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 | |
www.wforum.com | 2012-06-26 23:04:09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 常见的说法有两个: 1)宋高宗十分懦弱,不敢坚决抗金,所以向金国求和,答应了金国的屈辱条件,其中一个就是杀岳飞。 这个说法显然错误。宋高宗的意志相当坚强。最开始,他颇有勇气地去金营议和、当人质。汴京陷落后,他又挑起了国家的重担,屡历艰险,甚至被金兵追到海上。他始终都没有屈服。这才鼓起了南宋军民抗金的勇气。怎么可能在反守为攻的大好局势上,他反而变得如此懦弱了? 2)岳飞要迎回徽、钦二帝,这威胁了宋高宗的帝位,所以宋高宗要杀岳飞。 这个说法表面看似乎有道理,但你再仔细研究,就发现站不住脚。假如南宋北伐成功,宋高宗的威望将是如日中天,文臣武将都是他带出来的。徽、钦二帝是亡国之君,给国家带来巨大苦难,此时又已经过了十几年,他们的旧臣已凋零大半,哪里可能去威胁宋高宗的帝位?而且,宋徽宗已经暗中送信给他,只求自己能被救回国,安享晚年,不求帝位。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要继承宋朝的一个核心制度,中央集权制,就是国家的所有权力都掌握在皇帝一人的手中,不能分给其他的官员(包括皇帝的兄弟和儿子)。只是后来的当权者要宣扬中央集权制的优秀,所以刻意隐瞒这个事实,才搞得争论不休。 初期,在金兵的进攻下,他宋高宗有灭顶之灾,所以其他什么都不顾了,各将领可以自由发展,只求能挡住金兵,保住自己。在保住半壁江山,金兵的威胁解除后,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威胁:将领们都有很大的独立权,有变为诸侯的趋势。 怎么办? 是否允许将领们继续发展? 如果允许,那么将领们会充满积极性,是有可能收复中原,甚至消灭金国,开疆拓土,我有巨大的荣耀。但到那时,将领们变为诸侯,违背了上述核心制度,国家的权力就不是有我一人掌握。即使收复中原,这块土地也是落在诸侯们的手中,不属于我。甚至可能他们的野心随着势力大增,推翻我。 如果夺取将领们的独立权,那是维护了制度,国家大权掌握在我一人之手,不担心他们会推翻我。但是,将领们必然消极,不仅收复中原无望,万一金兵再打来,恐怕抵挡不住。也有可能,将领们直接就造反了。 当然,对于前一个选择,恶劣的情形只是可能发生。如果我把诸侯们控制好,也是可以避免的,西周不就维持了长久的稳定吗!但是,我能控制得好吗? 对自己的能力,对当时的国家情形,宋高宗是非常清楚的。要他控制好,很难。即使他本人能控制好,在他身后,谁来控制?因为他连亲生子嗣都没有,是从旁支选的一个继子,他对诸侯们有多大的威信呢?风险太大了。 早期的皇室教育,让宋朝的制度深入宋高宗的心中,所以他最终选择了后者。宁肯舍弃北部江山,也要维持中央集权制度,夺取将领们的权力。 但他很聪明,没有采取简单、激进的手段。他把握了六个重点:1)在局面还没有失控时,杀了一个最出格的,威慑其他人;2)不惜一切代价,向金国求和,得到一个和平的环境,否则,在强大的外敌威胁下,他根本不敢动那些将领;3)然后开始夺取将领的权力;4)但不急,慢慢来,稳住将领,比如长期默许余家在四川的特殊地位,将近百年后才完全取消;5)学习宋太祖,给予将领很好的经济待遇、甚至允许违法乱纪欺压百姓;6)加强儒家的思想宣传,忠君爱国。 他成功了。
|
|
|
|
![]() |
![]() |
击落F-16?印度在自家米格-21残骸贴上巴国 |
![]() |
印度不愿面对现实 拒绝法国调查阵风战机 |
![]() |
中国的“轨道核导弹” 将彻底改变战争规则 |
![]() |
4名中校2名中队长 巴公开击落印军飞行员名 |
![]() |
虚晃一枪!印尼与法国达成阵风战机军购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