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时出现一点点的差错,我们短期内就很有可能无缘获得“欧洲野牛”这种世界上最大的气垫登陆艇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此话并非危言耸听。“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生产商是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大海造船厂,如今克里米亚半岛已经脱离乌克兰并加入了俄罗斯。作为俄罗斯介入其国内事务的报复,乌克兰已经禁止向俄罗斯提供一切舰用动力,而“欧洲野牛”使用的M35-1/2燃气轮机自然也在其列。
在克里米亚脱离之前,乌克兰拥有建造“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完整工业体系。这个工业体系中,除了我们之前提到的大海造船厂,还包括位于尼古拉耶夫的曙光-机器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即制造35-1/2燃气轮机的企业。而我国购买“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及配套技术,也正是在乌克兰仍然拥有完整建造体系的时候敲定的。
由于已经失去大海造船厂,且国内动荡造成舰艇建造能力受到很大影响,本国订单都无暇顾及,更不用提乌克兰为其他国家建造军用舰艇了。俄罗斯原本有一家可以建造“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船厂,即位于圣彼得堡的阿尔马兹造船厂,再加上大海造船厂,共拥有两家船厂可建造这种舰艇。然而根据最新的消息,鉴于乌克兰不再提供燃气轮机,阿尔马兹造船厂和大海造船厂均无法在2021年恢复“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建造。
俄罗斯计划让阿尔马兹造船厂率先建造“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但目前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困难,不仅仅是缺乏燃气轮机,还缺乏柴油发电机等其他配套设备。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最近时间建造“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也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具体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断层非常厉害,要想短期内就恢复生产,不从乌克兰挖墙脚根本很难实现。
为恢复“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生产,俄罗斯又将希望寄托于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的M70FRU-2型燃气轮机。按照俄罗斯官方的说法,M70FRU-2型燃气轮机在使用寿命和效率上将比乌克兰的M35-1/2燃气轮机高出10%~15%,从数据上来看非常适合“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然而,即便我们抛弃其中的吹牛成分,仅仅从时间节点来看,该型燃气轮机就很难在近期内投入使用。
M70FRU-2型燃气轮机的初步研制工作已经在2017年12月完成,但随后要进行测试和改进才能够定型并最终投入批量生产。而且这种燃气轮机的重量要比乌克兰建造的M35-1/2燃气轮机更大,需要对技术细节进行修改,才能达到提供给“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使用要求。据俄罗斯一位内部人士估计,这种细节修改工作保守估计需要2~3年左右的时间。
这位内部人士还指出,如果要更快获得“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俄罗斯从瑞典手中购买燃气轮机和柴油机,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其对国产动力研发进度的担忧。燃气轮机作为一种大国重器,需要的磨合和改进时间非常之长,短期突击往往还会造成欲速则不达的负面效果。
综上所述,俄罗斯在2021年以前是根本没有办法造出“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而相比之下,中国从乌克兰采购的前2艘“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早已经交付并服役,在国内船厂组装的3号艇也在去年入列,4号也离交付的日子不远了。更可喜的是,我国的第5艘“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第3艘国产“欧洲野牛”)也已经露面。这意味着,中国建造国产“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技术障碍已经被克服,可以先于俄罗斯展开批量生产工作。
中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要感谢乌克兰信守承诺并持续提供技术指导,另一个方面则是我国舰艇工业长期积累的结果。从事后的角度分析,幸亏我们当初在合适的时机明智地同乌克兰合作,及早买到“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及其配套技术,否则后果很难设想。
假若当时我们选择从俄罗斯而非乌克兰的手中购买“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那么将不可避免地因为两国纷争而造成合作项目的大量拖延。即便是保守估计,俄罗斯在2022年能建造出“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那么我们也至少会被耽搁8年的时间。不过,同时也应当看到,俄罗斯一旦解决掉燃气轮机和其他技术问题,其建造“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速度也会非常快,按照计划除了我们之前讲到的两家船厂之外,还有哈巴罗夫斯克船厂和杨塔尔造船厂也将具备建造这种气垫艇的能力。
值得玩味的是,乌克兰时期负责建造“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大海造船厂,如今却没有干其最擅长的老本行,现在主要负责为黑海舰队建造排水量800吨的“卡尔库特”级轻型护卫舰了。等俄罗斯开始批量造“欧洲野牛”时,相信我们自行建造的同型产品已有一大堆。说不定俄罗斯从我国购买“欧洲野牛”,装备海军的时间还会大大提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