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整体和平的大背景下,各国未雨绸缪,在空中战机的研发上同样没少下功夫。如今,各强国都已经相继问世了自己的五代战机,其中部分国家又将目光放到了第六代战机的研发上。
六代机的研发应该属于各国相对保密的军事领域,但是,根据一些不完整碎片信息,还是能发现六代机会有哪些优势和重点研发方向。
最近,在臭鼬工厂成立75周年的纪念日上,洛·马公司发布了一则视频用以回顾臭鼬多年来的科研成果,而无垂尾无平尾三角翼六代机的风洞测试视频赫然在列。
按照以往空中战机的设计原理来说,垂尾是必然的存在,因为它可以保证在飞行时机身的稳定性。但是,本次洛·马的六代机方案似乎着重要取消垂尾,因为垂尾的存在,就意味着带来更大的飞行阻力系数。
取消垂尾则可以降低阻力,实现战机的飞行速度和更为极致的隐身效果。那么,取消垂尾后,何种装置可以代替垂尾实现偏航控制力矩又成了一个问题。
在美国以往的研究实验中,曾经以全矢量喷管来控制飞机平衡,但是矢量喷管的稳定性和寿命都不尽如人意,因此也不能作为代替垂尾的最好装置。其实,对于六代战机而言,中国在此方面也没有停滞不前。
除了在隐身性能上持续发力外,中国的六代战机方案中着重研发其超音速长时间飞行和高速远程打击武器的应用,甚至装配上激光武器等先进武备。相较于洛马第六代战机还在解决垂尾问题上的愁眉苦脸,中国似乎已经领先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