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步兵战术败笔迭出 终成二战最弱陆军 | |
www.wforum.com | 2013-05-06 19:36:39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个人认为德军,日军,苏联红军,美军和中国共产党的步兵战术各有特点和侧重点。 首先来说下八路军:八路军擅长山地丘陵游击战和运动战,所以八路军的步兵战术是结合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可以说论游击战和运动战八路军的步兵战术是最出色的。 八路军一个步兵班的人数在5-10人,由于不同部队间步兵班人数编成差别较大,一般认定八路军步兵班为8人。在大多数时期一个8人的步兵班主要装备汉阳造,三八大盖,莫纳辛干步枪和木柄手榴弹,大刀,等武器。在这种武器装备下决定了八路军的山地游击战术和运动战,在城市攻坚战和阵地消耗战明显不如德军,日军,苏联红军和美军。 八路军的战术素养无疑是很高的,八路军的步兵战术具备了疏散队形,分队配合,小群突击的特点。每个战斗组之间都保持合理的距离,避免在一发炮弹击中时伤亡更多的人。八路军的轻机枪多部署在排一级的单位,在防御作战时1名拿着步枪的步兵精准的进行点名一一射杀,旁边1名轻机枪手抱着轻机枪点射,压制敌人攻击队形,为战友提供支援火力,旁边另1位战士用手榴弹杀伤敌人(八路军很重视手榴弹杀伤的运用)一但敌人逼近,则最上方的战士端起上好刺刀的步枪迅速起身,但姿势很低的冲上前进行白刃战。八路军防守作战的另一个特点是很讲究活力配系和梯次配置,很重视单兵掩体,战壕,立射/卧射工事,重视步兵五大战术技能:射击,刺杀,爆破,投弹,土工作业)。 在进攻作战时,采取队形疏散,低姿前进的动作,后边伴有轻机枪和重机枪的掩护,士兵有层次突进,进攻中一个战斗小组通常由3-4人组成,每个小组成前三角或者后三角队形冲锋前进,为避免密集火力的杀伤,前后唿应,以保证冲击的连续性。所有的战士都是低姿、高速冲击的姿态。在敌方的火力死角通常布置有迫击炮,在机枪手边上通常布置1名特等射手用于射杀敌方指挥官或者机枪手,指挥官位于隐蔽的工事内,但距离迫击炮阵地和机枪阵地只有10几米,便于其指挥调动。 八路军多采用伏击,夜间偷袭,等方式作战,尤其擅长夜战!对于大型目标缺乏重武器的八路军多采用集束手榴弹来进行杀伤。八路军的战术重视战前侦查,明确各单位分工,制定应急预案。八路军的游击战术采用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往往采取围点打援,三面包围网开一面来进行伏击的战术。不做无谓的消耗,并且避实击虚,攻其不备,神出鬼没,面对敌人携带重武器如果打不过则迅速脚底抹油,敌人追不上,如果敌人采取抛弃重武器尾随的话将落入八路军的包围圈,并缴获敌人的重武器。此外八路军的步兵战术还有分割包围,迂回穿插等等,八路军的战术相当的灵活多变,擅于总结经验教训,在战斗中的适应和纠正能力非常强。 要重点提醒的是八路军的拼刺刀战术非常有特点,通常三个人一组,有人突刺招架、有人补刀。 其次来说苏联红军,苏联红军擅长平原地区大规模兵团作战,在强大火力支撑下的大规模步坦结合快速推进,大纵深迂回等特点,可以说苏联红军步兵战术的发展正是依托了这种特点。二战苏联红军步兵战术的特点离不开“朱可夫”,骑兵出身和骑兵在苏联军队中的地位使得后来的步兵改制中融合了骑兵的精神和独特的骑兵品质,许许多多出色的苏联红军指挥员都有在骑兵部队锻炼的经历,而曾任骑兵教育总监的朱可夫对苏联步兵的发展起到了重大影响。但是多朱可夫颇有影响的是闪电战的理论,所以不难看出苏联的步兵战术中通常能脱现出闪电战的影子。 编制和武器装备:二战时期的苏联红军一个步兵班人数在9人-11人,即卫国战争爆发前苏军步兵班的人数为11人(配备1个2人机枪组(副射手配备半自动步枪),2名冲锋枪手,6名步枪手,和1名班长),在1942年7月以后,苏军步兵班改为9人(2名军士,7名士兵),其中配备1个2人轻机枪组,其余普及波波莎冲锋枪,实际火力整体强于11人制的步兵班,与通常惯用的三三单位建制不同的苏军,一个步兵排辖4个步兵班和1个迫击炮班,一个步兵连辖3个步兵排,一个步兵营辖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1个迫击炮连,特点在团一级,旅一级或者师一级配属了大量其他兵种的部队而作为一个摩托化步兵师战斗力,火力都非常强悍。比如在苏德战争后期,一个苏军摩步师下辖3个摩步团,配属1个炮兵旅!1个自行火炮营,1个火箭炮营,1个反坦克歼击炮营,1个高炮营,1个工兵营,1个教导营,1个通讯营。一个苏军坦克师,下辖4个团,分别是2个坦克团,1个摩步团,1个炮兵团,1个侦查营,坦克师的编制仅限于卫国战争初期,在后期的集团军编制下的各兵种合成作战下,采用更合理的坦克旅编制,一个苏军坦克旅拥有195辆T34 8辆SU76 8辆SU122 38辆装甲汽车 37辆装甲车 12门85毫米反坦克炮 12门76。2毫米反坦克炮 48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 16门37毫米高射炮 12门76毫米榴弹炮 42门120毫米迫击炮 40门82毫米迫击炮 火箭炮若干的强大机动作战能力。 苏军最强大的莫过于他的摩托化步兵师和机械化步兵师,但是通常分析苏军的战斗力应当立足于一个苏军集团军的战斗力,因为真正起到整合各兵种优势,资源的是苏军集团军,强大的火力,高程度的机械化,顽强的战斗意志足以粉碎任何阻挡其前进的对手。 虽然在苏军篇中的首段文字简单的介绍了苏军的步兵的战术,但是有两点极具重要性的苏军步兵战术理论需要拿出来单独讲一讲,即苏军的大纵深战斗理论(始于图哈切夫斯基提出)和大纵深的追击理论。大纵深战斗理论在实战中表现为大纵深突击作战和大纵深防御作战,大纵深突击作战的精髓是以地面坦克突击为核心撕开一个突破口,由后续成梯次的步兵和坦克进行扩大突破口并大纵深突进。通常将进攻部队分为几个梯队,其中第一个梯队主要有步兵组成,在炮兵、航空兵火力准备之后,在诸兵种协同突破敌人防线,扩大并巩固突破口,第二个梯队主要由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组成,主要任务是穿过突破口,并向纵深发展胜利。 按照突破口理论,第一梯队是缺少装甲部队的,但在二战中,由于苏联步兵缺乏足够火力(由于素质等诸多原因,往往按照计划炮火准备做的还行,但是在投入步兵进行攻击的时候,缺乏协同)和防护缺乏攻坚能力。所以,在实战中,往往用于打开突破口的第一梯队也装备有坦克自行火炮等大量装甲战斗车辆, 但是战争初期,中期,苏联的大纵深进攻并没有发挥。但是大纵深防御确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莫斯科保卫战(纵深达数百英里,既然没有足够的反坦克火力和装甲力量,那么就用距离来防御巴,因为,坦克一次纵深进攻,会耗费大量的燃油,摩托小时弹药,也就是说,坦克不是核动力,每一次经过周密的作战准备之后,进攻距离是有限度的,将防御纵深扩大,那么敌人一次进攻难以突破防御,那么,战役就会陷入持久化之中,优势将随着时间向防御者转化。。。当然,也只有朱可夫对装甲战友深刻理解的人才会做出这么一个方案) 在二战中突破口战术逐渐得到了完善,增加了诸如突然性等要求。比如利用黎明,技术(比如朱可夫的探照灯战术)营造突然性,利用佯动,佯攻等牵制迷惑敌人,突破口往往选择在适于装甲突击的地段,往往集中大部分兵力并在狭窄正面展开,航空兵炮火准备在战役发动时往往按照计划对突破地段进行火力准备,营造一种兵力火力压倒性的优势等等。。。前面说过,在苏德战场初期,苏军由于处于战略被动,不能有效的使用突破口战术,但是在战争末期,苏军的突破口战术才稍见成效。比如,白俄罗斯等连续发动的十次战役(我国的刘伯承元帅曾在南京军事学院讲解分析过)苏军对盘踞我国东北日本精锐关东军的突击。 大纵深追击作战是为达到歼敌目的而向退却之敌实施的进攻,以插入退却之敌的后侧并实施合围,分割并歼灭或俘虏敌军集团。苏军的战术是一旦发现敌人准备退却时,就应该立即转入追击,力求阻止敌军有组织的退却,在敌到达新的防御地区并与从纵深开来的预备队会合之前予以围歼。进行追击的队型是在战役防御纵深进攻的队形,快速集团在前方。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具有行动迅速的特点,因而是实施追击的主要力量。苏军很重视在实施追击时,加强突出先遣支队的作用。先遣支队通常由一个加强团或加强营组成,而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先遣支队则由一个坦克旅或机械化旅编成。先遣支队中加强有坦克、摩步、炮兵、高射炮兵、反坦克兵、工兵分队。苏军追击有三种方式:正面追击、平行追击和正面与平行相结合的追击。苏军的正面追击一般是在敌军进行预有退却的条件下,或者己方军队的兵力特别是快速军队不足,兵力对比不利,无法通过坚决行动前出敌退却道路时实施的。目的是在整个退却正面牵制敌人基本兵力,限制其机动,迟滞其退却。 而苏军平行追击就是沿与敌军退却平行的路线进行追击,它能破坏敌人行军队形,使其无法向中间地区前出,还使退却之敌一直处于侧翼遭突击的威胁之下。苏军的正面与平行相结合的追击,就是以一部兵力从正面实施追击,目的是迟滞敌军基本兵力的退却,不让其脱身,并以集团军主力实施平行追击,前出退却集团侧翼,切断退却道路,最后合围和消灭敌人 接着说下日军 日军步兵班一般由10人组成,武器装备为一挺歪把子轻机枪,三八步枪,七九步枪。日军甲等四单位制挽马师团下辖2个旅团,1个野战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辎重兵联队和其他的通信队,勤务队。通常师团不配属坦克,坦克属于战时临时加强的部队。每个步兵联队下辖3个步兵大队,1个步兵炮中队,1个速射炮中队,每个步兵大队配属4个步兵中队。可以说在现代化军队中日军的火力和机械化程度是最低的,甚至连坦克都是轻型或者中型的居多,相比起美,苏,德寒酸许多。支援火力也仅限于75mm山炮,野炮,105mm榴弹炮,80迫击炮。日军尤其偏爱山炮,这不符合现代化步兵的发展的潮流。 日军步兵的战术在中队一级,大队一级,联队一级,旅团一级,师团一级都还是不错的,但是在大规模动用多个师团的战斗中往往由于日军将领二流的因素,败笔迭出。日军的步兵战术多采用分割包围,迂回包抄,集中火力和兵力集中突破一点。另外日军只擅长进攻作战,防守作战的能力相当的弱,这于日军提倡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相关,日军崇尚进攻到了盲目的进行进攻,偏执到在进攻中阵亡荣誉要大于在防守中阵亡,并且缺乏对于防守作战中的总结,这种无法改变的战术思想导致往往日军进攻受挫,而对手反攻和全面火力压制的时候日军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去防守,并且在防守中仅在一条战线上配属多个火力支撑点,而缺乏纵深梯次防御。日军的战术中另一种很脑残的是“白兵战术”也就是拼刺刀,日军提倡武士道精神,认为全天下就他们有勇气拼刺刀,并且连步枪的设计也是专门用来拼刺刀,另一方面跟日军缺乏有效的海陆空火力支援有关系,日军很少有成建制的炮兵旅团,活跃在中华战场上的也只有“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和野战重炮兵第6旅团,并且后期都被拆散使用,即使有炮兵支援,其弹药供应基数跟西方大国相比也少的可怜”,所以往往日军穷途末路的时候变本加厉的“发扬”白兵战术几乎导致“万岁冲锋”,“玉碎冲锋”成了日军步兵战术的代名词。所谓的日军步兵战术也只是老式的步炮结合战术,并且日军战术呆板,缺乏创新和灵活性,在多变的情况和对手下,适应能力和纠正能力也弱。 日军在冲锋中多采用三人一组分散—集中—分散的模式,并且日军在匍匐中射击(全世界就日军在步兵训练中有匍匐射击这项训练内容),并且相当精准的枪法突显出日军步兵不错的战术素颜。日军另一项死穴是其轻视补给,日军作战关于补给问题想来就是现地征集,就是现抢,在补给中也多采用骡马,与西方的机械化补给,美军的海陆空三位一体的补给形成相当大的差距,日军中一向有“辎重要是也算兵,蜻蜓也能算老鹰”的口号来轻视部队的补给。往往导致在陷入重重包围后难以突破,在面对相比美军整体实力较弱的英军时,以优势兵力包围但由于缺乏弹药补给而导致围而攻不下的局面(详情参考日军在缅甸的英帕尔战役)。指挥系统上“下克上”的“优良”传统一直制约着日军原本不弱的步兵战斗力的发挥,往往由于一俩个参谋大脑一热的疯狂举动而导致整个部队不理性的举动。日军战术的另一个特点是擅长夜战和偷袭作战,脱胎于忍者思维的夜间偷袭作战是日军最惯用的,并且日军在进攻中除了分割包围,迂回包抄之外还有进行虚实结合的渗透作战,强调利用非正面火力打击守军,力求打乱守军通讯指挥及火力支撑体系,这种打法非常凶狠,常给守军造成全线崩溃的感觉,屡屡造成严重后果。 最后说下美军和德军 美军步兵班有10个步枪兵,1个狙击手,1个支援步兵,也就是有10支加兰德,1支春田狙击枪(也可译为斯普林菲尔德狙击枪),1支BAR.美军编制中多采用三三单位制的系统,即一个步兵师下辖3个步兵团和火力支援部队,1个步兵团下辖3个步兵营和配属的火力支援部队。美军特别重视火力支援以至于往往是以万吨为数量级的弹药倾泻量,也就是把你炸死也把你憋死。美军的步兵战术立足于其强大的空军支援和机械化程度和现代化火力打击,各种口径的火炮的倾吐,加上步兵伴随这坦克进行分割包围,步步馋食,在空军的打击下往往敌方坦克部队损失惨重,以坦克开道步兵尾随攻击。 另外要值得一提的是美军的空降兵,美国空降兵属于陆军的体系范围,空降作战往往内在敌人深处配合进攻部队将敌人的防御体系肢解,混乱其通信,补给,限制敌人潜在战斗能力的发挥,可以说美军怕死,但之所以非常怕死才使得美军的火力支援相当的不计成本。此外美军优良,全方位,高机械化的补给能力也是在各国中最优秀的,能源源不断的补充前线,并减少伤亡,而其机械化工兵也保证了美军的前进速度和补给能力。 最后来说一说德军,德军一个步兵班有10个掷弹兵,2个机枪手,也就是有10支Kar98K,2支MG42。德军的步兵战术不用多说了吧,总所周知的“闪电战”文明天下,高机械的装甲部队配合摩托化步兵快速机动的穿插,突进,以快速撕开敌人的防守线包围敌军主力,并快速消灭敌人的通讯指挥系统,再以优势兵力一步步消灭掉,德军的步兵战术立足与其强大精良的机械化装甲部队。 德军步兵战术的另一个典型是“突击群战术”,其核心是利用小的作战单位,利用对方防御的间隙和结合部,渗透到对方的防御体系中,打击重要目标,切断交通线,割裂防御部署之间的的关系,为正面攻击创造条件,在这种战术思想下,先经过密集的炮火覆盖,接着在弹幕的掩护下,排出数支精良的小分队绕过敌人的火力支撑点,迅速通过敌人防御部队的间隙突破到敌军纵深,切断敌军通讯,而大部队发动进攻。 总的来说如果武器装备一样在山地丘陵游击作战的话当属八路军最强(就算有精良的装备,八路军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快速的掌握会限制最后的效果),如果在平原地区和巷战当属苏军强大的钢铁洪流最强,如果要论空降作战上则美军最强,德军似乎夹在了中间,而日军的战法在初期也许会有些小效果,但是随着战局的变化将是最弱的一方。
|
|
|
|
![]() |
![]() |
4名中校2名中队长 巴公开击落印军飞行员名 |
![]() |
击落F-16?印度在自家米格-21残骸贴上巴国 |
![]() |
印度不愿面对现实 拒绝法国调查阵风战机 |
![]() |
中国的“轨道核导弹” 将彻底改变战争规则 |
![]() |
虚晃一枪!印尼与法国达成阵风战机军购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