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8年7月3日,在军迷圈中早就已经不是啥秘密甚至有些略显“过气网红”之势的中国055万吨大驱再次成为了各方瞩目的焦点,因为,就在这一天上午,位于我国大连造船厂的某船坞内,两艘055万吨大驱在同一时间进行了下水仪式,并随后在拖船牵引下,先后慢慢地移动到了舾装的泊位上。而说到如此这般一口气同时下水两艘排水量达到万吨的大型驱逐舰,就算是放眼当今全球,也是极其罕见的现象,但在这样一种壮举的背后,或也正能说明,当今的中国实则已经拥有了世界一流的驱逐舰造舰水平。
众所周知,我国真正开始独立自行设计建造国产导弹驱逐舰的历史,往往得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满足随后洲际导弹全程试验的海上护航及警戒需要而建造的051型导弹驱逐舰说起,但其实直到本世纪初更先进的导弹驱逐舰设计建造服役之前,对于我国来说,在许多导弹驱逐舰建造领域方面的技术水平始终都是不如国外同行,加之诸如海军军费常年不够充裕等客观情况,因此在这一时期,我国先后建造的多型导弹驱逐舰其实都带有着浓郁的“小步快跑试验性质”,这里面就包括仅仅只建造了2艘的052型导弹驱逐舰、仅1艘的051B型导弹驱逐舰等,而同样是在这个期间,我国于1968年就开始构想设计建造的“一代”055导弹驱逐舰(注意,此“055”非现在的彼“055”),终因各方面技术无法达标等原因而没能继续搞下去,转而变成预先研究,直到2005年左右才开始重新起步,且这刚好也是咱们在一些导弹驱逐舰重点技术逐渐要取得技术突破并开始准备进入批量设计建造已验证是否成熟的时间节点,这里面就包括了先进舰载导弹(包括舰舰、舰空等)、先进舰载相控阵雷达、先进舰炮、舰船隐身、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舰用发动机(特别是大功率燃气轮机)等技术,而在这之后开始全速批量建造的052C/D导弹驱逐舰也就可以理解为是上述这些技术开始进入实际成熟使用的重要标志,并且通过052C/D导弹驱逐舰这条“渠道”,特别是052D的大批量设计建造及服役,也使得上述这些对于现代055而言十分重要的技术能够在一个实际的条件下得到充分的积累、验证和改进。故而经过了这些过程,对于如今我们能够在055首舰下水一年多的时间里,“轻车熟路”般地开工建造一批055后续舰,乃至在今日一口气直接下水2艘这样的万吨大驱,也就没啥大惊小怪的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往“罗马的道路也非一天而成”,对于今时今日的我国造船工业而言,能够在如此性能达到世界领先级的055万吨驱逐舰上取得如此这般成就,应该说是走过了一条“充满荆棘”的王者崛起之路,并且我们也相信,随着国内各项造船/造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给予我们军迷甚至是普通大众的惊喜还会更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