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前,一位科学家对媒体披露,中国正在就向德国出口航空发动机技术及相关设备进行谈判,这位科学家强调,这些设备和技术对制造高性能喷气发动机至关重要。
将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出口到一向以高质量产品而闻名的德国,引发了国际的关注。这也让人更加关注中国制造业的形象,不再仅仅是价廉物美,尖端科技产品的出手增加了“中国创造”的分量。
航空发动机被公认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短板,歼-20隐身战斗机、运-20运输机已在空军服役,但是指配的发动机涡扇-15、涡扇-20发动机却迟迟无法装配,导致至今这两款军机都没有达到完全性能。中国能够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口航空发动机制造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吗?
的确,航空发动机制约了中国新型战斗机和其他军机的发展,即使是民用领域C919以及CR929都不得不采购国外的发动机,而中国采购苏-35战斗机之时,也被扣上是为了窥视俄罗斯在全球并不算先进的117s发动机帽子。
但是最近的一系列消息显示,中国在航发领域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近日,中国工信部网站重磅宣布用于C919的指配发动机CJ-1000AX首次点火成功,核心机转速最高达每分6600转,这显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技术达到了一定高度。
此前,中航工业先后宣布了新型耐超高温单晶叶片、3D打印燃烧室油喷嘴等多项先进的关键技术研发成功,标志着中国完成了诸多的技术积累。
此次谈判出口德国的技术和设备,分析称,应为制造能够承受超高温的单晶叶片的技术和设备。德国的设备制造业虽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较高的声誉,不过航空发动机并非德国企业的强项。
当前,全球能够生产先进航空发动机的企业并不多,美国通用、普惠,英国劳斯莱斯、法国斯奈克玛以及俄罗斯土星、乌克兰马达西奇、中国航发集团等企业,并没有德国企业从事这领域,从这个角度观察,德国从中国进口航空发动机相关技术和设备也不足为奇。
有分析称,不出意外,今明两年将是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爆发的窗口,涡扇-15、涡扇-20等一批顶尖发动机都将安装上歼-20、运-20等飞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