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中航大中型飞机生产基地60周年庆典宣传片,片尾的神秘飞翼布局机型刷了屏,运-20重装空投的画面也十分抢镜,唯独不见新型中型运输机的影子。回到现实中,运-20的风头盖过了所有运输机,给人一种中国空军只要多造几架运-20就行的感觉,事实并非如此,除了运-20这样的战略运输机,中国空军还紧缺运-9这个级别的中型运输机,二者缺一不可。中型运输机的战术作用,决定了运-20不可能完全取代新中运。
纵观全球各大军事强国的军用航空运输体系,中型运输机都居于主体地位。美军强调全球部署,战略空运由C-5“银河”和C-17“环球霸王”负责,但这两款运输机加起来总数不过270架,真正的主力运输机是C-130“大力神”系列运输机,其总数接近350架,是当值无愧的空运主力。俄军战略空运由安-124和伊尔-76两型重/大型运输机负责,二者总数超过100架,但是与此同时俄军还装备有116架安-26、27架安-72和10架安-148中小型运输机,中型运输机的主体地位非常明确。
相比之下,中国空军的空运体系就稍显薄弱。大型运输机运-20只有7架,伊尔76不到25架,作为空运主体的运-8运输机总数60架,加上运-9也不过80架。这样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国国土面积和美国相近,军队体量和战略和俄罗斯军队相近,按照美军和俄军运输机队的构成,中国空军至少需要新增100架运-20、200架新中运、100架中小型运输机才能提供足够的空中机动能力。
从技术角度而言,中国空军现役的运-8系列运输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作战需求。运-8包括其最新改进型运-9,核心设计均基于安东诺夫的安-12中型运输机,货舱容积无法满足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陆军新装备。即便是换发的运--9,其货舱还是无法容纳越来越大的装备,飞行特性也不能满足越来越复杂的特种飞机改装需求,因此运-9只能作为短时间大批量生产的应急之选。长远来看,运-30这种级别的新中运才是中国空军空运体系的主力。
当前,运-30还在研制之中,有望在2020年前后完成研发,如果能在2025年左右批量装备中国空军,届时中国空军的空运体系将得到真正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