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动机究竟怎么啦?我国航空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最近10年有了重大进步,战斗机,运输机,预警机,都逐渐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唯独航空发动机,表现简直亮瞎眼,一直是垃圾中的垃圾,歼10战斗机试飞和定型批量生产使用外国发动机,歼20战斗机同样也用外国发动机,运20胖妞运输机,也用外国发动机,C919客机也用外国发动机。
各个行业都突飞猛进,咋就航空发动机长跪不起呢?航空发动机从1950年代开始,我们起步其实也不低,当时从俄罗斯引进了米格17,19,21的飞机全套技术资料生产线,同样也包含发动机资料和生产线,几乎和世界同步,但是那时候的浮躁病很严重,轻松拿到资料就以为容易,结果自己小打小闹的改进涡喷7发动机,花了将近30年时间才比较稳定耐用,这就是著名的涡喷13发动机。
米格21是我国飞机设计师的老师,发动机也是,这个发动机毛病不少,我国做了30年的奋斗才勉强好用
国产航空发动机,在上世界80-90年代本来有个很好的机会,就是7吨左右的中推WS-12涡轮风扇发动机,这是第一种全新设计的发动机,和后来推力13吨的太行相比,难度低很多,拿到一个难度比较适中的涡扇发动机,在上面慢慢不断改进,增加推力,这个是世界各国的通路。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太行发动机上,由于各种原因,发动机几百小时长试考核,完全没有达标的可能,就无意中在数据上犯了点错误,提前宣布发动机定型,最终交付到客户手里。最终沈阳厂所还是又一次吃螃蟹,惨遭螃蟹夹得好爽,很勉强的定型了,最后交付客户那里,非常凄惨,经常一个机场的几十架歼11B飞机,平均每架飞机的年飞行小时数几乎不到两位数。
由于严重的问题,想了很多办法,搞了3个队伍进行攻关,最终在一个队伍中得到了突破,走通了路子,基本稳定了发动机的质量。
太行B走通了,国产的歼10,歼11,歼20,立马有了主心骨,在太行B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增加推力,就可以装备歼20战斗机,满足第一阶段的需求。幸好太行B行了,中国终于有了一款能用的大推力喷气发动机,彻底脱离了某国的大坑,从此我们不仅可以出口低端轻型枭龙战斗机,也可以摆脱某国的限制,出口歼10中型战斗机或者重型的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