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禹治水开始,我们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中国现在研发能力的发力,中国的船舶研制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媒体甚至用“下饺子”来形容我国舰艇的下水速度。中国的海上力量也逐渐由近海向远洋推进,而在近日,再传一捷报,我国一艘自主研发的大国重器,经受住了海试的各项考验成功归来,并预计将在年底投产服役。
据央视6月14日的消息称,目前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船,其于日前顺利通过了首次海试。作为我国新一代的“大国重器”,其向正式“上岗”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天鲲号”监造组组长、中交天津航道局副总工程师王健表示,在本次海试中,其动力推进系统经受住了考验,同时雷达等辅助设备也得到了矫正。那么作为新一代的“大国重器”,它具体表现怎么样呢?
作为“天鲲号”的前一代产品,“天鲸号”绞吸船就已经让周边各国眼红不已。其18个月制造的面积,达到越南5年工作量的48倍多。而作为升级版的“天鲲号”其能力,差不多达到了两艘“天鲸号”的水平。
按照官方给出了参数,“天鲲号”一小时可挖泥6000立方米,最大挖掘深度达35米。这是一小时两套大三居的节奏啊,怪不得有网友表示,“白宫那么大的地位,‘天鲲号’一天就能挖掉”,这款“最强地图编辑器”也让网友们表示“中国又一领域,向世界进军。”
王健组长表示,这艘船的背后凝聚着我国100多位技术人员的心血,其中甚至还有一些是退休了的人。正是这些人不求任何报酬,默默帮助这条船的设计研发,这件大国重器才最终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当比利时的专家Francisco见到这艘船时,罕见夸赞,“一个船坞内同时建造两艘大型船只,世界上只有中国这么做,制造技术非常惊人。”
惊人的还不仅于此,一般的绞吸船是不预备航行能力,只能依靠拖船行进,而“天鲲号”就可以自行航行,这在业界也是绝无仅有的。同时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的,具备了双定位的自航绞吸挖泥船。也就难怪Francisco会说,“全世界之前只有4大疏浚公司,我们统称为‘Big Four’,现在它将改称为‘Big Fiv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