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军事频道罕见发布了火箭军某旅进行巡航导弹实弹发射的视频,在视频中出现了六枚巡航导弹齐射的壮观场面,而且视频最后是巡航导弹在飞行了上千公里后准确命中目标大楼,破窗而入将大楼彻底摧毁的场面。
这是被誉为中国版“战斧”巡航导弹的国产东风-10A巡航导弹首次进行实弹发射的视频,整段视频极具震慑感,因此很自然就成了最近的热点话题。
自从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大放异彩抢尽风头之后,在此后美国所参与的阿富汗、伊拉克、科索沃、利比亚战争直到最近的对叙利亚军事打击,几乎只要有美军参与,就必然有“战斧”的身影。
“战斧”从发射装置中呼啸腾空,再准确命中目标的画面也是屡见不鲜,因此,巡航导弹在现代战争的作用也逐渐深入人心。
以前,中国研制的东风系列都是弹道导弹,尽管弹道导弹威力大,但成本过于昂贵,用于打击战术目标实在有些牛刀杀鸡大材小用,而且弹道导弹往往会使人和核武器联系在一起,使用弹道导弹很可能造成导致事态升级,甚至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因此,中国也将眼光放到了发展巡航导弹上。
上世纪80年代,最早立项的巡航导弹主要是作为岸舰导弹,用于打击以航母为代表的大型水面舰艇,所以最初的型号叫东海-10,这也是很多照片上东风-10A标有“DH-10”的原因。
由于巡航导弹涉及到多项高精尖技术,需要逐一攻关,所以巡航导弹研制过程相当漫长,并在90年代以后将原先的反舰逐渐调整为打击陆上目标。直到2000年10月才进行了首次试验飞行,2008年才完成定型,东海-10的陆基型正式更名为长剑-10,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长剑-10除了陆基型之外,还有在轰-6K轰炸机上发射的空射型、在093型攻击核潜艇上发射的潜射型和水面舰艇发射的舰射型,形成了可以覆盖海陆空武器平台使用的大家族。空射型的型号为长剑-20,并在长剑-20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了远程空射反舰导弹鹰击-100。
到了2015年九三胜利大阅兵,在阅兵方队中亮相的陆基巡航导弹发射箱上赫然是“DF-10A”的字样,也就是说明此时这款巡航导弹的型号已经从长剑-10改为东风-10A了。
东风-10A的弹体外形前半部和俄罗斯Kh-55“肯特”巡航导弹相似,后半部则是参考了美国的“战斧”。
推测其尺寸介于Kh-55“肯特”和“战斧”早期型之间,弹长约6.5米,弹体直径约0.5米,发射重量约1.8吨,弹头战斗部重量约500公斤,而且既有核弹头也有常规弹头,最大射程将可能达到2500公里。
虽然东风-10A的飞行速度达不到音速,但是飞行弹道和进出大气层的弹道导弹不同,主要采取长时间低空贴地飞行,因此不易被雷达发现,也就难以被拦截,以此来弥补速度上的不足。
东风-10A在巡航阶段采用惯性+地形匹配+卫星辅助导航,末制导则是光学图像匹配复合制导,因此具有相当高的命中精度。
正如央视视频中展现的那样,经过上千公里的飞行,还能从目标大楼的窗户里飞进去!真正达到了千里飞行破窗而入的水准,从而具备了像“战斧”那样定点清除的外科手术式打击能力。
东风-10A的各项性能都不比“战斧”逊色,比“战斧”更胜一筹的是陆基型采用8x8高机动越野车底盘,机动性强,反应速度也更快,因此不但生存性大为提高,而且凭借东风-10A的远射程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内陆复杂地形掩护进行隐蔽发射,进一步提高打击的突然性,从而即便是在纵深内陆发射,也能有效打击第一岛链目标,将巡航导弹的作战特性完全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