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 解放军核武政策从有限报复调整为自卫防御 [大转变!] | ||
www.wforum.com | 2009-06-19 00:29:49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中评社北京6月19日电/核作为“武器”,在人类历史上只被使用过两次;而核作为“政治”,却日益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利益。朝鲜核试验,似乎正在不可逆转地引发东北亚核军备竞赛。而如果回顾印巴核试验,我们或将赫然发现:中国已经被各个“核大国”与“核小国”包围,而这个包围圈,总共拥有22500余枚核弹头。中国需要怎样的核战略?这已经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国际社会需要怎样调整既有的核安全机制,以真正遏制全球核扩散的危局?这同样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从“有限报复”到“自卫防御” 关于中国的核战略,几十年来,多个战略研究机构和相关专家曾先后提出20多种表述。 1984年5月,中国第二炮兵部队(以下简称“二炮”)开始担负作战值班任务,而一直到上世纪末,二炮的教科书中对核战略的表述,都是“有限报复”。 接近二炮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这种表述是根据邓小平的一次谈话而总结出来的。“然而某种程度上说,‘有限’一词制约了中国适度发展核武器规模,而‘报复’也并不符合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种表述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该人士说。 事实上,究竟如何表述中国核战略,一直颇多争论。几十年来,军队和地方多个战略研究机构和专家曾先后提出20多种表述,其中有代表性的不下9种,如“有限威慑”、“有效威慑”等。 但这些表述,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比如“自卫反击”,长期研究核问题的某研究院专家魏国安教授就觉得中印、中越战争都是“自卫反击战”,但是“如果把核战略等同于局部的、边境的、常规的战争,显然层次有所欠缺”。至于某些表述中的“威慑”一词,西方理解的“威慑”甚至包括实战,这可能造成某种理解上的偏差,魏国安说。 中国官方文件第一次提及“核战略”这个字眼,是在有核武器42年之后。《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首次将中国的核战略表述为“自卫防御”,尽管该文件依然未提及如何规划我国核力量的发展与运用。 一位了解该白皮书起草过程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了“自卫防御”战略出炉的过程:2005年10月,二炮司令员靖志远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会谈时,阐述了中国的核战略思想。起草者于是根据谈话精神,提炼出中国的核战略。 不过,一些专家依然有不同意见。一位要求匿名的军队专家对南方周末报记者说,“自卫与防御其实是一个意思,只是层次上有所不同”,另外,“该表述只提及核力量的运用问题,并未涉及到建设规划”,作为战略还缺乏一些要素。 在《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自卫防御”再次作为中国核战略提出。该文件写道: “第二炮兵遵守国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贯彻自卫防御核战略,严格执行中央军委命令,以保证国家免受外来核攻击为基本使命。第二炮兵所属导弹核武器,平时不瞄准任何国家;在国家受到核威胁时,核导弹部队将提升戒备状态,做好核反击准备,慑止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国家遭受核袭击时,使用导弹核武器,独立或联合其他军种核力量,对敌实施坚决反击。” “先发制人”:美、俄核战略的最新调整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作为中国核政策的核心,在1964年中国第一次成功核试验后随即确立。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核战略思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核武器发展、核力量运行。”核军控问题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彬对南方周末报记者说。 而某种程度上说,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核战略始终连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作为中国核政策的核心,在1964年中国第一次成功核试验后随即确立。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中国核战略完全是防御性的。”国防大学战略专家孟祥青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核心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魏国安也强调。不过,与中国不同,其他一些核大国,则对其核战略,持续作调整。 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每隔七年,克里斯蒂就会召集美国的各方专家,起草《核态势评估报告》,作为美国核战略的重要文件。 据魏国安教授介绍,对于美国核战略“既注重威慑,也基于核实战”这一原则,克里斯蒂“毫不隐讳”。事实上,2002年版的报告第一次将冷战后美国可能进行核攻击的对象明确为朝鲜、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利比亚、中国、俄罗斯7个国家。2005年美国国防部完成的《联合核作战行动原则》,更是规定美军可以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敌国或恐怖分子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攻击。 “如果某国和美国发生常规冲突,攻击了美国的航母,美国会不会用核武器报复呢?美国的做法是我不说会不会,你自己猜,那你可能就不敢打它的航母,而它可以肆无忌惮地打你,这就是核威压。”李彬教授说。 同样,在普京主政时期,俄罗斯核战略也愈发向进攻方向倾斜,首次将“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利”作为条文颁布,正式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原则。 在普京看来,核武器是俄罗斯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凭借。美国率先“先发制人”后,俄罗斯必须要有应对之计。 战术有共识 战略待充实 “中国应该要具备遭受核打击的承受力。”“要有足够的能力,在遭受核打击后,实施核反击。”而某种程度上说,就核安全形势而言,面临最多变数的核大国,恰恰是中国。变数之一,是美国在全球部署的反导系统。“战略核导弹在刚刚发射后速度很慢,这让美国在西太平洋部署的反导系统很容易实施拦截。”军事专家戴旭解释说,“美国部署的反导系统对数量庞大的俄罗斯核武器作用不大,但对洲际导弹数量少得多的中国,却是致命的。” 而更大的变数,是新近的一系列核事件,从印巴核竞赛,到朝鲜核试验,都发生在中国周边。尤其是朝鲜半岛的安全局势急剧恶化,似乎令东北亚的大规模核军备竞赛,已然迫在眼前。“我国对核力量的发展和规划,必须不断充实和完善。”上述接近二炮的人士认为。“从军队角度讲,什么时候立足于使用核武器与国家的核政策是两个问题。”该人士向环球时报记者直言,“等有了核战争再考虑到底是用中程还是远程导弹还击,那显然来不及。” 而据南方周末报记者了解,中国的军事战略专家们,对于一旦发生核战后中国核力量的具体战法,已经获得了不少共识。 美俄等国都致力于提高核武器的性能,而在1996年7月30日中国宣布“暂停核试验”后,中国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室模拟,找到了让核弹头在原先的设计使用年限后仍能继续发挥作用的方法。“实验效果,质量远远超出了设计要求,超出了人们的期待,到场的院士激动得老泪横流。”对相关研究有了解的一位要求匿名的人士对南方周末报记者说。 不过,军事专家戴旭也提醒,“中国对别国发射洲际导弹的预警能力也急需加强”。美俄都具备了预警发射能力,即能侦测到别国发射的核弹头,并在导弹飞行的数十分钟时间内迅速发动反击。“美国长期发展导弹预警卫星。”戴旭说,“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导弹预警卫星。” 而关于中国核战略的讨论,最新的提法来自魏国安教授——今年3月他提出了“有效防卫”的概念。“中国应该要具备遭受核打击的承受力。”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遭受核打击后,实施核反击。” |
|
|
|
相关新闻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央视曝光运-20生产线,一处细节引关注 | |
菲防长警告中方:拖走破船将是战争行为 | |
俄军突然改变风格 会打现代战争了 | |
歼16苏35混编登场 重型战斗机一眼望不到头 | |
演习使用钨芯弹? 中国弹药储备有多充足!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央视曝光运-20生产线,一处细节引关注 | |
菲防长警告中方:拖走破船将是战争行为 | |
俄军突然改变风格 会打现代战争了 | |
歼16苏35混编登场 重型战斗机一眼望不到头 | |
演习使用钨芯弹? 中国弹药储备有多充足! | |
两个中队20多架 以色列F35到底被炸了没有? | |
卫士回忆: 我在林彪身边11年 | |
以色列的军火库,深不见底 | |
歼-35刚完成首飞 印军就急需想做一件事 | |
演习画面曝光:无人车瞬间飞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