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众多军迷们纷纷发来贺电:“首艘小火车开始试航!”他们口中的“小火车”,就是第一艘055型万吨级驱逐舰,这对中国海军第四代驱逐舰来说,是一个里程碑节点,而相比第三代的052D型驱逐舰,它从下水到试航的时间要略长一些,这是因为055在动力、电子系统方面相比052D有了巨大的升级。
第一艘055型驱逐舰,上午在众多拖船的簇拥之下,离开了上海江南长兴造船厂的舾装码头,驶向长江口到东海附近海域进行试航,它是去年6月28日在上海的江南长兴造船厂下水的,首次试航距离下水的时间大概是1年2个月时间,给人的感觉是拖了有点长。
相比052D首舰,055型驱逐舰首舰首次试航的时间要多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首艘052D型驱逐舰是2012年的8月28日在江南长兴造船厂下水的,首次试航的时间是2013年8月底,恰好是1年左右的时间,而052D型驱逐舰从下水到服役平均花费的时间大概是1年半到2年时间。
055型驱逐舰是中国海军第一种采用全燃联合动力(COGAG)布局的驱逐舰,4台GT25000型燃气轮机,而052D则和052C、052B一样,采用的是2台GT25000和2台柴油主机组成的柴燃交替动力(CODOG),这种动力布局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052型驱逐舰上,已被我国完全掌握。
除了全新的动力布局之外,055型驱逐舰上的船电、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也几乎是全新研制的。它除了4面“海之星”相控阵雷达属于成熟产品之外,包括主桅上的4面X波段“小盾”,大量采用共型相控阵天线的电子战、通讯天线组成的综合射频系统,都是全新研制的。
一型新型主战舰艇下水后,在码头舾装完成后,在试航前还需要完成系泊试验,以上的动力试车,雷达、电子系统调试,都需要时间来完善和打磨,这也是首艘055型驱逐舰下水之后一直没有“挪窝”,直到现在才首航的原因所在。
毕竟,一些发达国家的新型海军舰艇,在服役前没有解决存在的技术隐患,服役后“状况频出”的现象并不罕见,英国海军的45型驱逐舰频频趴窝,德国海军最新的F125型护卫舰甚至被曝要被退货,因此055型驱逐舰“慢工出细活”,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