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铩羽而归 北非战场对德国是鸡肋? | |
www.wforum.com | 2013-02-17 19:57:41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众所周知,北非战场是一场德意联军对抗盟军的打了近三年的拉锯战,最终以盟军的胜利告终,它有效地打击了轴心国的士气,间接支援的苏联红军,从1940年6月10日至1943年5月16日,英军连环主将,德军的隆美尔却大出风头,但终因补给和类似于BUG的超级机密铩羽而归,饮恨尼罗河。 意大利先挑起了这场战争,不负众望的被打进了自己的防线,这是希特勒出手了,当时还是中奖的隆美尔带着装甲师和元首的期盼来了,他带领士兵厉兵秣马(战争就是战争,非德粉),两个礼拜抹平了英军几个月打出来的优势。随后爆发了一系列为控制利比亚和埃及部分地区的拉锯战,至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达到顶点,当时由伯纳德·蒙哥马利中将指挥的英联邦军队给予了轴心国军队以决定性的打击,并将他们赶回突尼斯。 看这场战争,德国人想控制北非,控制苏伊士运河,和南部的军会合,但是他们根本没那么多坦克这么做,在沙漠中,坦克就是最好的利器了,沙漠地形简单,适合坦克行军。希特勒在北非没捞到一点好处,反而葬送了几十万年轻的后备力量和装甲力量,几十万德国人和意大利人俘虏到美国种棉花,这对意大利人来说也许不错,但是对的国人来说。。 如果德国人放任北非丢失呢,不过是失去了地中海和对西班牙葡萄牙的影响,以及整个意大利南部海岸线,这当然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所以,我认为,要不然就用足够的兵力去打,打下来就一劳永逸,要不然就派足够的兵力去守,不进攻只防守,真不应该用隆美尔这种犀利的战将。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
中方献计:不费一枪一炮,让巴铁无后顾之忧 |
![]() |
反噬已开始:莫迪坚持的“印军大捷”露馅了 |
![]() |
美国为何不敢像制裁中企一样,制裁北斗? |
![]() |
印军“一雪前耻” 击落600架巴军战机? |
![]() |
印度要关“水龙头” 中国助巴铁脱困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