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防不住蜂群 LY-1告诉你未来防空怎么做 | |
www.wforum.com | 2025-10-14 14:23:59 北山战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过去几十年里,衡量一支海军强弱的标准很简单:航母有几艘,导弹射程多远,雷达看得多清楚。但这套逻辑正在面临挑战。而现代战场上,冒出了一堆让传统防空系统头疼的东西,低空巡航导弹、自杀式无人机、蜂群攻击,这些目标个头小、速度快、数量多。 一枚防空导弹动辄几百万美元,打掉一架几万块的无人机?这生意做不得。但激光武器不一样,发射一次的成本基本等于消耗的电费,可能就几美元到几十美元。从经济账上看,这个"成本交换比"实在太诱人了。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中国在过去十几年里持续投入定向能武器的研发,整合了军方、国防工业和学术界的资源。LY-1就是这条技术路线的阶段性成果。 虽然官方对LY-1的具体技术参数没有公开,但从公开展示的系统规模和军事专家的分析来看,这套装置的输出功率应该已经达到了实战化水平。激光武器的核心优势在于"即时响应",传感器发现威胁的瞬间,激光束就能以光速击中目标,不需要等导弹飞过去的那几秒或几十秒。在高强度对抗中,这几秒钟的差距可能就是生死之别。 LY-1的作战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软杀伤",激光照射目标的光学传感器、摄像头或导航系统。比如一架武装无人机,它的光电吊舱被激光"致盲"后,就失去了瞄准能力,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依赖红外成像制导的巡航导弹也一样,导引头被烧坏后,导弹就会偏离航线坠毁。第二种是"硬杀伤",当激光功率进一步提升时,可以直接烧穿目标结构。小型无人机、轻型快艇,甚至某些导弹的弹头,都能在几秒钟内被烧熔或引爆。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敌方同时放出几十架甚至上百架无人机进行蜂群攻击。传统的导弹防御系统会迅速耗尽弹药,而激光系统只要有电,就能持续开火,不需要装填弹药,不需要等待冷却,(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实际上散热是个问题,但比导弹重新装填还是快得多)。理论上,一套激光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击落数十个目标,这是传统武器难以做到的。 虽然LY-1首次展示时是安装在陆基平台上,但它的"舰载激光武器"定位已经说明了一切,这套系统最终是要上舰的。在海战环境中,激光武器的价值会成倍放大。如果舰上装备了LY-1,这艘军舰等于给自己撑起了一层"能量护盾"。任何接近的威胁都可能在无声无息中被瓦解,不会引发大规模爆炸,也不会消耗宝贵的导弹储备。 从后勤角度看,激光武器还有个巨大优势。一艘导弹驱逐舰的垂发单元装满也就几十到上百枚导弹,打完了就得回港补给。但激光系统只要有电就能工作,而军舰上的燃气轮机或者核反应堆可以持续供电。这意味着更长的续航时间、更灵活的部署方式,以及更高的作战效费比。 事实上,美国海军也在研发舰载激光武器,但中国已经率先展示了成熟的产品,传递的信号很明确,我们在这个领域不是跟随者,至少也是并行者。 激光武器的出现,也在倒逼其他技术的发展。比如反激光涂层、旋转弹体设计(让激光无法长时间聚焦在同一点)、烟幕弹(通过气溶胶干扰激光传播)等对抗手段也会应运而生。就像历史上每一次新武器出现后,针对性的防御手段也会随之诞生。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矛与盾的竞赛。 未来的海战指挥官可能不再需要计算导弹的飞行时间和拦截窗口,而是要考虑大气透明度、电力储备和散热效率。 中国通过LY-1向世界展示的,不仅是一套技术系统,更是一种战略姿态,我们有能力在新兴军事技术领域占据先机。 |
|
|
|
![]() |
![]() |
藏不住了!俄乌战场试出了朝鲜真实力 |
![]() |
西方军事专家被歼-50的设计所震撼 |
![]() |
中国卫星升空3小时 直拍俄罗斯腹地重镇 |
![]() |
卫星图像曝光 中国进入“准作战状态” |
![]() |
塔利班与巴基斯坦开火 枭龙战机又立头功 |
![]() |
藏不住了!俄乌战场试出了朝鲜真实力 |
![]() |
西方军事专家被歼-50的设计所震撼 |
![]() |
中国卫星升空3小时 直拍俄罗斯腹地重镇 |
![]() |
卫星图像曝光 中国进入“准作战状态” |
![]() |
塔利班与巴基斯坦开火 枭龙战机又立头功 |
![]() |
巴基斯坦给美国运送紧缺稀土,中国三赢? |
![]() |
里程碑!中国翼龙-2累计飞行突破5000小时 |
![]() |
曝习下动员令 元老挖墙角 四中全会或现倒戈 |
![]() |
普京紧急调派军力 严防死守西南大门 |
![]() |
打无人机 解放军一个班配3把霰弹枪 |