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不可思议!鸦片战争英军主要是靠拼刺刀打赢的
www.wforum.com | 2010-10-20 20:29:31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超出大部分人想像,鸦片战争英军大部分战役最终是靠拼刺刀打赢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在火炮对射阶段还能和英军抗衡,一到肉搏阶段就立即崩溃。

  林则徐认为英军“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这话不是白说的。

  八旗属于步兵战兵的马甲、领催、小甲之类的就不考虑了。乌兰泰在挑选驻防八旗加强到广西剿灭太平军前线时,就曾经奏称:“驻防八旗已多不习刀矛,弓箭十无五中…………唯今所恃,唯以鸟铳…………”

  驻防八旗如此,京师八旗也不过如此。当乌兰泰以原秦定三的黔兵2000别领一部后,所带驻防八旗兵也“唯以奴才所带鸟枪发给教习…………黔兵杂以刀矛。”才教习完毕之后,攻打永安一役,八旗兵杂以威宁兵数百守炮位,被7名太平军士兵持长矛短刀就追得丢弃大小炮位十余,投身激流,宁愿淹死也不肉搏。

  八旗马队,八旗马队以吉林、黑龙江马队和蒙古马队为主。吉林黑龙江马队6000,曾经是江北大营主力,可偏偏就是这支主力,在和太平军肉搏当中,望风溃散,甚至有“不及逃跑,下马跪受贼刃者”蒙古马队素称劲悍,但是在僧王和胜保麾下的时候,于太平军北伐部队民马杂凑成的马队对战的时候,也是撒丫子时候居多。天津知县谢子澄一次亲自率队攻扑独流木城,蒙古马队以为后殿,结果谢子澄被太平军士兵以长矛刺死的时候,蒙古马队数百在后观望不前,当太平军挺矛上前的时候。“…………轰然溃散,有遁至静海,无鞋无钱,向民间丐食者…”怯懦如此,真是丢光了老祖宗的脸。

  而鸦片战争的时候,只要英国人列队整齐的前进到100米处,齐射,然后刺刀冲锋(标准的拿破仑时代步兵战术),清朝的军队就已经基本上溃退干净了。另外,定海那么多八旗绿营将士殉城,也是洋鬼子白刃突击拿下来的,洋鬼子死2个,伤15个。

  三元里抗英斗争中,英军马德拉斯步兵团一个连迷路被乡勇包围,几乎一万多人对英军不到二百人,天降大雨火枪失灵,英军完全凭借白刃战突围而出和大部队会合,总共死了六个人。鸦片战争后十四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曾有英军一个排四十人以白刃战击退俄军两千人的记录。

  白刃战很多人会被吓尿裤子的,宿北战役两个旅的士兵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以连方阵刺刀冲锋打垮对方两个师,是多么震撼人心和壮观。要是拍出来,什么BOB,大兵都要靠边站,不过这种绝对血腥的影片能不能上映都是个问题。

  刺刀战术在当时最能反映一支军队的训练和意志。鸦片战争的英军,甲午战争的日军,都是靠最后的刺刀冲锋打垮清军,清军在火器对射阶段一般能稳住阵型,到了对方刺刀冲锋后无一例外崩溃。

  到了甲午战争,清军又不敢跟日军拼刺刀。一位日本军官描述

  "……步兵经常好像二百乃至五百一群,这一群里必有大旗两面 。并有六厘米炮两门,携带地兵器全是毛瑟枪格拉枪等优良步枪,必定在散开后射击为常规……他们经常用的队形是在散开后的一队中挥舞大旗开火,开火为随意射击,并没有一齐射击,他们的队形到处都有薄弱的一线,没有预备队。但是称为总预备队的,是经常担任总指挥官的护卫,在散兵线的后方若干米的位置上。退却地时候。这个预备队先退,散兵则无秩序的溃逃……也许是不善于射击,也许是不善于测量距离。也许是时间与演习在射击上有很大的差异,其子弹多从头上通过。达到很远地距离。他们不考虑利用地形地物,从不用跪射,卧射。一律站着射击,这是经常为了保持队形的整齐,便于他们能力不强地军官掌握,否则他们很快就会停止射击溃退……淮军所部,只有聂士成所部有坚定射击到底的勇气,但是当我军在付出不大的伤亡(因为他们射击技术地拙劣),逼近并且亮出刺刀的时候,清军每次都转入崩溃,无一例外……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越传越离谱!歼-20在渤海击落F-35和预警机
4名中校2名中队长 巴公开击落印军飞行员名
歼-50最新照片曝光:“腹沟”并不明显
美国断供C919航发,反成中国的机会?
认了,印度官方首度证实五七空战中的损失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越传越离谱!歼-20在渤海击落F-35和预警机
4名中校2名中队长 巴公开击落印军飞行员名
歼-50最新照片曝光:“腹沟”并不明显
美国断供C919航发,反成中国的机会?
认了,印度官方首度证实五七空战中的损失
4吨黄金换来无人机生产线 伊朗补上俄军短板
新订单?又见歼-10CE黄皮机试飞
一昼夜弹300架飞机 福建舰电磁弹射强在哪?
朝鲜召开军委扩大会议 金正恩头发白了
黄仁勋罕见高分贝求救 英伟达被打中要害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