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海燕”试射成功 飞行中的切尔诺贝利? | |
| www.wforum.com | 2025-10-27 15:40:52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2025年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视察俄罗斯联合部队集群某指挥所时宣布,"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已完成"决定性试验"。据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汇报,10月21日进行的测试中,该导弹飞行距离达1.4万公里,飞行时间约15小时,且并未达到其能力上限,并成功验证了规避反导系统的能力。普京强调,这款配备核动力装置、具有超远射程的"海燕"巡航导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品,目前全球尚无同类产品。 从公开报道看,俄罗斯“海燕”9M730是目前全球唯一进入实弹试射、并获官方宣布“关键试验全部完成”的核动力巡航导弹。综合技术参数与试验表现,可得出以下三点判断:
综合来看,俄罗斯在“核动力巡航导弹”这一细分赛道处于“全球唯一、领先一代”的位置;若把范围扩大到整个巡航导弹家族,其综合水平仍居第一梯队,但传统型号在射程、隐身与智能化方面与美国最新Block IV/V型“战斧”、中国CJ-100等相比互有长短,并无全面压倒优势。 不过话说回来,所有的核弹最关键是它的战略价值,而俄罗斯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战略价值,核心体现在“一个无法被预警、无法被拦截、无法被预测的‘无限时空中威慑’”。 它把传统核三角(陆基、潜射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升级为“核四角”,为俄罗斯提供了四条独立且互为备份的核打击通道,具体价值可归纳为五点:
“海燕”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单一弹头当量,而在于把“核威慑时间轴”从原来的“30分钟洲际打击”拉伸到“72小时持续盘旋”,把“核威慑空间轴”从固定弹道拓展到“全球任意方向超低空突防”。它使俄罗斯首次具备“随时可打、无处不打、打了拦不住”的常态化战略优势,从而在全球战略稳定天平上增加了一枚重量级的“不确定性砝码”。 不过话又说回来,”海燕“本身还存在的问题,使得她仍然处在了”试验“威胁状态而非”列装“实战威胁。“海燕”最大的瓶颈不是飞不远’,而是“飞得不安心、养不起、摆不上”。 简而言之,就是这东西并不安全。 2019年俄罗斯试射爆炸已造成5名核专家死亡并释放放射性物质;弹体仅1–1.5 m直径,无法像核潜艇那样加装厚重屏蔽,反应堆一旦坠毁即构成跨境生态灾难,导弹没打到别人,先污染自己。 还有就是此前4次试射皆因小型反应堆与喷气发动机耦合故障而坠毁;2025年10月这次虽然把记录拉到15小时,但俄方自己也承认“离批量战斗仍有大量工作”。他们自己总结的就有这几条原因:一是反应堆小型化后功率波动大,超低空机动时进气量突变易熄火;二是弹载冷却系统减重不足,导致长航时过热;三是无铅/贫铀屏蔽层过薄,地勤维护剂量超标,难以形成日常值班循环。 因此,它距离真正战斗至少还有2–3年的高门槛要跨。 |
|
|
|
|
|
|
| 中国疑似第二架歼-50已开始量产化测试 | |
| 第二批055型下水 14艘万吨大驱全球第一 | |
| 中国留学生晒十亿家产 亲爸外交护照…网炸 | |
| 又是华为?中国借阿联酋技术升级导弹 | |
| 不止运20!下一代运输机可能长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