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北宋真的没有大规模骑兵部队吗?
www.wforum.com | 2011-10-24 21:53:17  中国历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宋代在中国古代的中原王朝中是唯一一个没有完成统一的王朝,是中国古代武力非常贫困的一个时期。自宋朝建国以来就面临着周边游牧民族政权的巨大压力。宋与北方邻国爆发过无数次战争,基本是败多胜少。这里面有着诸多的原因,宋太祖的后代们没有一个有宋太祖的魄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就是由于唐代的政策使许多产马的好地方沦落到游牧民族手中,宋朝严重缺乏骑兵。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整个北南宋历史上,宋军始终以步兵为绝对主体(包括岳家军),骑兵尤其是大规模骑兵军团与宋朝是没任何关系的。那么,历史的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首先必须肯定,宋在骑兵这个兵种上是很少的,步兵构成了宋军的绝对主体。在历次战争中,宋军几乎都是以步兵对抗北方和西北对手的骑兵。所以历来宋军的胜仗大多是击溃战而非歼灭战。这个时期的中国骑兵完全不是使用巨型长矛和重剑近身肉搏的的重型枪骑兵,而是主要以弓箭和刀矛等做武器。即可以远距离射杀,也可以近身肉搏。契丹、西夏的铁甲重装骑兵(如:西夏皇室“铁鹞子”和契丹皇室近卫军“御帐亲骑”),都具有极其强大的突击能力。在历次战争中,都对以步兵为主的宋军构成极大的威胁。战马的高速和高机动能力骑兵对步兵在速度和机动性具有绝对优势!

    不可否认宋军在与辽军30年战争中,也曾经取得过数次辉煌胜利。如 “满城之战”中的宋军就依仗正确的阵形配制大败契丹铁骑。但是步兵在速度上远不如契丹骑兵。因此,契丹骑兵都能在历次战败后都依仗骑兵速度上的优势迅速脱离战场。宋军根本无力追歼或者合围契丹主力。而辽军占了上风,骑兵又可以迅速对宋军事实迂回包抄分割包围。宋军对此经常是无力更无时间应对。说白了,就是赢了赶不上(人怎么能跑的过马);输了也跑不掉。

    这一点在战略性决战上显得特别重要。在影响国家命运的“岐沟关之战”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在“岐沟关之战”前期,宋朝取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而辽国之所以能够短时间内反败为胜,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辽军的骑兵军团在速度和机动性上对宋军的步兵拥有绝对优势。这些从辽国各地征发的游牧壮丁,自备多匹战马和武器、给养。人不离鞍,吃、喝、拉都能在马背上完成。在辽地方官的带领下,日夜兼程从全国各地赶往华北战场。短短两个多月,辽军就增兵到近40万,从而取得了对宋军兵力的绝对优势。

    从另一面讲,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粮草,运粮就需要粮道,粮道始终是农耕民族军队最致命的短板。随着宋军占领区的扩大,战线和后勤补给线的拉长。一旦后方有变,以步兵为主的宋军前方主力不能迅速回师救援。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又非常适合骑兵作战,这个条件给了辽军骑兵充分的发挥。辽军正是依靠骑兵的速度优势,以一支骑兵集团绕道南下歼灭宋军后卫切断其粮道,随后北上与主力合围宋军。而宋军的步兵在行军速度上远不如辽军,最终被围歼!

    宋军之所以缺乏骑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丧失了产马区。但唐朝安、史之乱后,唐朝彻底丧失了对西域的控制。而西夏又占领河西走廊,在地理和贸易上彻底隔绝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因此,宋朝不可能批量获得来自西域的优良战马。这导致在宋代,战马异常奇缺。缺乏战马,导致宋朝无力组建大的骑兵军团。这是否就证明,宋朝军队基本没有骑兵是正确的呢?这显然是不客观的,看过《宋史》的人都清楚雁门关一战宋军主讲杨业用区区3000步兵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帝国十万铁甲精骑!斩首辽军万余,杨业亲手射杀辽军统帅萧咄李并生俘其副帅李重海等数千人,取得空前辉煌的胜利。而事实上,在杨业射杀萧咄李后,辽军尽管已经溃退但主力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在这个关键时刻,宋军山西驻军最高统帅潘美率援军及时赶到。那潘美带去的援军是什么呢?史书记载非常明确:一万五千重甲骑兵!正是这支骑兵,给了辽军最后一击,才能最终取得如此大的杀伤效果。

    在这之后的公元982年,杨业等在潘美的指挥下再次出击。先是大破契丹三万铁甲骑兵。随后向北长途追击。杀敌三千多人、俘虏四千多人,缴获牛马、兵器无数,扩边数十里。这在一直都吃败仗的宋代是极为罕见的。而这几场宋军参战主力竟是:精骑万余!

    公元986年正月。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倾全国之力发起历史上著名的“雍熙北伐”。 西路军在潘美和杨业的率领下,出雁门向东进发参与北伐。这支军队仅有8万兵力,但战斗力却异常生猛!短时间内连续攻克寰州、朔州、应州、云州。云州之战更是全歼了由当时契丹第一猛将大鹏翼率领,前来反扑的契丹帝国最精锐的3万铁骑宫帐军!西路军之所以如此生猛,就是他配属了一支精锐力量:一万重装钢甲骑兵!

    《宋—辽澶渊之盟》后,宋将杨延昭孤悬敌后。却先是从河北奔袭山西岢岚军(“军”是北宋一种行政区划)。击溃当地辽军一万五千宫帐军并摧毁辽军后方辎重。在双方议和停战后,宁死不从的杨延昭又单独出兵追杀辽军数百里,深入辽境并一举攻克古城,这显然不是步兵所能做到的,那这只神秘军队是什么兵种呢?能够如此迅速的穿插?除了骑兵还会是什么?史书记载非常明确:“延昭率所部万骑克古城而还”。

    看了以上的这两个例子大家是不是觉得和以往的宋军没用大规模的骑兵团作战的印象有点相悖呢?其实这几场战役都是发生在北宋初期的,在宋建国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底子的。但是为什么后来这些骑兵缺没了?这与当时的统治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开始,为了预防武官夺权,宋朝的军队方式往往是兵不认识将领,将领不认识兵就开始作战了,这是非常可怕的。文官领兵更是北宋的特色,以至于在公元1041年,在忧国忧民的文臣范仲淹的“英明指挥下”下,宋军采盲目进攻,连续与西夏爆发两次空前惨烈的激战,同年4月,与西夏的“好水川之战”中全军覆没。一同覆没的还包括其他总共20万宋军。

    宋朝的王安石变法中有过“马政”这一政策大意是鼓励民间大规模养马,但宋朝的强干弱枝政策非常可怕,为了预防民变朝廷禁止民间大规模养马。宋朝皇家“重文抑武”思想,使皇室和文官宁可割地赔款也不去发展军事。发展到南宋,这种思想已经发展到变态的地步。宁可杀害功臣名将也不抵抗,不惜靠卖国投降来换取苟安这一可耻更可悲的结局!
宋朝的骑兵缺失最重要的不是外因,是内因。“重文抑武”恶劣风气,加之传统儒学在宋代被那些“大儒”们为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改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中国人的思想从汉唐那种崇尚武力,变为后世的软弱无能!中国男人思想从汉朝那种“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变成后世的“好男不当兵”!尚武精神的灭亡不仅是宋朝一个朝代的悲剧,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悲剧!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21岁乌漂亮女兵引关注 被炸后失去一条腿
“阵风”被歼-10击落 是一场不公平的战斗?
刚起飞,导弹就来了:中国航班空生死一线
巴铁吊打印度!中国军工,一战封神了
印巴空战中的“计算”与“算计”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21岁乌漂亮女兵引关注 被炸后失去一条腿
“阵风”被歼-10击落 是一场不公平的战斗?
刚起飞,导弹就来了:中国航班空生死一线
巴铁吊打印度!中国军工,一战封神了
印巴空战中的“计算”与“算计”
为何突然停火? CNN:美国接获“惊人情报”
印度打不起,巴基斯坦不想打
空战惨败,印度终于破解空战最大难题
普京在红场与5位朝鲜将军拥抱 至少3个特种
以军24小时精准打击:胡塞打服了,要求停火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