对抗卡斯特罗政权;(2)在天鹅岛建立一个长波和短波电台,并以报纸、杂志和传单等媒体工具对古巴展开强大的广播宣传,借此诋毁卡斯特罗政权的领导人,煽动古巴民众对卡斯特罗政权的不满,削弱卡斯特罗政府的统治基础;(3)在古巴境内组建一个隐蔽的情报系统和行动机构,以便响应古巴反对派的行动;(4)由中央情报局负责在古巴境外组建并训练一批由古巴流亡分子组成的准军事部队,为将来在古巴开展游击战作准备。

中央情报局制定的这份“冥王星计划”正符合美国决策者的想法,他们认为卡斯特罗政权的存在势必会影响美国在拉丁美洲地区的利益,美国欲除掉卡斯特罗,但又不能被外人看出是美国干的勾当。所以,当该计划于送交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时,艾森豪威尔当即批准了,并任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为总指挥,副局长比赛尔具体负责。在艾森豪威尔看来,“冥王星计划”的主要目标就是“搞垮卡斯特罗政权,代之以一个符合古巴人民‘真正利益’并且能够为美国所能接受的政权上台,同时避免给人留下美国干预的印象。”

既然该计划得到了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批准,中央情报局立即开始实施行动。3月底,中央情报局便在危地马拉建立了一个基地,专门负责训练从迈阿密招募的古巴流亡分子,把他们送回古巴,让他们组织、领导当地的反卡斯特罗运动,就像当初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运动一样,由点及面、逐渐扩大反卡斯特罗活动的范围,不断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直到最终推翻卡斯特罗政权。中央情报局认为他们能够在古巴外境组建起一支反卡斯特罗力量,建立起一个统一、团结的古巴流亡政府,并领导反卡斯特罗政权的运动。1960年6月,中央情报局纠合一批古巴流亡分子头目组成“民主革命阵线”,然后将他们送到危地马拉的训练基地进行训练。期间,中央情报局曾向古巴派遣了一些受过游击战训练的游击小组,并空投了一批军事物资。但中央情报局的计划在古巴变得不堪一击,流亡分子游击小组一个个被歼灭。在1960年9月28日,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经向古巴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反对派秘密空投军事物资,但是由于飞行员的失误,被卡斯特罗的部队发现,导致反对派武装被包围,其领袖也被俘。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在古巴站稳脚跟,建立反抗运动基地,因为卡斯特罗牢牢控制着古巴政权。中央情报局当初的设想主要是想依靠古巴境内的反卡斯特罗力量,但是古巴境内根本就没有可以依靠的抵抗力量。另外,由情报显示,“卡斯特罗将会从苏联集团得到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在那里受到充分训练的古巴飞行员也将回国,而且,由于受到苏联新式武器的援助,古巴的陆军实力会得到显著地提高。”

所以,为了尽快搞垮卡斯特罗政权,中央情报局决定改变先前游击战的计划,代之以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中央情报局认为,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能够对古巴人民造成强烈的心理影响,引起古巴民众的骚乱,从而诱发古巴全面起义。为此,中央情报局着重对古巴流亡分子实施两栖登陆训练,并组建了由古巴流亡分子组成的两栖登陆部队——古巴旅。中央情报局将入侵登陆地点选择在了特立尼达,一个有海港和可以防御的滩头堡,且距离卡斯特罗军队较远的偏远地区。自从“冥王星计划”计划实施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密切注视着此计划的进程,因为此计划符合美国的利益要求,能够不动声色地推翻卡斯特罗政权,在古巴建立起美国所能够接受的政府。所以,艾森豪威尔就“冥王星计划”进展情况曾多次召开会议,在1960年8月18日召集的会议中,艾森豪威尔敦促中央情报局尽快建立一个负责任、受欢迎而统一的流亡政府,而且他建议此次计划中所有的行动须由古巴人来实行。在此次会议上,艾森豪威尔表示,“只要能够将古巴人民解救出卡斯特罗的牢笼,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11月29日,艾森豪威尔又召开会议,就“冥王星计划”的进展状况展开讨论,他要求中央情报局抓住机会,采取行动,尽快完成此次入侵计划,实现推翻卡斯特罗政权的目的。由于美国总统大选临近,艾森豪威尔想以此为契机,尽快推翻卡斯特罗,这样一来,共和党在大选中也能拿到一张王牌。在这次会议上,中央各情报局拟定了新的计划,扩大古巴流亡分子武装力量的规模,并配备重火力武器,由原来的游击战方式转为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

12月28日,中央情报局将新修改后的入侵古巴的计划提交给了部级秘密委员会。主要内容包括:(1)在实施入侵登陆前以准军事小组的方式向古巴派遣60~80人的渗透小组;(2)在登陆前,派遣从尼加拉瓜起飞的战斗机对古巴的军事目标进行空中打击,尤其是古巴的空军;(3)用一支650~700人、配备有重火力的部队在古巴沿海进行两栖登陆。中央情报局指出,这可能在古巴占领和控制一个有限的区域,然后吸引反对派力量加入登陆部队,渐渐地聚集声势以触发普遍起义。

此时,共和党已在大选中败北,所以艾森豪威尔想在1961年1月20日移交政权前将卡斯特罗推翻,他鼓励中央情报局采取更大胆的行动,尽快找到合适的、胜任的古巴流亡政府并予以承认。他要求继续扩大流亡分子武装的规模,提供更多的训练和武器装备。就这样,到肯尼迪执掌白宫时,“冥王星计划”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入侵行动方案,美国政府为此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艾森豪威尔给肯尼迪留下了一份非常复杂的政治、军事遗产。对此,有人曾警告肯尼迪说:“中央情报局正在建立起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它既不对任何政府负责,也不与任何政府发生联系,而且整个行动正在形成一股它自身的、将难以制止的势头。”

肯尼迪的抉择——“猪湾事件”的前前后后

肯尼迪于1961年1月20日宣誓就任总统,并任命杜勒斯为新一届政府的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也在他的私人文件中声称,“接受重新的任命大约只有一年,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现有的计划。”所以,留任的杜勒斯极力向新任总统推销这一入侵古巴的计划。在1月22日召开的一次讨论入侵古巴问题的会议上,杜勒斯向肯尼迪报告说,目前美国训练的古巴流亡分子已经有700~800人,美国面临的形势十分紧迫,因为卡斯特罗想在拉丁美洲传播共产主义,而且古巴很快就会从东欧获得大量重型装备,美国只有2个月的时间决定以何种方式使用这批古巴流亡分子。肯尼迪是一位冷战斗士,他同艾森豪威尔一样,绝不会容忍美国的“后院”出现共产主义政权。所以,肯尼迪也非常热衷于“冥王星计划”,鼓励中央情报局继续开展秘密行动以推翻卡斯特罗。肯尼迪知道中央情报局曾在伊朗、危地马拉成功地进行了颠覆活动,所以他对中央情报局官员的秘密行动是充满信心的。但是肯尼迪还是有很大顾虑:他和艾森豪威尔一样都不希望让外界知道美国参与了入侵古巴的行动,不希望古巴流亡分子大张旗鼓地在古巴登陆,而是希望他们逐步地、悄悄地登陆,然后表现出是古巴境内的一支武装力量。对此,杜勒斯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肯尼迪对猪湾入侵行动只是勉强同意。为了促使他进行下去,只好不断地向他表示,如果取消这次行动,就会显得他比艾森豪威尔还缺乏热情反对共产主义。”

1961年1月25日,肯尼迪授权中央情报局继续开展针对古巴的秘密行动,修订“冥王星计划”,并采取外交手段以孤立卡斯特罗。在1月28日的第一次白宫会议上,肯尼迪详细审议了古巴问题。在此次会议上,中央情报局认为,应当尽快实施入侵计划,否则古巴将更难以对付,那些古巴流亡分子也将更难以驾驭。杜勒斯说明了应尽快实施入侵计划的理由:第一,那些在危地马拉基地训练的古巴流亡分子如果久置不用,必定会产生焦躁情绪,时间长了必然滋事,也难以控制;第二,危地马拉可能迫于国内压力关闭这些训练基地,那时这批古巴流亡分子如果不送回古巴进行游击战争,只能送到美国来。正如杜勒斯提醒肯尼迪时所说的那样,“不要忘记,我们还有一个安置问题。如果我们把这批人撤离危地马拉,就得将他们转到美国来,我们不能让这些人在各地流浪并透露给人们他们所一直在干的事”;第三,在不久的将来,古巴就会得到苏联先进的武器装备,在捷克训练的飞行员也就会回到古巴,那时卡斯特罗将更加难以对付。所以,这次入侵行动不得迟于1961年春天。

2月3日,肯尼迪命令中央情报1961年继续推行“冥王星计划”。国务院对此计划比较谨慎,它不希望在没有充分外交准备的前提下采取行动,那样会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损害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领导地位。所以,国务院主张在采取强硬措施前先对古巴施加外交压力,以在拉丁美洲地区孤立古巴。肯尼迪也是优先考虑政治影响,他不希望搞二战期间那样的大型两栖登陆,而是希望在古巴登陆的流亡分子能够悄悄潜入古巴境内,并在山区发动第一次大的行动,尽量表现出是古巴内部的一次武装起义,而不是由美国人派遣的一支准军事部队。

肯尼迪认为,可以用小规模、秘密渗透的方式来代替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而这就与中央情报局新修改的入侵计划产生了冲突。杜勒斯认为,“只有发动一次大规模的两栖登陆入侵才能引起古巴人的注意,悄无声息地、小规模地登陆将会减少触发古巴内部骚乱或者向登陆地点撤退的机会。而且卡斯特罗正在加强对古巴的控制,小规模的秘密渗透不可能对古巴民众和军队产生广泛的军事或心理影响”。另外,肯尼迪认为先前确定的登陆地点过于暴露、“太张扬”。鉴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应该选择一个相对隐蔽、人烟稀少、遭遇抵抗的可能性最小的地方作为入侵登陆地点。事实上,肯尼迪拒绝了以特立尼达为登陆点、实施大规模两栖登陆的入侵计划,他想要一个更合适的、不会把美国牵扯进去的入侵计划,也就是看上去更像古巴人自己的行动计划。因此中央情报局不得不重新修改计划,经过考察,最终选在了位于古巴南海岸一个深水河湾,即猪湾地区。这里四周都是沼泽地,只有两条易于防守的狭长道路穿过,不适合大规模登陆,交通工具和步兵不大可能穿越,而且这一地区只有一个或两个可以供B-26轰炸机起降的机场。1961年3月15日,有幕僚向肯尼迪表示,中央情报局新修订的登陆计划很出色,更像是一次古巴人的内部行动。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认为在猪湾地区登陆要比在特立尼达地区更容易成功,最有可能达到行动的目的。此时,肯尼迪才觉得,中央情报局所制定的大规模的两栖登陆计划已经转变为一个使美国的援助不那么明显的、庞大的渗透计划。

骑虎难下的肯尼迪

尽管中央情报局根据总统的建议修改了入侵计划,肯尼迪也认为修改后的计划比之前的计划更有利于实现美国所要达到的目的。但是他还是有点犹豫不决,他担心这次入侵行动造成政治上的不良影响。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认为政治上的不良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放弃行动的危险性更大。因为遣散这批古巴流亡分子要冒着极大的风险,他们可能会指责美国政府,到处宣扬美国所从事的秘密行动,以此来发泄他们的不满,这样会给美国造成更大的麻烦。在入侵问题上,肯尼迪看似有两种选择,但是他只能选择批准该计划。如果肯尼迪取消此次入侵行动,在危地马拉的古巴流亡分子武装就只能解散,他在总统竞选时的承诺——推翻卡斯特罗政权也就会成为共和党人的攻击口实。“如果我们不进行军事行动,共和党人将会说,我们决定打败卡斯特罗,而这帮胆小鬼,这帮坐立不安的自由主义者,因为存在政治风险,而不实施军事行动计划。”事实上,中央情报局并没有给肯尼迪总统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央情报局负责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那批在危地马拉训练、待命的部队。艾森豪威尔遗留下来的这批队伍,肯尼迪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放手让他们采取行动。肯尼迪曾说,“如果我们非摆脱这800人不可的话,那么把他们扔到古巴总比把他们留在美国要好得多,尤其是那正是他们要去的地方”。杜勒斯也向肯尼迪总统保证说,他曾经向艾森豪威尔总统保证危地马拉行动将会成功,而猪湾计划的前景比危地马拉行动还要好。

面对中央情报局提出的种种必须实施入侵计划的理由,肯尼迪总统别无选择,他所能做的就是如何使这项入侵计划变得更像古巴人自己的行动计划,而美国不会出手干预,也就是冒最小的政治风险来达到最大的军事目的——推翻卡斯特罗政权。但是肯尼迪知道,政治风险越小,军事风险就越大。所以,他要求中央情报局再次修改、完善猪湾入侵计划,力求使两种风险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最终肯尼迪接受了中央情报局新修改的行动计划,即以猪湾为登陆地点的两栖登陆计划。不过,为了使美国的援助不那么明显、行动看上去更像古巴人的行动,肯尼迪反对拂晓登陆,而是在夜间悄悄登陆。到黎明时,海面上不应再有船只。“尽管肯尼迪批准了中央情报局经过修改的行动计划,但他仍保留在登陆前24小时取消计划的权力。”

为了慎重起见,在3月29日讨论古巴问题的会议上,肯尼迪总统指示中央情报局告知古巴流亡分子,美国不会提供任何军事干涉来支持这场入侵行动。为了使肯尼迪总统尽快做出决定,中央情报局负责人向总统保证:古巴流亡分子可以在没有美国军事干涉的情况下取得成功。因为根据中央情报局的情报分析,现在的古巴政府正日益失去民心,古巴正处于骚乱的边缘,古巴的地下反抗力量也已经成功的渗透进卡斯特罗军队,一旦实施登陆,古巴反抗力量和民众就会揭竿而起。尽管肯尼迪作了种种限制条件,古巴流亡分子表示仍希望继续执行计划行动。中央情报局也早已给他们吃了定心丸:“如果你们失败了,我们就打进去”。

4月4日,在召开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杜勒斯和他的副手比赛尔阐述了猪湾入侵计划:在登陆前先由中央情报局的飞机轰炸古巴的飞机场,以摧毁卡斯特罗的机群;然后入侵部队实施登陆,并在滩头建立一块基地,成立的古巴流亡政府随后进入古巴。中央情报局向肯尼迪保证,“猪湾登陆要比1954年危地马拉政变成功的机会还要大”。4月6日,在得到参联会主席莱姆尼兹、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和国务卿腊斯克等人的支持后,肯尼迪正式批准了这次入侵计划。但他要求美国军队不得公开、直接参与此次行动,古巴流亡分子必须独自战斗,仅有从尼加拉瓜起飞的小规模B-26轰炸机机群为其登陆作提前空袭掩护。为了使行动更加隐蔽、不过于引人耳目,肯尼迪决定只进行两次空袭,一次在入侵前两天,一次在入侵当天上午。另外,在4月14日,肯尼迪还下令将参与空袭的飞机数量由16架减为8架。这引起了中央情报局负责人的不满,他们警告说,猪湾入侵计划要求在登陆的同时对古巴空军予以毁灭性打击,使其失去作战能力,否则古巴空军可以轻松地将入侵部队击败。而提前进行的、小规模的空袭不但不会彻底消灭古巴机群,反而可能使他们有时间分散余存的飞机。但是鉴于政治方面的考虑,肯尼迪仍坚持己见。

其实,在肯尼迪内阁中反对此次入侵行动的政府官员很多。比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肯尼迪总统的拉丁美洲事务特别助理施莱辛格认为,这次行动计划的两个政治前提并不具有说服力,即“如果只有古巴人参加的话,美国就能够摆脱由此所引起的后果的责任;如果滩头阵地能够被守住几天而且又能扩大的话,将会在卡斯特罗的民兵队伍里引起叛变,后方就会起义。”他强调说,“不管把装备和人员弄得多么像是古巴的,美国都逃脱不了对这次行动计划的责任,因而我们得用中国的声誉来保证这次行动计划的成功。何况眼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入侵准能引起一场大规模的起义。既然估计到卡斯特罗政权已经巩固到不是一次登陆所能推翻的,那么这次行动计划势将变成一种持久的国内战争。”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富布莱特则认为,“入侵行动势必违背美洲国家组织宪章的精神,即使成功了,它都将被斥为帝国主义的行径。甚至暗中支持这种活动,也是一种伪善的、自我讽刺的做法。”富布莱特警告说,“永远不要忘记:卡斯特罗政权或许是一根肉中刺,但还不至于是刺在心中的一把刀。”驻联合国大使史蒂文森在了解这个计划后也向总统指出,“这个计划会在联合国引起轩然大波,可能使美国失去争取进步联盟的支持。”前国务卿艾奇逊也曾在私下里对肯尼迪说,“猪湾计划是个灾难性的想法,根本不可能成功。”但是,正如前面所述,肯尼迪别无选择,他只能批准该计划。

弄巧成拙的军事冒险

猪湾计划定于4月17日实施登陆入侵,并将第一次空袭定于4月15日。为了掩盖美国策划、即将付诸实施的猪湾入侵计划,1961年4月12日,肯尼迪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声称,“在任何情况下,美国军队都不会干预古巴,美国政府将尽一切可能保证不让一个美国人卷入古巴内部的任何行动。”因为那是“古巴人自己的问题。”中央情报局则对古巴流亡分子说:“不用担心,一旦行动开始,肯尼迪除了派兵参加外别无选择”。为了使入侵登陆畅通无阻,4月15日拂晓,从尼加拉瓜起飞的8架带有古巴标志的B-26轰炸机对古巴的哈瓦那、圣地亚哥等地的飞机场进行了空袭,以图摧毁古巴的空军力量。“飞行员返回尼加拉瓜时乐观地断言已经造成广泛的破坏。但据第二天的高空侦察飞行证明,古巴的空军力量并没有被彻底摧毁,只有5架飞机遭到有限的破坏。”而且,古巴旅的B-26轰炸机还被击落一架,两名飞行员被击毙。这次空袭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巴外长在联合国谴责了美国的空袭行径,称这严重破坏了古巴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史蒂文森事先不了解中央情报局关于此次计划的执行情况,以为此次入侵计划被肯尼迪总统推迟,所以极力辩解,否认对美国的指控。他说,“据我们所知,这两架飞机是卡斯特罗自己的空军飞机,而据驾驶员说,他们是从卡斯特罗自己的空军机场起飞的。”但是,这种伪装终究被识破了,史蒂文森大为恼火,他觉得这是他任职期间最为耻辱的经历。据说,在史蒂文森的坚持下,肯尼迪被迫取消了第二次空中打击。另一种说法是,国务卿腊斯克向肯尼迪总统汇报了联合国的辩论情况,他认为第一次空中打击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如果再进行一次空袭,势必会造成更大的政治影响,从而进一步危害美国外交政策的更大利益。因此,肯尼迪不顾中央情报局的反对,取消了入侵计划中的第二次空袭。

中央情报局认为,取消第二次空袭的决定对整个行动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杜勒斯认为,有效的空中掩护对于这次两栖登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取消空中保护,那相当于将整个登陆部队赤裸裸地暴露给了卡斯特罗军队。卡斯特罗在回答一名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说,“他们没有空中支援,所以美国人遭到了失败。”4月17日,由美国策划、组织、训练的大约由1400名古巴武装分子组成的古巴旅在猪湾登陆,原先计划中的空中支援被取消,许多运输军火和通信设备的船只被击沉,准备登陆的古巴旅也遭到了古巴坦克的猛烈炮击和古巴军队强有力的抵抗与反击,这支古巴旅根本无法建立滩头阵地。18日晚上,肯尼迪在比赛尔的劝说下,又批准了一次空袭,命令海军的喷气式战斗机——“拳击者号”在翌日早晨前往海滩上空支援登陆,而从尼加拉瓜起飞的B-26轰炸机对卡斯特罗的空中力量和地面部队再进行一次空中打击。但由于时间安排方面的误差,B-26轰炸机提前飞到了海滩上空,而“拳击者号”战斗机还在甲板上尚未起飞。结果,B-26轰炸机遭到了古巴T-33喷气教练机的肆意攻击,又有两架B-26轰炸机被击落,这次空袭也以失败告终。最终,卡斯特罗军队仅用了2天的时间,即彻底挫败了这次入侵行动,雇佣军大约有89人被打死,1 197人投降。

无论是对肯尼迪、杜勒斯及中央情报局来说,还是对美、苏、古之间的关系而言,猪湾入侵事件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都是深远的。艾伦·杜勒斯在猪湾遭遇了他政治仕途的滑铁卢,猪湾入侵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杜勒斯的下台。7个月后,杜勒斯被迫辞去了中央情报局局长职务,从此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岗位和事业。事实上,猪湾事件对肯尼迪总统的打击更大,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批准实施的第一次重大行动计划,对肯尼迪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糟糕的经历”。为了彻底弄清楚这场事件失败的缘由,肯尼迪成立了以泰勒将军为主席的调查委员会来调查猪湾事件。另外,中央情报局总检查员库克帕特里克也在局内发起了一次调查行动,巴恩斯则组织了对中央情报局行动处的一次内部调查。肯尼迪认为是中央情报局对他施加的虚假希望误导了他,尤其是杜勒斯之流对肯尼迪吹嘘的“危地马拉式”的成功及必须实施入侵的种种理由让肯尼迪骑虎难下。所以,这次入侵计划的策划组织者、中央情报局的负责人们难逃厄运。肯尼迪总统对中央情报局作了一定的人事调整,撤掉了中央情报局负责此项计划的最重要的两位领导人——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中央情报局主管行动处的副局长比赛尔,任命约翰·麦科恩为新一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兼中央情报主任,理查德·赫尔姆斯代替比赛尔担任负责行动处的副局长。

另外,肯尼迪还想削减中央情报局的经费,加强对中央情报局秘密行动的审查和控制力度。不过,这只是暂时的“气话”,对肯尼迪总统来说,相对其他机构而言,中央情报局还是比较听话的,它是执行总统命令和指示的得力工具,肯尼迪绝不会丢弃它。肯尼迪总统让他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直接负责中央情报局,加强对中央情报局的监管和控制力度。其实,猪湾事件并没有使中央情报局受到惩罚,只是受到了更加严格的控制而已。然而,我们必须了解的是,面对猪湾惨败,肯尼迪并没有表现出悔改之意,相反,这一惨败更加坚定了他推翻卡斯特罗政权的决心。在猪湾登陆失败后第二天的美国新闻主编协会年度晚宴上,肯尼迪说,“美洲的所有国家受到了外来共产主义在古巴干涉和支配的威胁,在这一问题上没有中间立场,作为美国总统,不管付出任何代价和面临任何危险,我决心要保护我们制度的生存和兴旺”。

肯尼迪总统仍旧将推翻卡斯特罗政权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了中央情报局,只不过是在其弟弟罗伯特·肯尼迪的领导下。1962年1月19日,罗伯特·肯尼迪在对5412委员会的讲话中表示,总统对搞掉卡斯特罗非常感兴趣,他说,“这是美国政府的最优先的行动,其他都是第二位的。无论花费多少时间、金钱、精力或人力都在所不惜。”

另外,还需要看到的是。在猪湾入侵计划的批准、实施过程中,肯尼迪的表现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在计划的取消与否中左右为难,在执行过程中畏首畏尾,这与猪湾入侵的失败是有一定关系的。这也给赫鲁晓夫造成了一种印象——这是个优柔寡断,不会使用手中权力的人。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假如情况真是这样,这场古巴事件可以叫做‘怯弱和优柔寡断者的形象’。”泰勒也回忆说,“赫鲁晓夫大大低估了肯尼迪,更可能是由于猪湾的溃败造成的。在赫鲁晓夫眼里,在那次流产的登陆期间及其以后的时期里,美国的领导层一定是显得软弱无能,举棋不定,而且内部涣散。所以他很快决定要对此加以利用”。当然,肯尼迪总统也在这次猪湾惨败中汲取了教训,他在后来的古巴导弹危机中临危不乱、雷厉风行的领导形象与猪湾事件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足以看出猪湾惨败对肯尼迪总统的影响。但真正讽刺的是,以猪湾事件为标志性事件的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政策使美、古关系彻底恶化,而苏联与古巴的关系却开始进入蜜月时期。

卡斯特罗担心美国会进行第二次入侵,卡斯特罗知道古巴自身力量有限,他想到了苏联,1962年春天,卡斯特罗告知苏联:“我们非常忧虑美国对古巴的直接军事入侵,同时我们正考虑如何加强我们国家抵抗进攻的能力”。由于美国采取的一系列针对古巴敌对政策,尤其是最终演变为一场猪湾入侵事件,使得古巴与美国的关系越来越恶化。而在美苏冷战的格局下,正好给苏联一个有利时机,苏古关系越来越密切。可以说,是美国把古巴推向了苏联的怀抱。正如卡斯特罗在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所言:“古巴革命是古巴人自己进行的,苏联人没有给过古巴革命一分钱、一支枪。1959年1月,我一个苏联人都不认识,也不认识苏联领导人。”只是鉴于古巴革命是一次反帝、反独裁的民族独立革命,苏联政府于1959年1月10日承认了古巴共和国临时政府,但之后并没有过多的交往。不过,随着美古关系的不断恶化,苏联渐渐意识到,在美苏冷战的大格局中,古巴对于苏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苏联可以借此机会在美国的后院扩大自己的影响,这不但对苏联有利,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也是有利的。

在美国对古巴实施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及秘密推翻卡斯特罗的行动时,古巴转向了苏联,开始向苏联求助,苏联不但在贷款、食糖、石油等方面给予经济援助,在军事方面也是全力支持。1960年3月4日在古巴哈瓦那港口发生了“库布尔号”货船爆炸事件,古巴在比利时购买的武器沉于大海并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卡斯特罗认为,这是美国所支持的反革命分子所为,美国想推翻古巴革命政权。苏联与古巴的关系由此越走越近,以至于猪湾事件发生的第二天,赫鲁晓夫就谴责了这场入侵行动。让赫鲁晓夫比较宽心的是卡斯特罗在猪湾狠狠地教训了肯尼迪一顿,但他还是心存疑虑,美国肯定会报复卡斯特罗的,这次入侵虽然失败了,但并不意味着卡斯特罗能击败美国的下一次军事入侵。所以,鉴于古巴的实际军事状况,苏联在古巴的要求下加强了军事援助。

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在卡斯特罗取得对反革命分子的压倒性胜利后,我们加强了对古巴的军事援助。古巴军队能吸收多少武器,我们就给他们多少武器……我们深知,美国人绝不会甘心卡斯特罗古巴的存在。他们害怕一个社会主义的古巴会像磁石一般吸引其他拉丁美洲国家走向社会主义,而我们则正好希望如此。我很清楚,如果我们不采取果断步骤保卫古巴,我们就很可能会失去她。”其实,美国之所以想除掉卡斯特罗,主要就是怕卡斯特罗的古巴被共产主义渗透成为苏联阵营的一份子。

所以说,在冷战格局下,美苏对古巴的争夺是必然的,而猪湾入侵事件更加剧了这种争夺。美国更想急于干掉卡斯特罗,扶持一个亲美政权;苏联则一心想要援助古巴,将其作为与美国对抗的基地。所以,猪湾事件使得美苏冷战战场转向了古巴,美苏之间的冷战由此更为激烈——美国人开始了他们的“猫鼬行动”,而苏联的“阿纳德尔行动”也出炉了。就这样在美苏的博弈中,“古巴导弹危机”变得不可避免。

结语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为继任者留下了一个选择题:是继续封锁古巴,放任它失败、落后;还是让古巴成为一个政治、经济与美国紧密联系、民主制度发达的“前院”。哈瓦那之行无疑是一个释放友好信号的开始。长远来说,美国与古巴的破冰之举甚至会带来整个拉丁美洲与美国关系改善的连锁反应。显然,如果在奥巴马卸任之后的下届总统能抓住机会的话,美国与拉美建立的联系将会长远惠及双方。但从美国这次大选情况来看,继任者恐怕都很难这么做,这就使事情充满了变数。也正因为如此,如果要“面向未来”,那么就必须“以史为鉴”,只有了解美古间的坚冰是如何形成的,才能更为豁达的看待“融冰之旅”所引起的涟漪……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断水就是宣战:印巴这次堪比古巴导弹危机
令人诧异!越南阅兵彩排出现的军服
中印边境解放军已换新武器 双方战力悬殊
印巴交火!能不能打赢全靠中国制造
正面突破!山东舰距美制反舰导弹不足100公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断水就是宣战:印巴这次堪比古巴导弹危机
令人诧异!越南阅兵彩排出现的军服
中印边境解放军已换新武器 双方战力悬殊
印巴交火!能不能打赢全靠中国制造
正面突破!山东舰距美制反舰导弹不足100公
劲爆!歼-36超低空掠过,超高清照
歼-36的最新视频 成飞宣传能力超过了沈飞
歼-15挂上鹰击-83K 上演“玩命突击”
印度对巴基斯坦下死手 中国会出手吗?
4艘055大驱同时开建 美想打压中国造船业太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