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四代机对刚适应三代机中国飞行员是很大挑战
www.wforum.com | 2015-08-01 20:02:42  环球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如果说未来战争是军事训练的风向标,那么指针的一头必须指向未来战场和对手,指针的另一头则连着军事人才的培育。

当中国空军飞行团队参加俄罗斯国际飞镖大赛的新闻不再登上头条,当“金头盔”飞行员成为军迷心中的明星,这似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空军训练模式的不断升级。如今,对于中国空军而言,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不再是一句口号,就连美国人都惊呼本国飞行员的平均飞行训练时间渐渐被中国空军赶上。10年前,国外同行关注中国空军时,重点在装备的升级和训练模式的转变,今天中国空军行动能力的提升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从2015年上半年以及过去几年空军的演习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空军在努力构建逼真战场,提升训练强度。飞行人员作战能力的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平台操控技术、团队配合能力和战场适应能力。平台操控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中国空军前60年训练中最为关注的地方,对于年轻的人民空军而言,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用数据评分标准来考核飞行员的驾驶技能。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红蓝军对抗为标志的模拟空战将空中攻防作为主要的作战训练样式,尽管在今天看来这一训练模式还比较粗糙,但红蓝对抗将团队配合能力作为训练的目标,而对训练结果的评估也从数据标准化上升到实实在在的毁伤对手的作战效果上。

21世纪初,中国空军理论界开展了空军战略转型的深入探讨,随后提出了空军战略指导思想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变的战略转型。2005年,一位空军航空兵师长在《解放军报》上刊登了题为“进攻是中国空军的主要作战任务”的文章,进攻意识逐步成为空军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体现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体系对抗演练不断深化,多机型、多兵种协同作战,以重点目标打击为背景的攻防演练,进攻与防御效能的综合评估,所有这一切改变了以往以空中攻防为背景的远近距格斗演练。

为了最大限度紧贴实战,空军一方面加大了战场建设的力度,为多军兵种合同作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强化蓝军队伍建设,不仅在标识行为模式等外在层面刻意模仿对手,更在作战理念和组织运作模式上与对手看齐,由于蓝军成员都是优中选优,对抗中红军的局部失利甚至整体败北已很常见,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为了所谓的演习效果进行编排设计甚至评判偏向的不良现象。

与此同时,中国空军正在不断拓展行动自由空间。2011年年初我在《航空知识》杂志发表了“空天行动自由与国家军事战略”的访谈文章,提出中国空军必须不断提升行动能力,才能有效地承担起维护国家利益拓展和空天安全的使命。近年来,随着周边和相关国家不断调整国家战略、亚太战略,中国沿海地区和周边海域情况不断。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为实现中国梦的国家战略保驾护航是中国空军必须担当的使命,为了实现这一神圣使命,除了不断提升空军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通过训练切实提高空中力量的行动自由空间和完成多种任务的能力,成为摆在中国空军面前的严峻课题。

2008年以后,随着三代机远程作战训练模式的深化,通过空中加油、远程协同指挥、大机群远海作战等多种训练模式的探索实践,中国空军通过行动能力的提升实现了战略辐射影响力的不断拓展,钓鱼岛海域、南海远海区域、宫古海峡等敏感区域不断出现中国空军战机的身影,这种行动自由空间的拓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常态化。

此外,中国空军还在努力探索战训一体,试训一体,尽快实现装备技术与作战效能的快速融合。实际上,随着1998年中国三代机的首飞,我们快速缩短了装备技术上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但未来战争对装备技术的需求并没有减缓,而是更加急迫。新装备对刚刚适应三代战机的中国飞行员们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比如,适应以预警机为空中信息与指挥中心新的作战体系,探索多种高技术战机协同作战的新模式,迎接四代战机到来后的飞行技术、作战样式与组织指挥模式的全面更新等。

对于飞行人员而言,他们不仅要迅速熟练手中的武器,还要对未来技术保持一种高度敏感,他们必须研究和适应当代空中作战技术、作战样式的飞速发展,并把这种研究成功贯穿到高强度的训练之中。他们要把未来空天作战对武器技术与效能的需求,变成对下一代空中装备发展的驱动和牵引,对新装备的研发提出关键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在训练、作战演练中创造性地开发出与新技术和未来战场相适应的作战理念、作战指挥协同模式。近年来,空军部队试训一体、战训一体、科研与作战相结合的联合训练与实验不断深化,试验、训练与作战之间的高墙被拆除了,新装备整体作战效能的形成周期日益缩短,一款战机的技术升级刚刚完成,便立即在体系作战演练中对其作战效能进行考核与检验,技术向战斗力转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了。

除此之外,人的因素也很关键。2012年,美国人提出了“人的战争”这个新理念,这是对二战以后装备技术飞速发展,人们过度强调装备对于作战影响力后的一种反思。“人的战争”这一理念并不是对装备技术发展的漠视和否定,而是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技术的同步化发展成为一种大趋势,任何大国想要在技术上实现绝对的垄断难度日益加大。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好实现作战力量的组织融合,通过对人的潜能的挖掘,进一步提升人与武器融合效能的发挥,这种全新的理念对于未来空中力量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值得借鉴。人的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对于掌握高技术武器的空军而言,如何通过教育、训练、行动模式的转变和实战中的磨练,不断提高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团队的组织融合质量,的确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关键一环。

(0)
相关新闻
时隔六年再闯南海,中方警告没用?“堤丰”、NMESIS部署 菲成对抗中国的堡垒
南海再添新航母 吨位接近055驱逐舰中国舰船相撞 菲律宾的责任?
极限拉拢!韩国再向越南赠送护卫舰韩越军事合作升温:出售K-9,赠送护卫舰
菲船黄岩岛玩对抗,主力竟是清一色日本造中国吹嘘“驱离”美舰 美军:假的
中国海警船撞自家军舰 官媒只字未提耍狠不成闹乌龙!中国军舰撞烂自家海警船
变天了!印尼首架“阵风-B”战斗机已下线印度武器胜中国?敢问,马科斯不敢答
中国警告菲律宾别“玩火”夜空出现“鬼火”伴随巨大爆炸声原来是中国火箭
东南亚导弹竞赛拉开序幕!印尼部署KHAN菲律宾又出新招:伪装成民船的自杀无人艇
中国在南海再添“猛将”印度插手南海,与菲律宾在黄岩岛举行军演
美核潜艇在南海撞山 揭开美国修复能力缺失美军30%兵力闪电撤离欧洲 转向亚太地区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南海局势""中国空军""钓鱼岛"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六代机都要烂大街了 制造国还是只有一个
同志们,撤退吧!我会把桥和自己一起炸掉
超隐蔽+超强打击!中国海底“静默杀手”曝
中国“超级小黄蜂”舰载机,干什么用的?
时隔六年再闯南海,中方警告没用?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六代机都要烂大街了 制造国还是只有一个
同志们,撤退吧!我会把桥和自己一起炸掉
超隐蔽+超强打击!中国海底“静默杀手”曝
中国“超级小黄蜂”舰载机,干什么用的?
时隔六年再闯南海,中方警告没用?
西工大研制,亮相国际联合军演
女武神VS攻击11 看中美海空力量差距
歼-35高调上舰 三航母等它太久了
俄军悬挂美国国旗突袭乌军 引发强烈谴责
可毁灭沿海城市 “海啸武器”现身北京街头
热门专题
1中印冲突2天安门阅兵3中国航母
4神舟航天5南海仲裁6南海局势
7两会8中国陆军9中国海军
10中国空军11军事文学12核武二炮
13中国军工14军史钩沉15惩越战场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