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学者称张学良918事变前不认为日本会侵略东北 | ||
www.wforum.com | 2011-10-13 21:13:10 旺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张学良 正因为不抵抗,日本人一夜占了沈阳城,数月内占领全东北。胡玉海说,1931年夏季,日本频频制造事端,张学良曾致电蒋介石:“由万宝山事件及韩人排华风潮以观,日本推展其大陆政策,有急侵满蒙之意;已无疑问;无论其对手为中国抑或苏联,事既关满蒙存亡,吾人自应早为之计。”张学良指出,东北之安全,非藉武力无以确保,日本既一意对外,我方亦应有所自省,这是他明确主张武力抗日的佐证。
第二,迷信条约的作用,错误地估计国联的制裁能力,寄希望国际干涉,是张学良实行不抵抗的重要原因。第三,保存东北军实力,与“全国共同抗战”论,是张学良实行不抵抗的思想根源。在事变当天夜里,曾向高级将领分析说:“我们军人的天职,守土有责,本应和他们一拼,不过日军不仅一个联队,它全国的兵力可源源而来,绝非我一人及东北一隅之力所能应付……我们是主张抗战的,但须全国抗战,如能全国抗战,东北军在前线作战是义不容辞的。” 第四,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让他担心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当年《国闻周刊》发表一篇文章,说张学良不抵抗是有远因的,认为“假如东北负责当局不是张学良,九一八事变,任何人十分之九也是不抵抗。在1930年的中东路事件,张学良不是抵抗了吗,闹了个损兵折将,大为失败,内外责言,这是促成张学良不抵抗决心之远因也。”张学良认为此评论,说到了他“内心的隐情”。 第五,在张学良思想的深层也有恐日的心理。张学良在口述历史中不止一次地谈到日本军队,认为日军很强。 胡玉海指出,下达不抵抗命令和主观上不想抵抗是不同的,所以张学良只承认“判断错误”,而不承认“不抵抗”;综合当事人当时所处环境及个人身心状况判断,与其不抵抗尤其是“继续不抵抗”,是有很大关联;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保存东北军实力和争取条约权益的中东路事件,是他主要原因。但他在口述历史中只是隐隐谈及,而不与“不抵抗”政策相联系,这正是张学良高明之处。一方面这既符合历史事实,同时又保护蒋和他自己两个重要的当事人。这为后人如何看待和研究这段历史,留下一个永久性的课题。 |
|
|
|
![]() |
![]() |
越传越离谱!歼-20在渤海击落F-35和预警机 |
![]() |
4名中校2名中队长 巴公开击落印军飞行员名 |
![]() |
美国断供C919航发,反成中国的机会? |
![]() |
歼-50最新照片曝光:“腹沟”并不明显 |
![]() |
认了,印度官方首度证实五七空战中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